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朋友问,中国画靠什么打动人?是形式奇特,是笔墨精熟,还是内容新颖。说起来都有些道理,但细想起来总觉得还是缺点啥?
其实,中国画真正打动人的是精湛笔墨形式下透出的与中国人息息相通的传统文化,而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不外就是儒、释、道。
中国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表现,作者用自己的功力与审美,赋予笔墨色彩以生命,呈现在宣紙这种独有的载体而异彩纷呈。这就要求作品不仅要感动创作者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感动他人,感动后世,这也是中国画的艺术价值核心所在。
作品笔墨承载的审美高度与文化含量决定中国画的价值。而中国画中的审美不外儒、释、道的滋养,呈现出不同的面目,触感社会不同人群的内心审美共鸣。
儒家的审美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大众审美基础上,阳光正大,崇礼尚法、敦厚中庸,体现在中国画上就是,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画理物理相得益彰,雅俗共赏。如宋代工笔花鸟,选材严谨,构图考究,设色典雅,平和温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用传统青绿技法,色泽绚丽,富丽堂皇,彰显国家江山丽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用白描写真,全景再现当时之繁荣市井,士农工商,七行八作,鲜活之状跃然纸上。诸如此类佳作,反应出儒家正统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审美高度,一笔一墨皆是浸淫儒家文化审美的典范。
宋代工笔画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局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一直都在影响国人的精神空间,它的空灵静谧,淡泊无求,迅速被中国画接受,尤其融入中国文人画的创作,禅境充盈,静心养目,沁人畅怀,是一个文人画家的毕生追求。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元四家的倪云林作品,简约空灵,一树一石,观之清雅寂静直入心底,刹那间仿佛抖落些许世间俗尘,顿觉清爽怡人。至清初的八大山人,本身就是出家的僧人,他的荷花,挺拔玉立,如菩萨说法,又似罗汉坐禅,禅意昂然,在敦厚的笔墨里透出沧桑历练后的生命精魂。
倪瓒作品
八大山人作品
道家文化是根植于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元素,崇尚自然,应天顺地,浑然天成。历代中国画家在绘画高境界上的追求,最后往往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之大美,自由精神之表现,万物生命之灿烂。像徐渭的花鸟画,不求工拙,随性而发,笔墨随情感流淌,笔墨淋漓中透出的是生命鲜活,墨彩是精神的绽放;近现代公认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大朴不雕,看似简单的横涂竖抹,在司空见惯寻常题材中书写生命的赞歌。
徐渭作品
齐白石先生作品
总之,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从核心精神到形式塑造是不会离开儒释道的滋养,只是体现的深度与角度的差异罢了!
附张建业个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