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桂东县城唐家大屋。1928年8月23日,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
红色,是桂东最鲜明的底色。奔流不息的沤江水,青山不老的八面山,见证和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毅、罗荣桓、王震、萧克、张云逸、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孕育了陈奇、郭佑林、扶良博、郭振声、李壁、刘雄、罗荣、郭名善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湖南在百年党史中的地位时,用了两句话高度概括:第一句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第二句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2022年8月5日,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中共湖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他深情地说:“今天的三湘大地,遍布着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啊!我们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在三湘大地这块红土地上,桂东是一方红色的土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桂东进步青年接受进步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党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十余次转战桂东;抗日战争时期,扎实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义勇军开赴皖南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举行武装起义和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桂东成为湖南最早解放的县。在桂东这方土地上,也无不处处遍布着红色的足迹。
20世纪20年代,桂东一批有志青年走出大山,赴外地求学,探索革命真理,接受进步思想。1924年,陈奇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桂东最早党员之一。1926年,陈奇受党组织的派遣回桂东秘密开展建党工作,成立了中共桂东县支部,桂东人民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8年3月28日,为策应湘南起义,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进入桂东。4月3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坵,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锻造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纪律基础。
1928年8月3日,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二十八团和攻打湘南失利的二十九团余部进入桂东休整。部队在桂东休整期间,深入开展地方工作,组建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28年8月18日,为迎还红军大队,毛泽东率红三十一团第三营进入桂东。23日,在桂东县城唐家大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朱德、陈毅、王尔琢、何长工、伍中豪、林彪、罗荣桓、龚楚、胡少海、杜修经等参加,会议决定将红四军主力重返井冈山。26日,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这次“桂东会议”,实现了朱毛第二次会师,挽救和保存了红军主要力量,从而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真正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建立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9年5月,为恢复湘赣边界游击区,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转战桂东,释放被反动派关押的革命干部和群众,组建农会,一批桂东青年参加红五军。
1931年2月,张云逸率红七军五十八团转战桂东,击退了胡凤璋部。特务连指导员吴西身负重伤留在桂东青山彩洞养伤,老百姓细心照料、精心调养,使吴西伤好归队,无不体现桂东人民对红军的无限深情。
1932年5月,红三军团三次转战桂东,桂东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
1934年2月,红独四团进入桂东。面对严峻形势,方维夏毅然担负起领导责任,开展游击活动。
1934年8月11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十七、十八师9700余人进入桂东。12日上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为庆祝突围胜利,进一步明确突围远征的目的和任务,做好西征的准备工作,在桂东寨前墟旁的河滩上,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参加的誓师西征大会,正式成立了红六军团和红六军团最高领导机关。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先遣部队,在桂东寨前誓师西征,从此拉开了工农红军长征的序幕。
1935年至1937年,以桂东为中心的湘粤赣边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为粉碎国民党和反动地方武装对红军的“清剿”,游击队在桂东的东、西两边山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武装斗争,游击队的故事感天动地,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队长兼政委蔡会文血染东边山;中共湘粤赣特委宣传部长方维夏被杀害于仙背山。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后,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桂东县政府进行谈判,经过努力工作,最终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在桂东形成。1937年10月,经过广泛的群众工作,县内青年纷纷要求参军抗日,先后有500余人参军,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奉命改为“湘赣边区人民抗日义勇军”。1938年2月上旬,义勇军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第三营。2月15日,部队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