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斗争》中蕴含的精神密码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
浏览次数:
2025-04-20 11:43:4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斗争》,1933年2月4日创刊于江西瑞金。

1933年4月5日,《斗争》发表题为《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而斗争》的文章。

    目光回望

    《斗争》杂志为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直接由张闻天任书记的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该刊物主要发布共产国际、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的决议、指示,同时刊登各级领导同志和实际工作者的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出版期间先后发表党的文献和署名文章300多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均多次在该刊发表文章。《斗争》杂志是党中央指导苏区斗争的综合性刊物,对于加强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苏区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报刊史上,《斗争》杂志曾经有过3个版本。一是“上海版”《斗争》。1932年1月21日在上海创刊,系油印的不定期刊,曾由张闻天主编;中共中央机关迁离上海后,该刊仍在上海出版,内容以中共中央文件、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文章为主,1935年7月5日停刊,共出版79期。二是“苏区版”《斗争》。1933年2月4日在江西瑞金印刷发行,系铅印的旬刊,16开本,1934年9月30日休刊,共出版73期。三是“西北版”《斗争》。红军抵达陕北后,1935年11月21日,《斗争》接续“苏区版”期号在延安印行,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刊物,后改成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系周刊,32开本,共出版54期,1937年3月19日终刊。

    内容撷珍

    在今年“五一”节中,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占领满洲,热河,而且在国民党步步出卖投降面前,已经进据万里长城的各个要口,正在长驱猛进向着华北继续进攻。中国几千万劳苦群众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已经完全变成了殖民地的奴隶,几十万里的领土,已经完全被国民党出卖了。国民党对于义勇军和抗日士兵,不发一弹一枪,却调集数十师兵力,向真正抗日的苏维埃和红军作大举进攻,来充分尽他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清道夫的走狗使命。在今年的“五一”纪念中,我们必须广大的(地)传播最近党中央委员会的宣言,团结全中国的反帝群众和士兵在我们的周围,猛烈扩大民族革命战争,打倒出卖民族利益的国民党,打倒屠杀中国民众的日本与一切帝国主义。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作者:然之,刊于《斗争》1933年5月1日第十期。

    为着战争胜利的发展,就必须使党的主张和策略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就必须坚决的(地)向一切反革命派别进攻,要把一切反革命派别的组织与思想,完全从革命队伍中肃清出去,不使敌人的改良欺骗武断宣传来动摇革命的队伍,要坚决肃清革命队伍中动摇异己的成份(分),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使反革命的思想与活动,无法侵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为着要胜利的扩大民族革命战争,发展苏维埃区域,就必须以一切力量,在白色区域与白军中组织革命的进攻,建立白区白军中党的影响与组织,组织工农白军士兵群众起来进行反对地主、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的群众的武装的斗争,以配合工农群众与红军胜利的进攻。

    ——《什么是进攻路线》,作者:任弼时,刊于《斗争》1933年2月22日第三期。

    在一九三一年宁暴以前,博生同志在与其他同志谈话中常说:“我们所住的,所穿的全是工人作(做)成的,我们所吃的全是农人费了无限的血汗耕种而得的。离开了工农劳苦群众,我们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生存的。时机一到,我们为了工农劳苦群众的利益,并为我们自身的解放起见,即拼命流血,牺牲,亦所不辞。”因努力革命宣传与刻苦耐劳工作的结果,博生同志使二十六路军的士兵群众深刻的革命化,使自己成为革命士兵群众所爱戴的领袖。不久,博生同志即领导了二十六路军的革命士兵,举行了光荣的宁都暴动,竖起了辉煌的苏维埃的红旗。

    ——《追悼赵博生同志》,作者:亮平,刊于《斗争》1933年2月4日第一期。

    (以上内容由编者辑录)

    掩卷之思

    从《斗争》感悟斗争精神

    ■刘成荫

    在灯光下翻开这本由中国发展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斗争》杂志,指尖触到的不只是纸页间留下的岁月温度与质感,更是穿越时空的精神脉搏。作为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力的宣传阵地,《斗争》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为今天我们发扬斗争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绝境中坚守真理的信仰之光。《斗争》的编辑史本身就是一部血与火的传奇。张闻天在上海租界阁楼里躲避特务追捕时,曾将排版好的铅字藏入煤堆。杨尚昆在瑞金的山洞里,借着马灯微光完成排版。这种“敌人枪炮声中办刊物”的韧劲,是宣传战线发扬斗争精神的生动体现。

    从田埂调查到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执笔的《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发表在《斗争》第45期。这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同志没有简单转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而是深入赣南田间地头,发现才溪乡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参加了红军,出现了劳动力锐减、“耕田主要依靠于女子”的情况。为解决劳动力的不足,当地群众才创造了“劳动力互相调剂”的劳动合作社与耕田队。文章称赞“现在全苏区实行的‘劳动互助社’,就是发源于此”。

    让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传播智慧。《斗争》通过“墙报连环画”和“朗读队”,将党的理论传入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二十的苏区。那些印着斗笠和镰刀的木刻版画,那些用方言传唱的政策歌谣,让真理突破了知识与认知的壁垒,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这种“沾泥土带露珠”的传播方式,正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传承的基因。当前,从“指尖课堂”,到基层宣讲员的“板凳会”,我们依然在延续这种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红色传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战烽烟中的苏北文化气象
·下一篇:无
·中红网-卢彦名、王芳:打开记忆之窗 解析精神密码——“全国百馆百校百场讲坛”
·洞见时代:先锋人物的奋斗启示录(图)
·李巧宏:血色黎明:寻找古承铄烈士的精神密码
·特稿:血色黎明:寻找古承铄烈士的精神密码
·中铁电气化人的精神密码
·中铁电气化人的精神密码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斗争》中蕴含的精神密码
《红色丰碑——琼崖革命美术创作图册》新书
红色头条:中红网第119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周宗胜、华德升: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党委: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党委:到红军“新
携手+1!河北省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与吕玉
抗战烽烟中的苏北文化气象
从党的七大会风看党的作风建设
精神的力量
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