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年7月13日,陈云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中,在商业工作的部署上,又专门就处理内外销关系提出:“关于商品内销和出口的关系,除粮食、油料等物资特殊规定限量出口外,其他物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市场的销售应服从出口的需要。有些商品如肉类,应压缩国内市场的销售,保证出口;有些商品如水果、茶叶和各种小土产,应尽量先满足出口,多余的供国内市场销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必要的出口,以换回国家建设所必需的工业设备。”
对于这种做法,陈云在1954年9月的讲话中解释说:“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不但是现在,而且是今后十多年内,只能采取节省国内消费、首先供应出口的办法。只有工业基础建立以后,工业装备的进口可以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才能有所改变。”
虽然陈云主张先外销后内销,但为兼顾国内市场供应,在出口商品的数量上还是有所控制的。一旦发现出口过多确实影响到国内供应时,他又立即纠正。1953年食油供应紧张,陈云计算后指出:1952年出口总量为29万吨,1953年出口增长至33.7万吨,出口增加8万吨。这与误认为1952年食油积压有关,是带有盲目性的,直接导致了1953年食油供应的紧张。11月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食油供应情况的报告建议:为了缓和食油市场的紧张程度,1954年食油出口,比原定控制数字减少10万吨。1956年11月11日,在猪肉和各种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下,他又提出在1956年已减少5万吨猪肉出口的基础上,1957年出口猪肉再减少10万吨,油脂减少7万吨。他说:“我们主动地减,比和外国先订合同,出不了那样多,而被动地减要好一点。”
陈云的主张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1959年毛泽东在一个会议上说:过去陈云曾经提过有些东西应该内销服从外销,我很赞成这样提。我们要节衣缩食保证出口,否则六亿五千万每人多吃一口就吃掉了。
逐项摸清建设项目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成套工业设备的引进,对陈云和整个财经部门而言,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都没有经验。陈云对这项工作的处理态度,是既积极热情,又慎重稳妥。他要求对引进的项目逐项审查论证,并从中学习、总结经验,不许草率从事。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工业项目,有些在经济恢复时期就开始了前期工作,后来才正式列入“一五六项工程”。新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这样的。
旧中国是很落后的,现代工业基本上是空白,连火柴、铁钉都被老百姓叫做“洋火”、“洋钉”,更不用说造汽车了。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都急于看到自己的国产汽车。1949年底到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就请求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一个汽车制造厂。苏联方面答应了,很快派来了专家。
这个工厂应该建在哪里呢?陈云主持会议讨论了3次。苏联专家设想,苏联有名的斯大林汽车厂建在首都莫斯科,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厂是不是也建在首都?国内的意见也不统一,提了好几个地方,比如石家庄、太原等。陈云说,是不是可以放得远一点,设到西安去?但陈云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充分听取意见,不断思考。
经过充分讨论,这些意见,包括陈云的意见都被否定了。如果这个工厂设在西安,按生产3万辆汽车来设计,光电力就需要2.4万千瓦,而西安只有9000千瓦,修电站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需要的木材量达2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