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关于石家庄的历史(组图)
来源:Angela刘纯碧
作者:Angela刘纯碧
浏览次数:
2025-02-07 14:05:4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石家庄,屹立于中国华北平原核心区域,作为河北省的省会,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厚重深邃的文化。自远古至今,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历经无数变革,其地名的更迭演变,宛如一部生动详实的史书,精准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历史沉淀与发展轨迹。孙万勇老师在与听众互动交流时,针对石家庄地名看似 “土气” 却不宜改名的缘由做出解答,这一观点引发广泛且深入的思考,也促使我对石家庄的历史展开更全面细致的审视。

    石家庄的起源

    据石家庄西山修建龙泉寺捐钱石碑记载,有石家庄村。这座寺庙是金朝大定年间修建。金朝完颜雍和皇帝在位29年(1161年到1189年)年号大定,史称大定之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由此可以推断,石家庄这个小村庄的历史,一定在金朝之前建村,所以说石家庄村历史非常悠久。

    石家庄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碑刻,据《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村在明初仅是一个小型村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20世纪初铁路的兴建,石家庄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进而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1925年,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庄合并,取名为石门市,标志着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变。1947年,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地名。

历史悠久的文化景观龙泉寺与石家庄早期地名记载相关

    古代称谓及其背景
 
    1. 春秋战国时期

    在风云激荡的春秋战国时代,石家庄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各方势力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这片土地,先后作为鲜虞国与中山国的核心区域,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鲜虞国始建于公元前 11 世纪,其都城大概率位于如今的正定新城铺附近。在那段岁月里,这里见证了鲜虞国从萌芽到兴盛的全过程,是政治决策、经济活动与文化传承的中心,汇聚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中山国活跃于公元前 5 世纪至前 3 世纪,都城位于平山县城北下三汲一带。凭借石家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山国积极发展,经济与军事力量不断壮大,成为诸侯纷争中的重要力量。它不仅在政治上与周边强国抗衡,在文化上也独具特色,为华夏文明增添了独特魅力。其独特的文化,如神秘的中山篆、精美的错金银器,无不彰显着中山国别具一格的审美与智慧,在华夏文明发展中留下了独有的痕迹。

    石家庄地处太行山东麓交通要冲,是南北通衢的咽喉要道,战略意义非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不仅是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更是军事战略的关键所在,掌控此地便能占据战略主动权。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在此交融,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演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华夏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秦汉时期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石家庄地区被纳入巨鹿郡的管辖范围,成为大一统王朝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西汉时期,石家庄地区的行政区划进一步细化,被划分为恒山郡,郡治设在元氏县(现今石家庄市长安区)。汉武帝时期,增设真定国,其辖境覆盖了如今石家庄的大部分区域。在这一时期,石家庄作为重要的行政区域,在政治上不断巩固统治秩序,经济上农业、手工业蓬勃发展,文化上也日益繁荣,逐渐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后续的发展夯实了根基,同时也在岁月的变迁中见证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3.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三国时期,石家庄地区归属于魏国,属曹魏冀州刺史部,常山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局势动荡分裂,石家庄地区归属多次变更,北魏时属定州,常山郡。

    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大一统,并重新推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石家庄属恒山郡(后改称恒州)。唐代时,石家庄地区隶属于河北道恒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持续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华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城市之一。然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石家庄地区沦为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激烈争夺的焦点,地名也随之频繁更改。

    4. 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实行路、州、县三级行政,石家庄属河北西路,真定府。此时石家庄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成为华北重要商贸中心。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黄河流域被金朝占领,金代在地方行政上继承了北宋与契丹的传统,石家庄依旧隶属于河北西路真定府,经济和文化延续着繁荣的态势,在北方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元朝建立后,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有效管理广袤的领土,在两宋与金代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增设行中书省,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先河。石家庄地区隶属于中书省真定路。

    明朝实行南北二京制度,石家庄属北直隶真定府。此时的石家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稳步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增多。

    清朝建立后,大部分制度沿用明代旧制,并对行省边界进行了调整,基本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石家庄属直隶(京师)正定府,经济文化持续繁荣,逐步发展成为河北省的重要城市,同时也是九门口、易州等军事重镇之一。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兴起,铁路建设发展,当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小村,获鹿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比不上获鹿的旱码头”的美誉。1902 年京汉铁路、1907 年正太铁路相继在此设站,车站周边逐渐聚集形成城市,旱码头东移,石家庄取代获鹿地位,商业、服务业日渐繁荣。1925 年,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庄合并,因铁路建设而兴起的这座新城镇被命名为石门市。

    石家庄城市规划馆也设有专门展板讲述 “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一历史。因铁路建设而兴起的这座新城镇被命名为石门市这一名称的诞生,是交通变革推动经济发展与区域融合的生动体现,也是石家庄从传统乡村向近代城镇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地名变更背后的历史动因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消除日伪统治痕迹、彰显新政权气象,1947 年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这一改名举措,不仅是简单的文字更替,更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象征着城市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石家庄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 ——“国际庄”,这一称呼不知是调侃还是褒扬,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家庄独特的城市形象。在这个 “庄” 里,有大大工作过的塔元庄、千年古城正定、革命圣地西柏坡、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京汉和正太铁路、修建于隋朝的赵州桥、三国名将赵云、南越王赵佗,还有电影小花的主演周冬雨,这些人文与自然景观、历史人物与现代名人,都是石家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城市魅力的有力见证。

高世彬 绘

    从古代的鲜虞国、中山国,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石家庄的地名变迁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不仅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成长足迹,更映射出整个国家从传统农耕社会迈向现代化工业文明的伟大进程。通过深入研究石家庄从古至今的地名变迁,我们能够清晰地洞察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段独一无二的记忆,它们共同构成了石家庄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展望未来,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相信石家庄必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春节成功申遗动地来
·下一篇:无
·特稿:春节成功申遗动地来
·特稿:四川华蓥:山里人家喜气洋洋迎新春(组图)
·特稿:漳州:“五福”送老兵,欢乐过大年(组图)
·特稿:山东淄川:免费春联送祝福(组图)
·特稿:四川广安:书法志愿者为山区群众送“福”(组图)
·河北惊现8000年前文字实物!抱雪斋全球独家首家实证中华文明万年文字史(组图)
·心在,梦在,成就在——记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二届八次理事会暨迎春年会(组图
·腊八快乐(二零二五)
·诗人江庸大雄宝殿楹柱联佳话(组图)
·古今修身励志对联100幅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关于石家庄的历史(组图)
黄旭华同志逝世(图)
黄旭华同志逝世(图)
黄旭华同志逝世(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学生参加红色研学之
新四军的由来和铁军精神
王越:立春组诗三首
汉丰古城
一老一小工程在行动之第十六届公益冬令营(
焦裕禄在大营的点点滴滴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