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农耕>>正文
特稿:农耕是田园不灭的烟火
2022-09-16 17:10:35
作者:娄炳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距今四千年以前出现的古老歌谣《击壤歌》,高度地反映和概括了我国早期农耕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当时农民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传说,尧帝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干着“击壤”的活儿,一边唱着这首歌谣。歌谣的前四句,简洁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国五千余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具有田园风光的广袤无际的美丽乡村,始终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载体,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母孕之体,是中华文明的“水之源”、“木之本”,发祥地和策源地。从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直到我们当代人的上三辈、至多五辈,那些缔造、传承、推进、发展了中华文明的先贤俊杰、仁人志士,无不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老死于斯、埋葬于斯。具有田园风光的广袤无际的美丽乡村,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子子孙孙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依为命,相得益彰,培育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平中庸、礼让谦恭、和谐相处、不屈不挠、积极进取、仁义孝悌、知足常乐、朴实敦厚等等若干优秀品格。

    笔者所生活的陇南,历史上,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商业和手工业都不够发达,刀耕火种数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居着主导地位,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地区。陇南大地上遍布着美丽乡村,到处是田园风光。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春天,田野里禾苗绿油油;夏天,田野里一片金黄;秋天,一阵微风吹来,沉甸甸的稻穗点头向人们致敬。茂密的树林里,一群群欢蹦乱跳的鸟儿唱着歌,叽叽喳喳,多热闹啊!山脚的小河哗哗地流着,儿童们在清澈见底的河边打水仗,你泼我,我泼你,玩得多开心!再看那天空,蓝蓝的,飘浮着片片白云。池塘里,倒映着蓝天,倒映着朵朵白云。小伙子和姑娘们,唱着山歌,采摘着野花,你追我赶,玩得多开心啊!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大山里的孩子们勤奋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自由自在。

    在陇南的美丽乡村里,体现农耕文化、农家风情、田园风光、自然景观的农家乐已发展到上万家,成了陇南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作为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的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空气清新,环境宽松,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因此受到很多城市人群的喜爱。

    农家乐的兴起,也是一种“围城效应”,城市人想到农村去,农村人想进到城市来。城市人到农村去,是想摆脱城市的喧嚣、拥堵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城市人带来的心理负担,哪怕这种摆脱只是暂时的;农村人进城来,大多是为了谋生,也有一些发家致富后,羡慕城市生活,在城里买了住宅,把自己变成了候鸟式的城市人,成了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那些在城市挣了钱的农村人,又返回农村,利用已经具有的经济实力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城市人前来休闲娱乐消费,形成精神与物质的良性互动,从而也就大大的缩小了城乡差别。

    农家乐的发展,以“农”为根。农民通过自家的良田、果园、庭院、鱼塘、牧场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通过展示吸引旅游者;餐饮接待设施利用自家的宅地和现有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充分体现了农村、农业、农家、农民特有的乡土气息。由于农家乐已经成为品牌,很多城里人开设的或开设在城里的餐饮服务设施,也大打农家乐品牌,使农村特有的农家饮食大量涌进城市,加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给农村发家致富、奔赴小康创造了更大的商品经济空间。

    农家乐的发展,以“家”为形。农家乐以农村家庭为单位,不求全,不求大,体现了家庭的形态。既然是“家”,其规模就比较适度,不贪大求洋;是特色化,而不是大众化。我们陇南蓬勃发展的农家乐,就是以土、特、多而著名的。所以,“家”成了农家乐的载体,无“家”不能称其为“农家”。

    农家乐的发展,以“乐”为魂。农家乐以什么取乐,城里人戏言说,换个没人干扰的地方打牌。其实,“乐”还是利用“三农”做文章,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简单的农事、农活,如采摘、推磨、苗木盘扎等。以乐为魂,就是发扬光大农家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突出特色,做出项目,如农民喜闻乐见的花灯、皮影戏、山歌、龙狮、递花鼓、踩高跷、讲故事等,使农家乐旅游休闲充满魅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有些大老板,看好农家乐的市场,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把所谓的农家乐做大做强,形成了很大规模,有着功能齐全的“一条龙”服务,但却事与愿违,无法占领农家乐的市场。“现代化武装的大兵团”,搞不过星罗棋布“散兵游勇”般的“土八路”,这个现象值得深思。其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吃透“农”、“家”、“乐”三个字,不懂得“农家乐”真正的文化内涵。其实,自古至今,经济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体现了文化的精髓与实质,抛开了文化,经济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

    农耕文化,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占有很长时间的统治地位,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国人的灵魂和血液当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农耕文化的魅力只会有增无减,其生命力依然强大和持久,农民,农村,农业,一定会与时俱进,以新的形式,新的姿态,融入到新的时代,但它的文化积淀,文化内涵,文化实质是不会消亡的。

    虽然城市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集中了教育、医疗、就业等等优势资源,但最美丽的地方的还是乡村,最适合人们居住地方的还是乡村,最让人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还是乡村。美丽乡村第一位的,就是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城里人现在愈来愈享受不到清新的空气了,即使偶尔感触到远远天边袭来的柔风,但却夹杂着无数呛鼻抑或令人近乎窒息的莫名气味,并充盈于各种噪音之中,磨损于光怪陆离的灯光之间,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钢筋水泥高楼的缝隙里,不过像烂泥塘里散发的一阵气味,与五光十色的垃圾堆气味相投。

    乡下人喜欢顶着烈日行走,在地里背朝着青天白日,默默地挥汗。他们手捧着黄土,有时不免脸上荡漾着一丝无奈,但他们酷爱着他们苦苦守着的热土,不停地劳作却乐此不疲。他们一旦丢弃一寸土地心里就不是滋味,甚至很小心眼的为此争执起来。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在乡下经营农作物致富的老乡,很少搬到城里去住,也不是因为这些人没有能力在城里买到地皮和房子,而是他们不愿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美丽乡村的土地里,有他们不朽的希望,每一块泥土每一颗沙砾,都堆积着他们几代人的苦苦奋斗和深深的感情。

    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吟咏田园风光的佳作。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也正是我们陇南美丽乡村,丰收秋季的真实写照。而在城市里,这一切都与人们渐行渐远了,成了一种奢望,成了一个梦想,成了一段回忆。

    田园风光,不仅仅是秀美的田园景观,还涵盖了自然生态、农业现状、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乡俗民风、文化根基、人文精神等极其丰富的内容。在我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同时,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的确十分必要,十分迫切。没有现代文明,美丽乡村就失去了灵魂;没有美丽乡村,现代文明就是病态的,残缺不全的,因而也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现代文明。我们正在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跑道上,做最后的冲刺,曙光已现,胜利在望,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美丽乡村,将继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走向未来,走向永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项目户积极做好耕地整理项目区项目示范工作(图)
·下一篇:无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项目户积极做好耕地整理项目区项目示范工作(图)
·特稿:缅怀表老视察南充中坝桑园
·特稿:助力春耕: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高效农业示范户忙春耕(图)
·特稿:绿色基地兴安盟工作站快讯(组图)
·特稿:武冈农业农村局:党史学习教育助力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组图)
·特稿:一个中国农民情系三农自费调研三十年(组图)
·特稿:扎兰屯市参加内蒙古培训 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水平(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山下红”蜜橘丰收 甜红了果农心田(组图)
·农村合作事业的排头兵——王彦彬同志先进事迹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农耕是田园不灭的烟火
黄克诚: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事之一 :我的家庭情况
特稿: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事之一 :我的家庭情况
廖庆堂:姜茂生的故乡情(组图)
特稿:姜茂生的故乡情(组图)
中国老促会到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华军:红军长征川陕行,红色标语活化石 红旗飘飘指航
特稿:红军长征川陕行,红色标语活化石 红旗飘飘指航
朱国缤、傅永曙:深入研究中共和县党史 努力查找抗战
特稿:深入研究中共和县党史 努力查找抗战开国将军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