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怀篇
早在2018年1月,邱县县长李剑青带领县政府办、发改局、水利局、文广新局到邱城镇、梁二庄镇现场调研大运河白沟、永济渠遗址,研究落实王立彤市长关于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的批示精神,要求相关部门深入研究相关史志资料,挖掘大运河文化资源,提出落实意见,加快邱县运河文化带建设。
二、诗歌篇
宋·王安石《永济道中》:“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已闻空舍乌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衹萧骚。辛夷花下乌塘尾,握手何时叙汝曹。”这是宋朝著名宰相、诗人王安石出使辽国路经大名、馆陶、永济、平恩一带时由感赋诗,诗中吟咏的永济县,究竟在什么地方?因年长日久,旧址湮没无存,成为一桩历史的谜案。
三、史书篇
据史书记载:“永济县,隶贝州,772年(唐大历七年),析临清县南部,田承嗣奏于张桥行市置,以西临(滨)永济渠,故以为名。906年(宋天祐三年),改属魏州魏郡。1072年(宋熙宁五年)废为镇,隶临清县。置县时间长达300年,其治所在何处,众说不一。
四、石档篇
1991年5月15日,邱县梁二庄乡靳兴平村靳成军、靳朝奎在村南挖土时挖出两合墓志:其一,《唐故荥阳潘府君墓志并序》载:……大中三年(849年)二月十七日,定茔永济县西北界八里太平乡孟祖村。寄西南三百余步……。馆陶县木官庄村民挖出一合墓志:其中,《段君墓志铭》载:“……以建中四年(783年),岁次癸亥三月戊申朔十一日,终于私第。嗣子坚,卜其年三月二十日丁酉袝永济县之西南礼也……。”出土的墓志铭是考证古地名最可靠、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五、方志篇
馆陶县志记载:“路桥村,1404年(明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来此,在大路桥附近定居,故名路桥村。但从发现的两块墓志考证,路桥一名,是由张桥地名沿变而来的。
在今路桥村西北7华里处有一村名太平庄,与墓志铭所属太平乡相吻合,此庄名称应为唐代乡治所沿用至今。
六、结论篇
结合史书、石档、诗歌、方志、地理记载。对照《邯郸市标准政区地名图》(1999年版),重叠方位、距离、舆图、地名。依据人文事件,综上所述合并得出结论。永济县故治所在地即今馆陶县路桥村。永济县域即今临西大部、馆陶大部、邱县(平恩)大部等区域组成。晋王李存勖屯兵永济县城,即此。
七、后话篇
五代·潘庸《官道》诗为证:“前枕金河似月钩,后看两界曲堤头。东至张桥五六里,西边官路达扬州。”江山入画。
(作者杨成鑫,系河北省邯郸市民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