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教育>>正文
特稿:方寸载山河:赣版佳作的文化强国叙事与全民阅读新范式(组图)
作者:王国龙
浏览次数:
2025-05-20 14:04:5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方寸之间见时代,笔墨之中铸精神。一枚邮票,方寸之间镌刻大国气象;一本好书,笔墨之中激荡时代强音。

    在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潮中,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的《邮画新时代》,以“国家名片”邮票为媒,将新时代中国的辉煌成就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成功入选“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社长总编荐书”书目。

    这部由红色文化专家危春勇著、凝聚江西出版人智慧的佳作,不仅是一本邮票艺术集,更是一部解码中国道路的视觉史诗。它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深刻内涵,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江西样本” ,也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开辟了“方寸舞台”。

    独具匠心:作者的文化解码与时代书写

    邮票设计属于国家工程的创作范畴。在方寸之间镌刻大国气象,以邮票为媒解码新时代精神图谱——知名红色文化学者、集邮文化宣传家危春勇撰写的《邮画新时代》,展现了一位媒体人对国家叙事的深刻洞察与艺术重构。

    作为深耕红色文化三十余载的资深专家,危春勇以职业敏感和责任担当,选取“集邮”这一独特切口,将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转化为700余幅设计手稿背后的视觉史诗,构成了“新时代”的“国家名片”所画出的最新最美的图画,集中反映了民族的国家的大事要事,是国家形象的凝聚点。作者深入幕后挖掘,记录着拥有宝贵史料价值的邮票设计轨迹,为读者构建了丰富的人文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艺创作要立足中国大地”,危春勇从与众不同的叙述层面和关注视角,用邮票设计剖析这一“独特语言”,既守住了红色根脉,又创新了表达范式,堪称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典范。

    出版担当:江西高校出版社的使命践行

    江西高校出版社此次以《邮画新时代》入选全民终身学习书目,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成果,标志着赣版出版实现从“地域特色”到“国家站位”的跨越。作为地方出版机构,该社始终秉持“立足江西、服务全国”的战略定位。

    一是选题策划的精准性: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聚焦邮票这一兼具时代高度、历史厚度与国际传播力的载体;二是资源整合的创新性:联合集邮专家首次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题材邮票设计档案,填补了集藏与出版这两个领域的空白;三是出版品质的专业性:全书700余幅高清图稿中,超百分之60为首次公开的设计手稿,包括“党的二十大”“党的十九大”“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精准扶贫”等重大主题的创作过程实录,为读者打造“纸上邮票博物馆”。这种出版实践,与中文传媒“推出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思想共鸣:名家书评中的文化自信诠释

    “透过本书,读者能够触摸并谛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铿锵有力的前进足音与突飞猛进的发展步履。”著名文化学者,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朱虹先生的评价,精准揭示了《邮画新时代》的深层价值与现实意义。

《解放军报》发表的朱虹先生书评

    作为江西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朱虹从多个维度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历史纵深感:全书以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为支撑,为新时代的“国家名片”的履程作了历史性的记录,“存档”和“留史”的特征极为明显。国际传播力:从方寸艺术的角度,以小见大地反映和讴歌新时代的巨大成就,消除了宣传上的盲点,是坚定文化自信,用独特的方式和手段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与重要收获。全民教育性:从“百岁风华”到“时代交响”,形成“初心与使命”的时空对话;从“文心千载”到“艺苑撷英”,实现穿越古今的文明对话……使邮票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微型课堂”。这些评价体系,与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论述形成深刻呼应。

    机制创新:社长总编荐书活动的时代意义

    《邮画新时代》既体现了鲜明时代特点与史料价值,也蕴含了强烈的现实意义。不论是从业内还是从业外来看,都具有创新和突破意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要。《邮画新时代》的“双入选”(全民终身学习书目与长安街读书会书单),背后是“社长总编荐书”活动专家团队的慧眼识珠。推进全民阅读专家委员会从326种参选作品中精选110种书目,其筛选逻辑体现三大导向。

    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既选《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等理论著作,也纳《活力地球》等科普读物,形成多元互补的阅读生态;二是专业深度与大众接受度平衡:该书700余幅图稿配专业解读,既满足集邮爱好者需求,又为普通读者提供认知阶梯;三是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融合:《邮画新时代》作为唯一入选的集邮主题赣版图书,其成功印证专家团队“让地方经验服务国家战略”的评选智慧。这种机制创新,为出版业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供了实践样本。

    阅读指引:从方寸邮票汲取强国智慧

    《邮画新时代》书中所收录的每一套邮票的后面,都有一段动听的故事;每一章节文章,都是一页鲜活的文史。对于广大读者而言,不仅是一部文化作品,更是一把开启全民学习的密钥。至少可从三个方向深入品读。以图鉴史:结合书中“锦绣河山”“天然万类””系列邮票,对照《品读中国:风物与人文》,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觉化表达;跨界学习:将“天问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科技创新”等邮票,与《逐梦苍穹》青少年读本联动阅读,形成“艺术+科技”的认知闭环;实践转化:借鉴书中“家国情怀”主题邮票设计思路,鼓励青少年创作“我心中的新时代”主题手绘邮票,让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邮画新时代》的出版与传播,正是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生动实践。期待更多读者透过这方寸之间的山河气象,读懂中国道路的必然逻辑,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共同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新篇。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翰墨飘香润校园:六安市女书法家协会走进金寨二中(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翰墨飘香润校园:六安市女书法家协会走进金寨二中(组图)
·特稿:弘扬优秀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湖北文理学院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中心小学: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组图)
·特稿:三八节礼赞
·特稿:小荷才露尖尖角(组图)
·开学季:延寿县法院的法治副校长们开讲啦!(组图)
·中红网-王占伟:陈氏别传
·特稿:山东淄川:小学生走进孔子故里(组图)
·温如昌:孝道——万世传承的中华信仰
·特稿:陕咸阳学校重视体育打好基础(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方寸载山河:赣版佳作的文化强国叙事
王曦:纪念魏长郡同志诞辰100周年(组图)
特稿:纪念魏长郡同志诞辰100周年(组图)
对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疑惑与思考(图)
姜建军:对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疑惑与思考(
特稿:对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疑惑与思考(图
马全成: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特稿: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特稿:凝聚民族之力 共绘双拥之魂——从江县
全国老区新闻宣传工作(南雄)会议6月10日至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