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特稿:中华民族的七次长征——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华文化长征史,是中华民族长征史(组图)
2022-09-06 17:19:04
作者:廖运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引言

    看到“长征”二字,人们想到的基本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无古人的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长征最耀眼的光芒!中华民族100万年发展史,1万年中华文化史,5000年中华文明史,是一部中华民族长征史。

    我国考古和国家探源工程证明,中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中国是人类文明主要的发源地,人类文明之光主要发祥地,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一脉相承、不曾断代的文明,中华民族100万年以上人类发展史、1万年文化史、5000年文明史,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长征史;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注1)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华民族七次长征:

    华夏文化长征—从100万年前中华民族起源,到1万年前的华胥、夏朝构成华夏文明,是华夏文化长征;
    物质文明长征—神农尝百草,种五谷,救黎民;
    和合文化长征—舜帝南巡,德服三苗,和合民族;
    思想道德长征—舜帝南巡、老子西行、孔子周游列国;
    心灵觉悟长征—唐玄奘师徒西天取经;
    中国革命长征—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朱毛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共和国成立,是中国革命长征;
    世界大同长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时代长征,是中华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长征,是世界大同长征。

    一、华胥文化与夏朝,形成华夏文明——华夏文化长征

    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的证据:1929年周口店发现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中国猿人”头骨化石,这是当时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170万年前元谋人牙齿化石;2002年中国、法国专家确认了中国郧县人至少在距今10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手斧,这比欧洲早了20万年,改写了西方学术界“中国旧石器时代无手斧”的定论;2015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多位研究员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湖南省永州市福岩洞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8万至12万年前人类牙齿化石,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比欧洲和西亚要早至少3.5万年至7.5万年。

    以上考古证实:现代中国人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起源于非洲”、中华文明“西来说”谬论的不攻自破。

    一万年前,华胥及华胥文化等,奠定了早期华夏族群的人口、语言等文化基础,形成早期的中国文化。

    《史记·五帝本纪》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黄帝。因黄帝以前文字记载不详,司马迁著《史记》时,对历史考证非常严谨,所以,从黄帝开篇。”司马迁《史记》把黄帝作为中华之祖,缺乏史料的华胥反而没有记载。华胥是中华民族的华夏之根,民族之母,誉称为“人祖”,“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雷泽中的大人就是龙神,伏羲、女娲是龙神的儿女,这就是“龙的传人”最早的源头。

    华胥葬故里今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华胥陵在全球仅此一处,是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精神殿堂,是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情感的纽带。每年农历二月二在这里举行恭祭人文元祖华胥的国家公祭。

    华胥及后裔创造的华胥文化:“制嫁娶之礼”;“造网罟教渔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文字;“伏羲画八卦”发展成为《易经》;“女娲作笙簧”产生人类最早的乐器,是中华音乐的起源。 

    华胥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中华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华胥文化孕育了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

    华胥文化与夏朝构成了“华夏”,华夏、华夏族、华夏文明起源于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总源头。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同根、同源、同脉的中华民族文化,这是华夏文化长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经脉。三皇的天文,弇兹氏的绳文,伏羲的图文,三者都是“文”,承载着华夏人文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文字”,传承至今天;中华文明万年奠基,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文字形体发生了多次改变,但是文字的基础原理并没有变化,民族的文化内核一脉相承,保住了华夏文化的根基,这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人类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中断的原因。华夏文化长征历经百万年的漫漫长夜,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是中华民族长征、中华文化长征的开端,中华民族由此兴盛,根深叶茂,源源不断。

    二、神农南巡,种五谷,尝百草—物质文明长征

    神农南巡,教民种五谷,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神农南巡,亲尝百草药,《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尝百草中毒太深逝于湖南安仁,长眠于炎陵;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神农因此被誉为我国中医药及医药文化的创始人,中药医从此诞生;《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它总结了中医方药基本理论,后世本草著作以此为宗;《神农氏药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药经》专著,是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它是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和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神农南巡,种五谷,尝百草,实现了从游牧到定居的过渡,从渔猎到田耕的历史转变,从蒙昧到文明的跨越,从被动寻找天然食物到主动种养食物的飞跃,养活与保证了中华民族祖先的生存繁衍医药,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长征。

    三、舜帝南巡——和合文化长征

    (一)舜帝精神的核心是孝、公、德、和;和是舜帝精神的内核、是舜帝毕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舜帝,中华道德文化鼻祖。《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中华文明,自舜开始;舜帝精神核心是孝、公、德、和。

    一是孝:舜以德报怨,开中国孝悌文化,被尊为孝祖。舜孝心感天动地,由农夫成为帝,其根本原因是他的“孝感天地”。

    二是公:舜选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是“天下为公”的崇高。孔子《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三是德:《尸子·仁意》载:尧问于舜曰:“何事?”舜曰:“事天。”问:“何任?”曰:“任地。”问:“何务?”曰:“务人。”舜以天、地、人为根本为出发点,营构起天道、地道、人道、宇宙的道德规范。

    在伦理道德方面,舜毕生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典之教;在职业道德方面,舜帝公正、务实、诚信、友善;在政治道德方面,为政以德,利天下、公天下、和天下精神;在宇宙道德方面,舜帝追求天人合一、天地人合的理想境界。

    四是和:和是舜帝毕生所追求的崇高目标。舜帝和的思想四个方面。

    (1)在家庭生活中“和”为本,争取家庭和睦,《尚书》所言:“瞽子,父顽、母嚚、弟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2)在社会行为中“和”当先,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字当先,“和”以处众,得到了人们的普遍信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在民族关系中,以“和”为贵,赢得了国家和平和统一; 他以和平统一全国,使百姓免遭战争之苦,实现民族大融合。

    (4)在宇宙道德中以“和”为规尺,舜帝自创《韶》乐,歌《南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美,天地人和,神人以合。

    孝、公、德、和四字,是舜文化精神的核心,“孝”是舜立身的前提,“公”是舜的崇高品德,“德”是舜服众的根本,舜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是舜文化精神的内核,孝行则小家和,家和则社会和,社会和则国家和,国家和则天下大和。

    (二)舜帝南巡的主要动因:胸怀天下、和谐民族、德服三苗、感化苍生。

    舜即位后,派弟弟象到达三苗“做样板”,教化民众,施以德政,与苗族和平共处,深受百姓拥戴。象受舜的影响而发明了象棋,天下棋类,唯象棋有和局,和为贵,和则兴,和平共处,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吕氏春秋·上德》载:“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百岁高龄,舜帝南巡,主要动因是以德感召,教育为先;以德化民,用自己的诚意感化对方,暴力战争改为和平统一。

    舜帝毕生“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毕生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教化,他是绝对不可能死守“离宫”安享清福的。舜帝的德行和修为,决定了他不会因为路远江隔的交通、100岁高龄而放弃南下,这正如当年的红军不会因为万水千山的阻隔和敌人的围追阻截而放弃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

    (三)舜族三次迁徙,部族大融合;征伐三苗,战争变为和平德育教化,和合理念萌芽和逐渐形成。

    1、舜帝南巡促进和合文化萌芽

    首先,这是音乐教化之旅。舜南巡,歌《南风》,奏《韶乐》,走遍了南方数省,至今留下韶山、韶关地名。

    其次,这是民族和合的伟大历程。舜将北方的《韶乐》和南方的《南风歌》结合,这是南北音乐的和合,是南北民族的和合。

    要让三苗集团心服口服地与北方的华夏、东夷集团合为一体,武力很难实现。所以,舜帝南巡一路宣讲着道德教化,并率先垂范,最终“勤民事而野死”,圣体也留在了九疑山,二妃殉情潇湘,他们的事迹使南方三苗集团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和谐统一,三大部族结束了长期的战争,和合为一体,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文化大融合。

    2、《韶乐》的真正作用,培养人格和谐,实现社会的和谐、天下的和谐。舜帝南巡“德服三苗”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3、舜帝南巡,演奏《韶乐》,唱着《南风歌》,一切以民众为中心。为民解愠、阜财,确立了物质与精神双和谐的目标。   

    从“德服三苗”所奠定的民族和合,到《韶乐》所培养的人格和谐,再到“舜歌《南风》”所确立的物质与精神双和谐目标,舜帝南巡为中华民族播撒了“和文化”基因,确立了中国文化“以和为本”的文化特质。

    (四)舜帝的天下为公、和合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的源泉。

    舜是和合思想、和合文化的创始人,和合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

    先秦时期,先哲们提出了“和谐、和平、合作;阴阳和合、天人合一、五教和合、五行和合、和而不同”等和合的概念。

    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大和合,世俗文化各家各派和合,宗教文化和合,宗教文化与世俗儒家文化之间也和合。

    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出版《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确立了和合学,总结和提出了“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五大原理;国家发起了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任组委会主任,《求是》杂志总编辑、中央党校副校长邢贲思任执委会主任,和合文化,迎来了国家系统性弘扬发展的大好时期。

    舜帝“和合”思想,使国家、民族、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正如《尚书·尧典》开篇:“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舜帝“公天下、和合思想”,是《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华社2017年1月16日电)的源泉;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大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舜帝“公天下、和合思想”的传承、延续、发展,是人类和合文化长征在前进的路上。 

    四、舜帝南巡、老子西行、孔子周游列国、中央(2004)8号和(2004)8号文—思想道德长征

    舜帝,位列三皇五帝,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创立天道、地道、人道、宇宙道德,重在国道、民族国家的和合;

    老子,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讲的是天道,即大自然与人和谐,是自然科学;

    孔子,春秋时期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讲的是人道,即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科学;

    三圣晚年,舜帝南巡、老子西行、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教化、播种思想道德教育的种子。

    (一)舜帝南巡——中国道德教育始祖,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舜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舜是历史上道德最完备的帝王,其“德圣”体现在孝感动天、厚德载物、举贤任能、纳言从谏、惩治奸佞、以德化人、感化三苗、扩大疆域、禅让帝位、敬敷五教九个方面,毕身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鼻祖、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

    孝道与和合是舜文化的核心;倡导了家庭的道德规范;孝道政化了就是忠党爱国;孝道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自然。

    舜帝南巡,创《韶乐》,唱《南风》,德服三苗,音乐熏陶,践行“德为先,重教化”的道德文化灵魂,身体力行,推行孝道与和合思想教育,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第一人,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之根,是中国道德文化之源。

    (二)老子西行

    1、老子的思想理论

    老子(公元前571年--)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道论哲学体系,以“道”为世界本原,老子的天道理论主要是“道”,天道自然无为是《道德经》一书的主旨。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的规,是人生的准则。

    老子思想的三大主干:求道、治国、修身。道的本性就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思想政治智慧:老子主张以道治理天下, 以道治国。包括:“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总纲、公平公正。

    老子思想人生智慧:上善若水,身重于物,“我命在我,不属于天”,以德报怨。

    《道德经》全书共5162个字,是道教的根本经典 ,是中国第一部思想道德著作,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经典,已有外文译本30个语种1100种,老子思想的治国安邦平天下、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源头。

    2、老子西行公案和目的

    以传道教化、耕耘播种为使命的老子西行,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未解之谜,但多个版本都肯定了:

    —老子骑着青牛一路向西行,用自己的学问和思想,传道、教化世人;

    —老子西行去寻找更好的治国良方,让天下黎民能安居乐业,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

    (三)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四个方面: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仁”与“礼”,用德治和礼治来治理国家,他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道德思想:孔子的仁说,即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即礼制精神、秩序和制度。

    经济思想: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取之有道。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育思想: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以“仁”“礼”为核心,是孔子所强调的两个基本的道德修养原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仁、礼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制精神、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任何时代、任何政府都是适用的;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必须要求。

    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说。

    (四) 舜帝南巡、老子西行、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

    —百岁高龄,舜帝南巡,主要动因是以德化民,以德服民,以和为贵,战争改为和平,国家和谐统一。

    —老子西行,传道播种,教化百姓,终其一生,诞生了一代代优秀传人:刘邦建立汉朝,今天汉文化继续流传;张道陵创立中华唯一本土宗教道教,至今延续不断;老子影响中华的根本原因,是老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是道家匡扶正义“盛世修行,乱世救难”的精神,每当民族危难之时,即有道人挺身而出,古有诸葛亮刘伯温,近有崂山道士、茅山道士浴血抗日...

    —孔子周游列国,带领一批弟子去宣传自己的仁政德治的治国理想,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各国施展,求道行道,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远大理想,达到世界大同。这就是孔子周游的目的。

    (五)舜帝南巡、老子西行、孔子周游列国的意义

    (1)舜帝南巡,推行孝德和合思想,开“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情怀教育的先河,具有匡救意义。

    舜帝是中华民族孝道始祖,德圣祖,其“诚、孝、中、仁”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孝为本”、“诚信至上”等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根脉,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总根源,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首发站、第一座里程碑。

    舜帝南巡以德孝而享誉千秋,为中国道德文化第一人。舜帝南巡,推行孝道与和合教育,孝是和合文化的基础,孝行则小家和,家和则社会和,社会和则国家和,国家和则天下大和。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具有根源性地位,开创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情怀教育的先河,是后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想的思想源头,具有匡救价值。

    (2)老子以道、天、地、人构建的道论,给中国文化思想架构打开了高远的思想空间。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开创者,他所构建的“道”论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主干。当代学界对于老子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德育思想上的建树很少问津,甚至认为德育与道家无缘;其实,《道德经》是中国德育思想史上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包含培养"圣人"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系统的德育理论,老子西行布道的教育经验,用于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事半功倍。  

    (3)孔子为中国教育第一人,其“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精神,成为教育上的“万世师表”。

    舜帝南巡,推行孝德教育,和合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源头,齐家治国匡救天下,重国道;老子西行,教化天道,天法自然。孔子周游列国,教授人道。三位圣人最高的目标,都是宣扬世界的“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三种思想兼容互补,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成长、繁荣、传承、源源不断。

    思德道德长征(即文化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中宣部及各级成立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机构,采取了系列措施,涌现了雷锋和雷锋精神等众多典型;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发【200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31号《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从国家最高层面做出了政策保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一定会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在世界大同长征路上,文化长征永远在前进。

    思德道德长征(即文化长征),人民在行动。2004年,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 2004年,人民出版社《马恩列传记》、《人的价值学》作者、湖南安仁县宣传部副部长罗范懿,68岁的全国劳模李绿森,民间艺术家陈赞文三人发起,湖南省文明委等13个党政军单位批准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长征工作队”,简称文化长征。文化长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传承红军长征精神为核心,以国家安全教育为宗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使命,以实现中华复兴、世界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全国性、持续性、固定性公益活动,此活动受到中宣部表彰。现已全国发展到20多个省志愿者、21个文化长征研学基地、文化长征讲习所。

    思德道德长征(即文化长征),全社会在行动。2022年,中央组织部批准,张思德干部学院更名为四川思德干部学院,以川陕苏区红色资源为依托、以模范为民的“两德精神”为支撑、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为主课、以立德树人为特色、以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继续教育为主体的特色党性教育培训机构。

    举办以为人民服务思想为主线的宗旨论坛,探索践行我党为民宗旨的常态机制;面向全国服务,是全国党的根本宗旨教育特色基地。为党员干部新长征补钙壮骨、立德铸魂。

    五、唐玄奘西天取经—心灵觉悟长征

    佛教始于当时属于中国的尼泊尔,唐玄奘629年西行求法,长安出发,到达天竺,进入当时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往返共17年,行程五万里,645年还抵长安。带回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凡十九年,翻译出经论75部1335卷,内载西域138国历史、地理、宗教等,该书在佛教及中西史地、文化、交通史料上,均有极高价值,至堪珍宝。

    玄奘西天取经的重要原因:玄奘发现唐朝许多佛经的释义有多个,且不同的释义所表达的意思相差极大,这对于佛教思想的传播十分不利。玄奘就下定决心要西去学习佛经的准确含义,并且翻译得到更多更准确的汉文佛经。

    佛学认为: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佛是不但自己觉悟了,还要帮助众生,因机施教,引导救渡,让终生也得到觉悟(弃恶趋善、破迷得悟、断惑证真)。修行的方法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指明的八条正道,主要是引导众生,要正信佛法、正知、正见、正念、正定,千万不要行邪道。

    唐僧西天取经,保留佛教并发展佛教,佛教在中国传播最广泛。佛教的本质—众生关怀。识心见性,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佛教的“自修自悟”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间,自觉觉他。佛教的宗旨——救渡众生;佛教的这些思想,陶冶了中华民族自觉、觉他品质,为了关怀众生,救渡众生,可以牺牲自己。这正是我党“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自我反省、自我觉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来源,这是中华民族的心灵觉悟长征。

    六、中华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中国革命长征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中国革命长征,分为五个时期:

    1、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革命(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
    3、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特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红军经过了十一个省,十八座大山,二十四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红25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四支红军主力部队行程共约6万5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发展、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 ”
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2016年7月18日,习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确,每代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使命,新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习近平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和中华民族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革命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长征精神的传承、弘扬、发展、升发,并将不断发展,代代传承。

    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1840年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革命长征,取得了完全胜利。

    中国革命长征一再教育中国人民:1840年以来总是落后挨打和革命失败的现实,要想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革命长征表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从而把中国人民引向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中国革命长征的胜利。

    七、《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华社2017年1月16日)—世界大同长征

    从1949年共和国成立—(1949-197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2012)改革开放新时期—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开始的新时代长征,是中华民族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长征,是世界大同长征......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来在国内外100多个场所习近平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国家宪法。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和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次写入决议,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认可。

    (二)世界大同

    世界大同是人类对社会的一种理想理念。指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融合大同,全人类高度互助共荣的社会形态,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不战不乱,无贼无匪的社会,也称“地球村”。

    世界大同,萌源于1万年前的中华祖母华胥,老子提出天下大同思想,孔子完善大同理念。孙中山确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人类心中长明的灯火。

    (三)人类进入第六个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文明),进行第七次长征--世界大同长征。

    人类的文明形态按五行相克的次序(土←木←金←火←水)进化,已经历了土文明—木文明—金文明—火文明—水文明五个阶段文明,现进入第六个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文明 。

    土文明:远古人类住山洞,吃野果生肉,人类的第一代武器是石头,在石器时代,五行属土;
    木文明:人类筑巢为穴,使用木制工具,木文明向金文明过渡,使用火制作陶瓷。人类的第二代武器是木棍,五行属木,克土;
    金文明:人类进入农耕社会,种养殖、冶炼金属、兵器大力发展。人类的第三代武器是铜铁冷兵器,五行属金,克木;
    火文明:人类进入农业与工业时代,社会文明繁荣昌盛。人类的第四代武器是子弹、导弹、核武器等,五行属火,克金;
    水文明:人类进入生物基因科技,人类文明意识复杂,人类的第五代武器为病菌基因、黑科技、信息战等,五行属水,克火;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世界大同文明):万物一元,万法归一,万教归宗,世界大同,人类正在进入同心同在的世界大同文明。

    (四)《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华社电摘要)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坚持”;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路线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为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出新思路、描绘新蓝图。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维护和平与安全。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摈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走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人品,永远大于能力(说的太对了)
·下一篇:无
·中红头条:父辈的旗帜——我们的红军父亲(组图)
·文东柏:致力于红色事业的基层党史专家(组图)
·特稿:红色,是桂东最鲜明的底色(图)
·特稿:热烈庆祝革命老苏区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贝溪村成立临武县贝溪起义革命精神研究协
·特稿:抗战时期战斗在和含地区的开国将军朱鹤云(组图)
·特稿:缅怀伟人:人民最想毛主席——写在毛主席逝世四十六周年前夕
·特稿: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
·特稿: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特稿:让抗战历史活起来,让更多心灵与文化相遇——溯源“十四年抗战”之瑞金红色文化
·特稿:关于“大别山精神”研究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隐入尘烟》影片会得“金熊奖”吗?(组图)
郭书文:纪念老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40周年,欢欣鼓舞
难忘两当红色之旅
中红头条:父辈的旗帜——我们的红军父亲(组图)
文东柏:致力于红色事业的基层党史专家(组图)
特稿:中华民族的七次长征——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
罗春明:红色,是桂东最鲜明的底色(图)
特稿:红色,是桂东最鲜明的底色(图)
热烈庆祝革命老苏区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贝溪村成立临
热烈庆祝革命老苏区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贝溪村成立临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