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天,大别山的红叶红了的时候,我来到革命老区安徽省霍山县采访,在这里我见到了一位革命者的后人韩安胜。
时年三十六岁的韩安胜坐在我的面前,他手拿一份中共霍山县委组织部1982年印发的文件,向我讲述了一段悲凉的红色故事。
1982年9月11日,中共霍山县委组织部组审字1982[44]号文件,向当时的霍山县石家河公社党委发出通知,关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因错划为改组派而遭诬害的戴国良等24位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这24位同志中,就包括韩安胜的祖父韩启益。时过三十五年,韩启益也被害84年之后的今天,韩家只看到这张白纸黑字的通知,而没有看到理应由民政部门代表人民政府颁发的印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韩启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身上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韩安胜慢慢的向我道来:
韩启益生于光绪二十九年9月3日,家谱名:韩齐一,号韩伯超。宣统元年启蒙入私塾,读儒书。1917年因病辍学在家,1919年秋天,病情稍好后,帮助父亲韩立功教私塾。
1923年韩启益考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校(今芜湖市,校址大磨坊)。在进步学生的革命思想影响下,其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经常参加进步青年组织的革命活动。学习《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和进步学生一起散发革命传单,进行宣传鼓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他向往的组织, 1926年秋韩启益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团后积极宣传新的思想传播革命道理。
1927年春韩启益回乡结婚,娶胡姓之女为妻,在家乡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吸收同乡进步青年学习革命道理。1929年7月,党的秘密宣传者韩品三,带着党的重任从金寨县毛坪来到我乡,首先发动了韩启益参加革命,韩启益由于工作出色,思想觉悟高,当年在金寨县毛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韩启益响应党的号召,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他又去发动了韩关云、韩立礼、方赞尤等人秘密参加党组织。为了同党的上级组织取得联系,借故到董家河探亲之机与上级领导接头,返乡时带了一大批宣传革命的材料,然后又发动了同乡张老十、余孝思等人一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929年冬,在韩启益的努力下,成立了佛兴庵乡农会。韩启益被推选为佛兴庵乡农会负责人,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维持治安,打富济贫。
1930年2月间,红军33师经常在佛兴庵乡一带活动,在金寨县董家河成立了特务营。革命烈士赵湛如任特务营营长,韩启益任司务长,后任膳食委员会主任兼部队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宣传员,负责动员、宣传工作。他们随军前往湖北麻城、黄安、黄陂等地参加战斗,在一次战斗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斗异常惨烈,最终寡不敌众,赵营长和大部分队员光荣牺牲,韩启益和少数队员幸免于难。几经周折、辗转他乡寻找革命队伍未果,于当年7月份又回到家乡。这时,镇守麻埠的一、二、三团的国民党匪军,疯狂进攻我苏区,白色恐怖加剧,革命处于低潮。为了保存革命火种,韩启益与其他革命者决定暂时分头避难,韩启益到董家河姐姐家暂时栖身,谋划革命活动方略。
1930年冬,红军转战来到流坡撞,韩启益闻此消息立即同周维炯、吴江等同志取得联系,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苏维埃政府成立了,韩启益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出任列宁小学文化主任,从事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1931年冬,正值佛兴庵乡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之际,张国焘来到鄂豫皖根据地,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苏区大“肃反”,韩启益作为我党知识分子党员、革命发起者,首当其冲。韩启益反对张国焘乱杀无辜,打算去河南新集的中央分局去问问为什么要这样乱杀无辜。就在这个时候,打着革命招牌的极左分子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说韩启益思想右倾,是改组派。于是韩启益被扣上所谓的改组派帽子,并遭逮捕,于1931年农历11月16日押解到金寨县流坡镇集市郊区惨遭杀害。
韩启益的父亲韩立功,也在家乡秘密参加革命工作:为我党服务,打听消息、传送情报,公开身份是乡村塾师。韩立功在韩启益被杀的第三天,就是1931年农历11月19日,也给打成了所谓的改组派,也在金寨县流坡镇集市郊区惨遭杀害。他父子二人为了革命英勇就义。
韩启益是我党早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基层领导人之一,亦是建立佛兴庵乡农会负责人和乡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之一,他是一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者。他为建设新中国的道路洒下了鲜血,牺牲时才28岁。他用宝贵的年轻生命维护了党的尊严、捍卫了革命真理。为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时光流逝,1978年韩安胜的三祖父韩俊一,曾经向当时的诸佛庵区石家河公社石家河大队“烈士追恤和烈士历史普查、调查小组”提交过申请,但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直到他1981年去世也没用看到哥哥韩启益平反昭雪的消息。韩启益直到1982年才由中共霍山县委组织部平反昭雪,然而,韩家人没有看到这份平反昭雪的文件,韩家的后人都在农村务农,生活异常艰辛韩启益的继子韩克佩不堪家庭生活重压,造成精神严重失常,成为精神病人。韩家从此丧失了唯一的劳动力。那时韩安胜才一周岁,母亲是一个农村普通妇女,不识字。上面还有一个大他2岁的姐姐,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生存都成了问题,如何有能力去为祖父韩启益平反、追烈一事呢!韩启益的追认革命烈士的事只好搁置,一晃三十多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