旧商人中“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人那样,“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的问题”。
陈云善于打“大的算盘”,还体现在他总是从不同角度“全面算账”,反复算账。1953年,在解决粮食供应紧张问题时,陈云先后设想了八种方案,通过全面地比较优劣、权衡利弊最后才选定“统购统销”这一当时尽管也可能产生弊端和危险但较之其他办法来却是唯一可行的最有效的办法。1961年,我国再次面临农业困难和粮食紧张时,陈云经过调查研究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条办法,并强调:“第一条是根本的,第二、三两条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第四条则是必不可少的。”可见,陈云看问题、作决策时,不仅仔细,而且全面和辩证。正因如此,毛泽东在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除了称赞他“能干”之外,还称赞他“比较稳当”。
说到这里,笔者联想起一则关于陈云打算盘的故事。1978年秋的一天黄昏,陈云和夫人于若木正在杭州西湖畔散步。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算盘声,原来是公园茶室的女服务员在结算茶水账。正在静思中的陈云,忽然眼睛一亮,径直走到茶室,主动要求替服务员打算盘。只见他手起珠落,噼噼啪啪,不一会儿就把账给结清了。服务员不认识他是陈云,惊奇地说:“您算盘打得真好啊!是个老会计吧?”陈云打算盘的情景被摄影记者拍了下来。1981年1月,赵朴初看到这张照片后非常感慨,“喜题”道:
唯实是求,珠落还起。
加减乘除,反复对比。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老谋深算,国之所倚。
这首诗用来形容陈云真是贴切。正因为既“能干”又“稳当”,“每临大事有静气”,陈云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因为善于“打大算盘”,“老谋深算”,陈云才能成为“国之所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