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老红军刘红贵
流落老红军刘红贵一家五十年代初合影(左二刘红贵妻子张氏)、(左三刘红贵儿子刘永厚)、(左四刘红贵)
张家湾村山洼垸村民周莲菊老人
今日七里坪镇张家湾村山洼垸
刘红贵少年时代碾米的石碾、石磨,如今依然立在村里。
2017年10月2日,周莲菊老人带着红安刘红贵的后代,前往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寻访老红军刘红贵的战斗足迹,看望子午镇的亲友。
周莲菊老人今年75岁,是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张家湾村山洼垸的村民,她的公公刘红贵是一位流落红军。2018年11月18日中午,周莲菊老人向笔者讲述了老红军刘红贵的那些往事。
1912年5月,刘红贵出生在山洼垸,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刘红富,在七里坪做木匠。刘红贵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他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全家靠种地主的佃田过日子。1928年5月,黄麻起义的队伍打回七里坪檀树岗,开辟柴山保革命根据地,七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1929年春天,红三十一师进驻七里坪,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在七里坪设立招兵处,年满十七岁的刘红贵和江传正、方和明等几百名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刘红贵分配在第一大队党代表王树声手下当上了一名红军战士。从此,刘红贵参加了鄂豫皖红军在大别山区的一系列战斗。从第一次“反围剿”开始,他跟随徐向前、王树声一路征战,几次立下战功,直到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部队驻防在七里坪街上,他才短暂的回过一次家,见到了久别的父母亲和兄弟们。随后,他和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一起,先后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和潢光战役,由于他作战勇敢,很快提升为班长、排长,一路征战,几次负伤,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
经过几年的锻炼,刘红贵也从当初的一个红军小战士成为一个连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部队离开红安,开始西征。他跟随红73师王树声师长,带着部队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担任后卫,在枣阳新集、土桥埔等战斗中,迭挫强敌追堵,在漫川关被围的危急关头,全团战士配合三十四团突围,打开了全军的通道。在西征转移的战斗中,敌人一直围着堵截。红军连续征战,不能吃上一餐饱饭,有时只有挖野菜充饥,但刘红贵和战士们顽强的坚持战斗,击溃了敌人的多次追堵,部队经安康、商县、南田一线行军,于11月27日穿越秦岭,兵分两路到达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长安县境内。在这里,刘红贵的人生之路出现了一个大转折。
红四方面军进入长安后,一路战斗不断。先是红73师在王曲镇击溃陕军混成特务团的四个营,接着在长安县子午镇的战斗中,红十一师、十二师三十团被杨虎城的17师截断,十师先头部队只得折回头来,两头合围将敌人击溃,这一仗歼灭敌人两个营。而在这场战斗中,刘红贵腿部负伤了,他躺在一块庄稼地里不能动弹,只好爬到高粱秸秆堆里藏着,躲过了敌人的搜查。部队继续西征开走了,刘红贵流血过多,昏死过去了。天黑时,他被一个姓杜的猎人救下了,猎人将他背回去,藏在自家屋里给他治伤,猎人的妈妈给他擦洗伤口,用中草药治疗,直到一年多以后伤口才彻底痊愈,从此。刘红贵己找不到部队,也找不到回家乡的路,他只好在异地他乡给别人打工谋生,寄住在猎人妈妈家里。
几年后,猎人妈妈给刘红贵介绍了一个姓张的妇女,她丈夫去世了,一人带俩儿子,生活过得很清苦,经猎人妈妈说合,刘红贵上门招夫养子,挑起了这个家庭的担子,这个村子是长安县子午镇百八园村。1943年,刘红贵的妻子张氏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刘永厚。从此几十年,刘红贵一直在百八园村生活,一度担任过村干部。
全国解放后,刘红贵思乡心切,托人写信回红安七里坪,了解家里的情况,当他收到回信知道家里情形时,禁止不住心里的思念之情,急于回故乡看望亲人。1952年3月,刘红贵带着对父母兄弟的深深眷念,只身一人回到红安,他从西安上火车,又在广水镇下火车,步行两天一夜回到七里坪山洼垸。离开家乡二十一年啊,西征的红军战士终于回来了,他走进村口,儿时的小伙伴喊他的小名:“这不是吉庆哥回来了吗?”。全垸老少都来看他,刘红贵激动得心口发抖,走进家门,他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只有母亲站在门口望着他,老母亲看见当红军的儿子回来了,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刘红贵扶着老母亲,走进堂屋,诉说着当红军打仗受伤流落他乡的辛酸事,母子二人相拥而泣。在哥哥红富和几个弟弟的簇拥下,刘红贵走在昔日放牛打柴的山路上,不禁感慨万千,心生感慨,“红安,我的家乡,七里坪,我的老屋;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刘红贵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说:“儿啊,你去参加红军,这多年没有回来,以为你在外面牺牲了,解放后,乡政府给家里送来了一个烈属牌子”,说这话时,刘红贵看见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块《光荣烈属》的木牌子,上面还有一个五角星,刘红贵心里一酸,对,说母亲说:“娘,我命大没死,被一个好心人救了”。说着,刘洪贵摘下那个光荣,让哥哥退回了乡政府,而他的红军身份也没有能够得到确认,因为当时他的户口不在红安,也找不到一个证明人。这一次,刘红贵在七里坪山洼垸住了十多天才回西安。
1954年春天,刘红贵带着妻子和儿子刘永厚又回了一次家乡,这一次,他们一家三口在老家住了四个月,他要教会儿子认识红安的山山水水,教会儿子认识七里坪老家的每一个亲人,教会儿子说老家的方言,那些时日,他们畅游在老家无限的亲情之中,和湾里的乡亲们一道,犁田打耙参加农业生产,心中的愉悦是无法言表的,因为这是解放后的老苏区,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土改了,家里分了田地,分了两条半耕牛和一部水车,再也不用给地主老财种佃田了,这是他当红军的初衷,因为他参加红军时,乡苏维埃在村里贴了大红的标语:“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怎不叫他高兴啊!他还将11岁儿子永厚送到七里坪列宁小学读书,永厚在这里读了四个月的书。不久,刘红贵带着妻儿再一次离开红安,回到长安去了,因为那里还有他要赡养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