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园
讲解青檀树皮(宣纸主要原材料)
博物馆内听讲解
中红网安徽泾县2017年6月28日电(汪璇)6月27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宣纸之乡,查济之访”文化调研团队来到了位于泾县乌溪村的宣纸文化园进行参观考察,了解了宣纸悠久深厚的历史。
从古走来,荡涤尘埃
根据导游的介绍,宣纸取材于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将这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纸浆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宣纸。最早的关于宣纸的记述来源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这本书里不仅最早出现了“宣纸”这个词,而且有了关于宣纸功用的记录,即书画和摹写。泾县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气候条件和水质,生产出的宣纸是在别处无法复制的。宣纸在明清时期发展很快,这一时期泾县的小岭曹氏世家生产日益繁荣,泾县小岭九岭十三坑,坑坑建棚造纸,小岭一隅渐渐无法容纳,棚户们将宣纸制造的技艺传遍了整个县,泾县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宣纸产地。时至今日,宣纸的年产量为800吨,仅泾县一县就独占600吨,是名副其实的“宣纸之乡”。
坎坷波折,柳暗花明
在宣纸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坎坷。清末民初,宣纸生产仍然以个人或者家庭的小作坊生产为主,主要以上海、苏州、浙江等地做为窗口销往各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民族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宣纸的销售也陷入了危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宣纸全面停产,匠人们流离失所,另谋出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政府的关心下,成立了“皖南泾县宣纸联营处”,宣纸产业也逐渐获得了新生。改革开放以来,泾县的宣纸生产企业蓬勃兴起,为加强管理,设立了泾县宣纸工业局、中国宣纸公司两个负责管理和经营的事业单位。1992年,安徽省泾县宣纸厂、泾县宣纸工业局、中国宣纸公司三个企事业单位合并,组建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并延续至今。一路走来,宣纸的发展历经了无数的坎坷艰辛。走到今天,宣纸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
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今天的宣纸不仅闻名中华,甚至在国外也享有盛誉。近年来,宣纸先后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公司生产的“三丈三”宣纸还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宣纸”;北京奥运会上,宣纸作为独一无二的中国元素出现,巨大的宣纸画轴徐徐展开,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上海世博会上,宣纸也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今天,宣纸不仅仅作为一种书写工具,更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载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宣纸的生产从晾晒原材料到捞纸、晒纸、剪纸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正因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的坚持,宣纸才能在今天依然焕发出巨大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