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墨之道赋》读后
胡崇炜
若干年前,秉才引牵。 以书会友,忘年侃谈。 善力老人,为学谦谦。 学理异同,坦诚相见。 近日得读,大作巨篇。 契墨之道,品之再三。 落落珠字,苦心经年。 切磋之功,深思明辩。 魏法浩浩,龙门②蟾蟾。 如海苍苍,如山绵绵。 遨之攀之,一往无前。
注:辽宁省书协主席胡崇炜
【古风排律】
读“契墨之道赋”感言
寄王善立先生 大赋六千言, 君著一宏篇。 历数经年史, 谦诚敬古贤。 书坛风云涌, 凤翥伴龙蟠。 兰亭序传世, 石门铭壮观。 羲之与王远, 书道两高山。 自有后来人, 翰墨学精典。 携手金阳路, 善立奋争先。 劲挥如椽笔, 東风起云帆。
刘东元
作者系:原辽宁省辽阳军分区政委、党委书记、辽阳市委常委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读王善立先生《契墨之道赋》
纵横千古, 回肠荡气; 弘扬魏书, 矢志不移! 锲而不舍, 必修正果; 创新发展, 驾驭天机…
2022年初冬有感于京华
美中基金会总裁:李黎
拜读魏碑书法大家善立王兄《契墨之道赋》,思绪翻然,感触翩翩。洋洋洒洒,上下纵横,东西横贯,金石气始,宣墨绵绵,无不彰显中华文明之璀璨,娓娓道来象形汉字一脉之相传,可谓奇闻奇文绮文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载,何其恢宏灿烂。用文化史学的眼光来审视,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由古代文明历经古典文明发展成为现代文明而且一脉相承,不曾发生文化断裂的文明体。而其他的古代文明如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都无不发生文明断裂。这一切无不依赖于东亚土地上农耕文明孕育的象形文字——汉字这一文化载体,毫无夸张的说,汉字是中华文明文化核子或基因,由此才衍发了源远流长中华文明。
《契墨之道赋》恰已中国象形汉字为主体,以汉字书法书道为脉络,以类似汉赋的古风古韵之笔法,以世纪本末体文史体例——“一书备诸事之本末”,抑或“一书具一事之本末”之文史体例,全面,完整描摹出一副中华文明汉字书法波澜壮阔史诗一般的手卷,其间不论庙堂帝王将相之正襟危坐,还是江湖草莽之快意恩仇,或者走卒贩夫、匹夫小人之油盐酱醋;不论江山之豪放或者美人之悱恻,不论儿女情,丈夫意,读罢,自是令人激情澎湃,感怀万千。
王善立先生研习书法数十载,犹以魏碑体而驰名,且幼承庭训,文韵深厚,毕生弘扬中国书法书道,在书法理论方面也造诣颇深,此赋恰是其文韵书理内涵之一斑,唯愿吾兄益友善立,百尺竿头而更进,在尽显颓靡、群魔乱像的书法当世,当头棒喝,力挽狂澜岂而不快哉!
巴俊宇
注:著名经济学家、当代著名诗人、知名文化学者、知名书画家
善立老师《契墨道之赋》,是书法家与当代社会传承结合的精妙之作,汉赋古风如滚滚江水,令潮起潮落。其賦贯穿五千年书法流派形成,而又以点概面的指出了,中国书法详史和名人。书壇千秋在当今社会,中国文字及书法己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书法有王老师的“四体魏碑”,加上如今的汉赋,可谓之大幸,王老师是上天赐与凡间的,天才书史、书論、学术、技法、国学于一身的大家,王老师70年如一日,写尽千缸水。70年重要的坚持,把后汉石刻及文章都了熟于胸,尤其在北碑南帖中,自树一支,找到了古拙与灵动,技法与变法,用笔与用墨等书法之渊源和根基。今日看王老师契墨之道,令我耳目一新。在王老师所提出的一脉、两系、三宗、一统的经典学术中,深感受益。希望中国书法同仁,一定努力学习潜心借鉴,把中国之魏碑书法雄浑之气,细心品味发扬光大。另外祝王老师,健康快乐,书法成就更上顶峰。学习王老师是我辈之责任,爱护中国书法巨匠是千秋之功业。 中国鉴赏家、收藏家: 刘成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