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时值谷雨节气,康之道山西耕读康养基地迎来历史性时刻:孤山圶地汉字文化园与仓颉文化广场正式落成揭牌。来自社会各界的100余位嘉宾齐聚孤峰山麓,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活动以“汉字载道·生生不息”为主题,通过多元文化展演与文化交流,彰显汉字作为文明基因的深远意义。
文化盛宴: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揭牌仪式在激昂的山西锣鼓表演中拉开帷幕。震天的鼓点如黄河奔涌,象征汉字文化历经千年的磅礴生命力。
康之道集团创始人李汉生在致辞中表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DNA,我们以‘圶’字景观为起点,借由谷雨节气再筑文化高地,让汉字走出典籍,走进生活,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图腾。”

随后,嘉宾们共同为仓颉雕像揭幕。


在司仪引领下,全体人员行传统祭祀礼,向“文字始祖”敬献五谷、诵读祭文,以庄重仪式致敬汉字起源。
山西蒲剧的经典唱段为活动注入浓郁地方特色。来自万荣老年大学戏剧班的演员们以高亢唱腔演绎的传统剧目,将汉字的音韵之美与戏曲艺术完美融合。
文化地标:从景观到体系的升级
孤山圶地汉字文化园的落成,是康之道继修福第专属景观汉字“圶”之后的又一力作。
园区以“汉字溯源”为主线,设置汉字演化长廊、互动体验区等功能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园区所在地孤峰山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山西高平永禄乡现存朗公山仓颉造字遗址,其“没顶楼”“千佛洞”等遗迹印证了上古时期仓颉在此地“受图创字”的传说。此次文化园的落地,不仅呼应了本地文脉,更与河南殷墟、陕西仓颉庙等形成“汉字文化带”,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区域联动。
时代使命:守护文明基因
活动现场,文化学者与嘉宾围绕“汉字传承与当代价值”展开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有当代“许慎”之称的文化学者李土生带来《土生说字》专题讲座,以“汉字解码文明”为核心,从“天雨粟,鬼夜哭”的仓颉传说切入,剖析汉字形、音、义背后的哲学智慧。他特别解读“圶”字:“上‘大’下‘土’,既合‘天圆地方’之宇宙观,亦寓‘厚德载物’之人文精神,是基地耕读文化的具象化表达。”

李土生强调:“汉字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活着的文明。我们既要传承许慎《说文解字》的学术传统,更要像康之道这样,将汉字融入生活场景,让年轻人在耕读实践中体悟文化精髓。”
康之道集团表示,未来将以汉字文化园为核心,开发“汉字研学”“生生不息”等特色项目,打造“文化+康养+教育”的复合模式。

正如康之道创始人李汉生所言:“孤山圶地汉字文化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探索,让汉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结语
从谷雨时节的“天雨粟”传说,到联合国中文日的全球共振,汉字始终是中华文明最璀璨的印记。
孤山圶地汉字文化园的诞生,不仅为万荣增添了一处文化地标,更是在皇天后土之地激活了汉字的生命力。当嘉宾们在暮色中挥手作别,仓颉雕像在余晖中愈发庄严—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