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核心领导地位。陈云同志作出的这些努力,推动了我们党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陈云同志是全党公认的卓越的经济工作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主持经济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他以自己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从旧中国接收的是一个烂摊子。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党中央领导下,陈云同志采取一系列灵活果断的措施,迅速稳定金融和物价,遏止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出现的长达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实现全国财经的统一,安定了人民生活。随即又通过加工订货、促进城乡交流等措施,对停滞的工商业进行有效调整,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主导下协调发展,促进了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此后,在保证抗美援朝战争需要的同时,用不到3年的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好了准备。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陈云同志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要措施。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1953年,我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供求日趋紧张,陈云同志及时果断地向党中央提出了统购统销的建议。统购统销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基本商品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以及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有效地保证了城乡社会主义建设的最迫切需要,保证了广大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陈云同志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率先研究并指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张社会主义也必须重视市场的作用。他积极倡导和推动对经济体制进行系统改革,支持对外开放,同时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求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他对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
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陈云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担任7年的中央组织部部长,为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巩固提高作出了重要建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他和邓小平同志等一道带领全党同志完成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科学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他主持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生动活泼的局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和改革开放中面临的新考验,陈云同志鲜明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求全党同志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他还十分关心培养选拔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搞好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问题,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陈云同志对党和国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功绩和思想始终同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永远值得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铭记与景仰。
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陈云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他最具特色的理论贡献和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丰富了毛泽东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