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属于一个家,也都属于一个国。家与国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秦统一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也是为了不同族群、不同区域之间更好交流。汉代以后,出现了中原汉族政权与边地少数民族的“和亲”,其他各民族之间也有类似的“和亲”方式,这与西周时期异姓诸侯国之间的联姻有相似之处,各民族由此交流交融,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促进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上的凝聚与统一。这都可以视为“家文化”的放大。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是外来文化与华夏文化有机融通的典范,从魏晋时期的三教之争,到隋代王通等的“三教可一”,再到后来佛徒主张“力扶姬孔”,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人莫不亲其亲,莫不爱其家。家是讲爱与敬的地方,家是年轻人学习爱与敬的地方。一个人心中有爱有敬,懂得爱敬,才能把这种爱敬推而广之,一个重视家庭的民族才会使得各个族群之间以爱敬之心相互对待,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强大的精神纽带,造就和谐与和睦的社会。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与这种懂爱知敬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有内在的联系。
原载:《孔子文化》季刊第46期 作者:杨朝明,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