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一门技术,通过大学几年专业的学习,基本上都能够掌握,并应用于实践。可唯有中医,大学、硕士、博士连续十几年学习,出来很多人连最简单的感冒都不会治。更有甚者,很多人还成了中医的掘墓人,反过来反对中医,他们就是现代中医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怪物。
可就是这样一群不懂中医的人,却持有国家的执照,代表中国“最正宗的中医”,占据了和中医有关的所有岗位,如中医院,中医学院,中医的管理部门,也正是他们对中医的代表,让中医名声扫地,它们对中医的破坏,比整个西医系统还要厉害,因为他们会让真正的中医彻底地绝灭,让百姓们对中医彻底地丧失信心。
中医三品说
西方医学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中国人往往以为中医的敌人是西医,表面上是这样,其实不然。
因为医学是讲究实证的。如果中医的疗效真的很好,在疗效的比较下,病人就不会去找西医,西医也就不得不承认中医的价值。因此,作为两种医学,彼此其实不是敌人,而是人类共同向疾病作战的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只是大家的打法不一样。
双方的作战优点,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同样,双方的失误和教训,也是可以相互吸收改进的。中医真正的敌人,是中医自己!能够破坏中医根基的,也是中医自己。
中医可分为三品:了解中医的这些“品质”区别,大家才能有的放矢。不会盲目崇拜中医,也不会见某些中医误人骗人,就大骂中医。
上品:道医。
这是《黄帝内经》所展示的真正中医的境界,以大道为根本,以济世救人为手段,易、道、医、儒、法、兵均博通融汇,不拘一格。
他们知识广博,人格出众,不仅懂医,也懂得做人做事,甚至可以带兵打仗。他们多数并不以医为职业,身怀医技,只不过是得道的副产品,偶尔出手救救人,以应“不时之需”。
所谓的“上医治国,下医治病”,本领俱全者,就是这种人。他们似乎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手施为,能以各种职业出现在社会上,需要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中国古代历史记录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更多的人根本就没有留下姓名,我们都不知道。
离今天最近的一个,大约就是明朝传说创(其实是传)太极拳的张三丰。不过,明朝以后,好像“道医”也绝版了。因为明朝末年道运终结,道门正宗消亡,中国连真正的“道人”都没有了,哪里找“道医”去?
中品:术医。
这种中医,古代叫做“衣食医”,与“济世医”、“道医”相对应。他们缺乏修道的体验,对真正的大道也不感兴趣,缺乏修道的愿望,他们只不过是简单学习一些“祖传秘方”和中医传统治疗方式,学习一些医疗技术,背诵一些汤头歌诀一类的“医术”,对于五行阴阳等等也是半通不通的。
但是,他们利用积累的经验,也是能够有效治病的。汉朝以前,中国基本上都是“道医”,汉朝以后专业分工很强,一些人不学道,光学医术谋生,才出现“衣食医”,“道”与 “医”开始分离。
道为一,术为万。术医其实有很多品种,各种层次的都有,各种技术的都有,不好一概而论。就像是“武之道”很简单,但是体现出来的“武之术”就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了,术医也一样,比如各种民间偏方等等。
因此术医们玩的花样也很多,实际上也能够有效治疗一些病。“神医”就是典型的“术医”,特别强调“祖传”“秘传”等等,故意弄得很玄乎的样子,高高在上的让人掏钱。他们很多是以“医”为职业的商人,玩各种不同的精彩花样,无非就是想多赚钱。不过,既然是谋生,也能有效地治疗一些病人,会根据自己的专长,形成一些“特效治疗方式”,因此也无可厚非。
不过,真正的术医,目前在中国也不多了。国外有很多,比如在美国开业的中医。因为要在这种靠治疗的实力说话的国家生存,不懂一点真正的医术是混不下去的。而且美国的医疗制度也为这些非正统的治疗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
下品:庸医。
这种医生的特征,就是“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就看运气好不好”,顶个医生的牌子混混日子,靠东拉西扯一些偏方怪方哄弄病人,靠碰运气治好病。
由于不通医道,缺乏真正的医疗本领,他们的日子过得可怜巴巴的,与有一定特长的“术医”们衣食丰足可比不了。但是他们最怕别人发现自己的无能,对于自己不会治的病,就搞些无法实现的目标来逃脱自己无能的责任。
比如鲁迅童年遇到的那种中医,要他去抓“一对原配的蟋蟀来做药引”的医生就是庸医。这种医生很多,缺乏医德,最容易搞怪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医疗本事,缺乏成就感,因此会把时间精力用在各种花拳绣腿标新立异上面,活得很辛苦。
下下品:废柴医。
本来以为中医只有三品,这也是传统的分法。不过据说中国的中医比较特别,在传统三品的基础上,还有一品,比庸医的档次更低,这就是 “废柴医”。
基本上,这些废柴医充斥了各级的中医院和中医学院,是中国大众接触中有可能遇到最多的中医医师。
这些人正在系统地摧毁中医,让中医的名声扫地;他们对中医的破坏比整个西医系统要强得多,他们会让真正的中医彻底地绝灭,让百姓们对中医彻底地丧失信心。
最可悲的是,这些庸医都持有国家的执照,代表中国“最正宗的中医”。中国现在的所谓“中医”,基本上就是中医的掘墓人,他们根本就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他们就是这个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怪物。
中医大学培养出来的废材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界怪现象:就是如果你想做文学家,就千万不要上中文系,否则就一辈子写不出好文章来了;如果想做教育家,就千万不要去读教育学院;想学哲学,也千万不要上哲学系;想做历史学家,也不能上历史系。这就是中国大学的“专业贡献价值”。
医学这种必须讲究“疗效”的专业教育,也变成了表演用的“摆设”和笑话。建国60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的国家承认资历的“正宗中医医师”。他们并没有把中医发扬光大,这些只会讲课不会治病的“教授”,以及坐在中医院里只会混日子的“中医师”,成为了“大陆中医的主流”——他们正是中医的掘墓人。
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中医大学,怎么就连一个像样的中医都培养不出来?
答案非常简单,也很惊人:因为中国60年来各级中医药大学采用的各种中医教材,全部是西医编写出来的。因此,表面上用的是中医的词汇和术语,但是内在的思维方式,以及对这些术语理解的方式和解释概念,都是西医系统的。因此,入门就错了,怎么可以学会真正的中医呢?
我相信让鸡子来教鸭子游泳,最终鸭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连走路都不会了,变成了非鸡非鸭。中国的中医学院就是专门培养这种四不像的人才的。他们不懂真正的中医,只会说一些中医的语言,但是却不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他们也不懂西医,不会用西医治病。因此最终就成了“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中医人才,被培养成了比庸医还差的“废柴”。中国的各级中医院里,就挤满了大批连个小感冒都治不好的“中医师”。
早在2001年,焦树德,邓铁涛老中医就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了署名为《中国几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的文章,对我国的中医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
国医大师裘沛然也曾公开说过:“国内中医院校培养不出来合格的中医,培养出来的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的。可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中医教育已走入歧途。”
都说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沦落成了全世界的笑话。如果我们学不会外国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尚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中医这种“中国的国粹”,一个老头不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都可以带出医术不错徒弟的。
这种极为简单的中医教育,我们国家花大钱建立了的各级现代化的中医大学,居然连一个像样的中医师都培养不出来,60年来把大批的年轻人送进去,却走出来一批连庸医都不如的“废柴”。
1956年,中医要建立中医学院,“系统教育培养”中医人才了。“科学派”认为:传统中医的“父传子,师带徒”的传承方式是“原始和落后的,不科学的”,因此要求按照苏联的大学课程设置方式,“科学地培养中医”。这个任务显然只能让西医学习中医后,出来编写“科学的中医教材”。
于是,1956年就出现了第一批九种“未经审定的草稿试用教材”。1959年,根据这些草稿,正式编写了中医院校称为“一版教材”的标准版中国中医教科书。目前中医系统认为最权威的版本,是1963年出版的“二版教材”。文革期间“简化内容”后出版了三版教材,后来1978年的四版教材,以及1982年的五版教材等,都是在这个版本上“重新补充修订”而成的。
当年的编者之一张大钊写的回忆录,说明当时的编写情况:“1962年我在西医学习中医班毕业,就参加了当时卫生部主管中医工作的副部长主持的全国中医学院第二版教材修订会议;最后指派黄星信,曹鸣高,金寿山和我四个人一起在上海编审整套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