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作者:马全成
浏览次数:
2025-05-20 13:34:1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2019年9月18日,马全成应统战部部长之邀,与统战部副部长张琴、退役军人事务局韩局长、蔡副局长一道采访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冯志忠、秦国杰。并在“十一”主持完成了统战部在地税局宣传教育阵地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抗美援朝战争漳县籍老战士冯志忠访谈》。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朝鲜人民军的南进与美国的军事干涉;美国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

    战争过程: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的战争拉开序幕。

    第一阶段: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志愿军于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韩国国军突然发动进攻。

    第二次,11月7日至12月24日,将联合国军、韩国军诱到预定战场,突然发起反击,是扭转朝鲜战局的第一次战役。

    第三次,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先停火,后谈判”,争取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的进攻战役。

    第四次,1月25日至4月21日,为制止敌人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进行防御战役。

    第五次,4月22日至6月10日前后结束。战役结果是我们将敌人从三八线打到汉江南岸地区,敌人又推回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敌人8.2万人,我们自损8.5万人

    第二阶段: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7月10日开始,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出现了长达两年多边打边谈的局面。7月27日,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伤亡情况:

    抗美援朝战争,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人,韩军66万人,仆从军2万人;中朝损失100万人,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人,非战斗伤亡41万人,14万中华儿女长眠异国他乡(甘肃1041人),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

    抗美援朝中国战争支出25亿美元,美国是400亿美元,(8倍);作战物资中国为560余万吨,美国7300余万吨(13倍)。

    战争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冯志忠,男,汉族,1932年(属猴)2月,中共党员,出生于甘肃省漳县武阳镇新庄门村豆家坪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2月赴朝作战3年,1952年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荣立过三等功,还曾任代理连长一年,因为兄长在国民党时期担任过保长的历史问题,政审没有通过,一起代理连长,只有他一个人刷下来了,时也运也命也!

    冯志忠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司令杨得志),63军(军长傅崇碧)187师(师长徐信)561团(团长陶何)罗金有营机枪连。

    冯志忠说起朝鲜几次战役头头是道,他声情并茂讲述,不知不觉地的把我们带入那战火纷飞的铁血岁月:“当年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从入朝作战开始,就没有消停过。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军不让我们消停;我们也不愿意消停,我们是来打击侵略者的 ,不是来享福的。

    几乎天天是战斗:遭遇战、攻坚战、保卫战、防御战、阵地战、运动战、阻击战;大会战、小会战……

    抗美援朝中我们志愿军的战斗生活苦啊,实在苦,苦到和平年代的人们无法想象。我们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15个国家部队,人家美国佬、英国佬等部队靠联合国撑腰装备好,武器好,吃得好、穿得好;我们新中国刚解放,一穷二白,穿着单衣、单鞋,吃的炒面、雪水,在冰天雪地打仗。我们的许多战士不是被打死,战死,而是被冻死、饿死、困死。我们中华好儿女,就是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我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我参加过最艰苦、最残酷的是连川阻击战,基本上把人打光了。从东川到铁元、一路行军到连川,上级让坚守三天三夜,我们没黑没明,苦战了三天三夜,飞机、大炮都是照明弹,夸张一点,亮得可以看到地上的针。

    我营七连阵地在一块石头地方,炸弹一炸一大片,人和武器全炸飞了。七连指导员、一等功臣赵万登,腿部受伤,将自己的手枪、公文包刚刚摘下交给通讯员,让他转交营教导员,就壮烈牺牲了。全连一百多人就活下来一个排长、一个炊事班长、一个炊事员。大家可以想象战斗的惨烈情况。

    我们机枪连阵地在163.3高地,这是一个大土包,比较幸运。敌人的飞机象老鹰一样盘旋、俯冲轰炸、扫射;大炮象暴雨、冰雹轮番打来,弹坑遍地,尘土飞扬。但相比较,飞土可以把人埋上但不象飞石一样伤人。我和战友们一次次被埋入土中,又一次次在自己挣扎和战友的帮助下从浮土中爬出:大家的耳朵聋了,眼睛迷瞪了,相互交流靠手势比比划划,战斗坚持进行着。那次战斗结束时,我们九十余人只剩下四十来人,全团减员最少的。

    冯志忠生活在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的火热年代,哪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的身旁就有无数了不起的英雄:

    同在561团的1营战士刘光子是二级孤胆英雄,一等功功臣,参加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二周年授勋典礼,荣获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参加过1953年“五一”劳动节归国观礼代表团。在朝鲜战场上,他投光了投掷筒、手榴弹,拿着空枪,一个人俘虏了63名英国兵,在全军威名传扬。

    同一个营的英雄战士杜根德,甘肃秦安县人,一等功功臣,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参加过1953年“五一”劳动节归国观礼代表团,还访问过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苏养伤期间,还有幸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斯大林一起用过餐。全排打光了,战斗间隙,他将战友的帽摆在掩体上,收集子弹、手榴弹,一个人硬是守住了全排阵地,浑身伤痕累累,肺上都是弹片,成为特等残废。

    战友中还有蔡金同,是一等功功臣、钢铁战士、二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参加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二届代表大会。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漳县人上过抗美援朝的也多得很。据县民政局统计,漳县赴朝参战的志愿军战士136人,战争结束后回到漳县30多人,目前健在的只有八人,他们是:东泉乡胭脂村王彦吉、武阳镇城关村张守信、武阳镇新庄门村冯志忠、三岔镇三岔村汪俊德、盐井镇盐井村秦国杰、马泉乡谈家山村李德禄、三岔镇河南坡村成存世、新寺镇桥头村成清荣。

    因为不是一年的兵,有的不熟;同年兵,也分到各部队、各师、团,都在艰苦的战斗,连见面也不容易,做梦也没有想过象今天老乡战友的聚会!

    冯老英雄知道的牺牲了的有朝阳(武当)乡的蔡盐池,贵清(四族)乡陈虎生,新寺镇的高寒喜,还有让燃烧弹烧成一团灰的、我们大哭了一场的新寺镇刘海娃,徐家坪的徐俊(侄儿徐建武)。活着回到漳县的有大草滩流沙坡的一个,我见过;石川乡康家沟的康世庆(后来得心口疼病死了);石川乡阿沙滩的徐志忠(徐世忠的尕大,也去世了);盐井镇的秦国杰;殪虎桥东桥村光明崖地下的漆阳凯。

    我知道的漳县籍志愿军:一起有朝阳人蔡颜值;贵清的陈虎生;西和县的陈三保(连通信员),一炮弹下来,一屋子的四个通信员就剩他一个。

    我们志愿军战士也有乐:那就是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那就是我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伟大胜利!我们也有乐趣,那就是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的友谊。朝鲜人的房子没有门,窗子就是门,房子多大炕多大,很有意思。战斗闲暇时间,我们跟朝鲜人民军或当地老乡学说朝鲜语:“一扫(有)拿不扫(没有)”。有一个笑话:“中国沙拉米,来到朝鲜地。上炕不脱鞋,踩了一脚泥。”

    我们终于打得美国鬼子在三八线停战,在板门店签字!

    1959年9月退役,转业至公安厅甘肃省第一监狱(大沙坪),当时工资79.5元,比县长都高。后来不想干了。回县后,县上让当武装部长,他不干;让他到公安局,他也不想背枪了。1961年他顺应当党的号召回乡当了农民。后来多年担任徐家坪大队党支部书记,现年88岁,在家养老。

    老人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一生有数不清的生活磨难,岁月沧桑,他腰蜷头低,走路蹒跚,但他依然精神矍铄、记忆犹新、声音洪亮,说起战斗娓娓道来;说起领导如数家珍;说起战友如兄如弟;说起困难,谈笑风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革命军人的精神抖擞、风采依然:“革命人永远正年轻!”

    老英雄冯志忠是儿女们的骄傲,是徐家坪人民的骄傲,是漳县人民的骄傲!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最可爱的人!”我们为他点赞,为他喝彩!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福建东山县:纪念解放东山75周年,促国防教育入民心(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凝聚民族之力 共绘双拥之魂——从江县“五举措”用活民族文化资源创新群众
·特稿:福建东山县:纪念解放东山75周年,促国防教育入民心(组图)
·特稿:宁死不屈的廖汉华烈士(组图)
·特稿:聂荣臻三赴长汀出奇兵
·特稿:新中国巢湖两位上将
·毛小青与巴基斯坦半个世纪的情谊庚续(组图)
·易清兰、谢良明:建行江西宜春分行在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牢
·红色联播: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工作会议暨副秘书长聘任仪式圆满举行 沈哲、周强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原创革命历史舞台剧《西山红色交通线》专场演出(
·红色头条:晶彩廿华 澳启新程——晶澳二十周年庆暨企业家论坛圆满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马全成: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特稿: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特稿:凝聚民族之力 共绘双拥之魂——从江县
全国老区新闻宣传工作(南雄)会议6月10日至
朱胜东、莫愁:福建东山县:纪念解放东山75
特稿:福建东山县:纪念解放东山75周年,促
陕甘宁边区科学教育的兴起
陈毅: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
张鸿祥、赖光耀:宁死不屈的廖汉华烈士(组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第六期“粤史大讲堂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