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红 色 戏 剧
(一)关于“红戏”的编演 岳西群众对戏剧演出情有独钟,不识字的农民都喜欢看戏,所以戏剧演出宣传革命思想,是一种最受欢迎并行之有效的方式。岳西红色戏剧的演出,一是唱文明戏(今称话剧),二是唱采茶戏(即早期黄梅调),三是表演唱及其他文艺形式。所演剧目都是新编的用于革命斗争宣传服务的的,数以百计。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也是光荣的一幕。 这些“红军戏”的编剧艺术手法,有其共同的特点:基本是借旧瓶装新酒,以旧有艺术框架,加填革命内容,使之为革命斗争服务。所编小戏都是群众一听就会唱,一唱就传开,能使作品快速传播;所写节目短小精炼,人物不多,适合当时演出条件,化装能演,不化装也能演,台上能演,不用戏台也可演。 “抗战戏”则由省抗日工作团与县“动委会”以及县民教馆组织的宣传队伍为主演唱,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力,所以演出较“洋气”,演出场地有平台、草台、祠堂台。 “文明戏”以王效亭等在“洋学堂”读过书的知识分子为主编写;文委会其他成员也带头编写节目,储宪章编过《长工韩五》、《储木匠改行》等文明戏。 宣传革命的“红军戏”除少数“文明戏”之外,主要是唱黄梅调(现在称黄梅戏)。黄梅调等小戏曲、小演唱的编写,则以深谙戏曲规律,熟悉群众语言的陈履谦为主。 陈履谦对黄梅调情有独钟,编的小戏好唱、好学、好看、好记、好演。陈履谦为什么在请水寨暴动前后,能编演许多黄梅调小戏、小演唱呢?一是请水寨所在地是岳西的“小戏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黄梅调底蕴深厚;二是陈履谦等“黄梅”迷所具有的基本素质较高,他们有文化,又能写又能唱;三是有演唱黄梅调的浓厚氛围。在请水寨暴动革命队伍中,尤其在红军和赤卫队中,有吴汉周(烈士),刘寅宾(烈士)、王云山(烈士)、余德礼、方广应(烈士)、杨永宽、王玉川(烈士)、方正先、章礼云等二十多位职业、业余黄梅戏艺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又有一大批戏曲艺人以多种方式参加革命队伍或参与革命宣传,他们对编演活动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岳西的黄梅戏为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这在黄梅戏史是一个里程碑。 红色戏剧以及部分带表演性的红歌的演出方式有三种:一是团体性演唱。师政治部、县苏维埃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和妇女委员会,崇新小学、列宁小学经常组织文艺宣传队在大型集会上演唱。军、政领导人王效亭、王焰才、陈履谦、程鹏、储宪章、王爱春、妇委会的刘惠英、刘亚东、韩树德等许多干部都带头演出,宣传革命。 二是送戏登门入户。各地党组织或农协会经常特意安排一些思想进步的职业黄梅戏老艺人,如朱昌运、方见田等,以唱“渔鼓”的演出方式,手持半边小钹,拿一牙板(或一根筷子)击节,身带师政治部、县文委会或本地农协会编印的唱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甚至挨家挨户、登堂入室地演唱、教唱,使那些身居僻野山林的农户也能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 三是散唱。据老红军吴永根回忆说:“在红军队伍里,虽然当时行军打仗,但文化宣传也抓得紧,每人都发有师政治部印的小册子,人手一册,行军打仗不离身,休息时用来学习文化,学演唱,对群众宣传也人人会唱。”他相隔50余年还能唱出《土劣自叹》,可见当时文艺宣传教育工作十分扎实,文艺宣传演出已蔚然成风。 天堂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文艺宣传工作是有着严密的组织领导和部署计划的。革命文艺宣传材料,由合署办公的师政治部、县文会委负责组织编写、审定修改、分批组织刻印并推广散发。 演唱材料的刻印也有分工,凡与军事相关的内容由政委陈履谦、宣传股长刘汉章编辑,以红三十四师政治部署名刻印,如《红军三大任务歌》由政治部颁发,《兵变歌》由政治部印发;凡与农民革命相关的内容,如《土劣自叹》、《牧童叹革命歌》、《十二月》、《新三字经》、《妇女自叹》、《豪绅妻自叹》等则由文委会主委刘中一编辑,以文委会署名刻印。每3-5个节目结成一集,当时刻有多集。现在发现的完整木板刻印丛书第一集《土劣自叹》收录有《土劣自叹》(原注:仿采茶戏)、《牧童叹革命歌》(原注:仿泗洲调)、《农人自叹》(原注:仿苏武牧羊调)等三件作品。刻印的刊本《土劣自叹》有一份原件,1950年由红三十四师师长王效亭烈士的亲属,献给“中央老区慰问团南方分团安庆慰问团”团长孔令甫同志,而后转交安徽省博物馆收藏陈列。 抗日战争爆发后,岳西的抗敌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唱抗战歌,演抗战戏,编唱抗战街头剧、活报剧、表演唱、傀儡剧等,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动员同胞,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解放战争时期,潜太岳边区县委曾组建戏班编演宣传反抗阶级剥削的新剧,以推动“土地改革”运动。遗憾的是,诸多戏剧、曲艺演唱节目多数未传剧本。 (二)文明戏编演的剧目 现以时为序,谈一谈几出影响较大的文明戏演出,以便约略了解天堂红区“红戏”的演唱状况。 △ 大学生回乡编演文明戏《孔雀东南飞》。1927年夏,从省城安庆回“后北乡”老家度暑假的安徽大学学生刘汉东、刘绶民、刘协龙、汪忠天等,自发组织编排了一台大型历史剧《孔雀东南飞》,以文明戏在响肠的集成高级小学操场上演出。 刘汉东他们利用暑期,在穷乡僻壤开展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进行反封建的启蒙宣传。他们选择了山区群众最易理解也是感受特深的封建婚姻问题为突破口,在家乡演文明戏《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首被人们传唱了一千多年的古歌——汉代乐府叙事长诗,刘兰芝和焦仲卿一对青年恩爱夫妻被封建礼教活活逼死的悲情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故事发生地就在安庆地区的怀宁县——皖河边上的小镇(称小市或小吏港)。他们的演出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懂,情绪能随剧情起伏。当时的青年观众吴东老人1986年回忆此次演出时,还记忆犹新:“当时情景催人泪下,尤其那些平时不敢作声的年轻小媳妇们,感同身爱,许多人泣不成声,热泪沾襟……” 《孔雀东南飞》如同一本活教材。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对妇女、对年轻人的摧残,热情地赞扬了兰芝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这次文明戏的演出,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进行了反封建、反专制、反压迫的启萌教育。在岳西的农民革命运动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王效亭编演《金老三逼租》。王效亭早在1927年春在潜山梅城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就与周兆璜一起编演过文明戏《穷人恨》,组织学校师生配合演出。仅在马道头就演出三日三夜,成千上万的农民观众看了演出,许多人被感动得流出了眼泪,附近的农民都轰动了起来。王效亭多次亲自参加演出,扮演主角穷苦老农。“一二•八”梅城起义那天,王效亭和柳文杰领导农会会员一路高呼革命口号,冲向县府门首。王效亭不失时机,在人群簇拥的广场上演起《穷人恨》,以鼓动继续斗争。不料,叛徒告密,敌人早有准备,悍然采取血腥镇压,使起义失败,队伍被打散。此时王效亭还夹在人群里来不及卸装,就指挥队伍撤退出城。 1930年2月,请水寨暴动后,王效亭在衙前的崇新小学、列宁小学、金家祠堂等处演出过自编的文明戏《穷人恨》、《孔雀东南飞》等。其中《金老三逼租》是王效亭的常演剧目。其剧情是:一对贫苦的农民夫妻,生有三女一男,家境贫寒之极,欠下地主金老三的阎王债无法偿还。春节到了,除夕之夜,一家大小好不容易搞来的半斤猪肉准备做年夜饭,乘轿而来的金老三夫妇,见讨债不成竟将半斤“年肉”抢走。可怜四个孩子眼巴巴盼着过年吃点肉的希望破灭了,一家六口哭成一团。金老三的残酷暴戾激起这一家的无比愤怒,最后发出了“要活命,要找出路”、“投红军,求解放”的呐喊。这个戏结合当时当地农村的实际,控诉了金老三的罪恶,描述了贫苦农民的觉醒。宣传效应极强,每次演出台上台下口号一片。王效亭亲自扮演地主金老三,拄着拐杖,穿着长袍,迈着八字步,神气活现。都说王师长的文明戏演得好。少年学生储寒峰演穷苦人家的一个小女孩,也很得观众喜爱、同情。 △ 学校师生编演《顾正红被杀》。1925年5月30日,英、日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请水寨暴动后,新生的红色政权迎来了“五卅惨案”5周年纪念。1930年5月30日,红三十四师政治部和县革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联合召开纪念大会。这天,红军指战员、赤卫队员、列宁小学、崇新小学师生和各界群众把崇新小学(今县政府院内)的操场挤得满满的。会后演出文明戏《五卅惨案》(又名《顾正红被杀》),由黄埔军校学生、列宁小学教师吴东扮演顾正红,王效亭扮演了一个角色,妇女委员刘惠英、刘亚东、韩树德以及列宁小学、崇新小学师生分别扮演纱厂工人。尽管演员们不施粉黛,便装登台,但他们的饱满激情,深深打动了观众。当演到英帝国主义者枪杀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顾正红,许多爱国工人倒在血泊之中时,观众情绪激昂,一致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列强!”口号声此起彼伏。演出极为成功,获得一致好评。 (三)黄梅戏编演的剧目 △ 师政委编写《土劣自叹》。黄梅调《土劣自叹》原名《土豪自叹》。作者陈履谦今响肠镇陈家冲人。为人性格爽朗乐观而刚毅,待人亲切平和,说话风趣幽默,喜谈喜讲,能说会道,能唱会写,指挥打仗则英勇善战,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这是一出以陈履谦家乡本族的大恶霸陈晓初(1930年元月20日在无愁被“摸瓜队”镇压)的真人真事为素材编写的,是一个通过人物扮演的独脚戏,借用了黄梅调传统小戏《喻老四自叹》“自表家门”的形式,一个人在台上自我暴露自揭老底。作者是无愁人,他以家乡的方言俚语编台词。剧中人陈晓初唱他的身份是如何高贵,作大少爷如何花天酒地,养尊处优。陈履谦以诙谐的唱词,只消几句唱,就把陈晓初这个骑在人民头上的吸血鬼的形象勾划出来。革命烈火吓得他魂飞胆丧,承认自己对贫困农民犯下了许许多多的罪行,在被捉住后又哀叹“有谁知共产党掀起革命,打土豪和劣绅性命难存”。活脱脱现出一副末日临头的狼狈相。这个小戏的编演,大长了劳苦大众的志气,大灭了土豪劣绅的威风。 △ 苏维埃主席唱《土劣自叹》。老红军战士吴永根老人讲:“……那时在衙前大河滩、在请水寨大白果树下的空场上、在崇新小学操场上、在金家花屋、金家祠堂、汪家祠堂,响肠方氏宗祠、沙村刘氏宗祠等有祠堂(当时祠堂充公成为公众场所)、有广场,有大河滩的地方,经常有群众大集会,讨论着革命大事。有大集会后接着就有宣传演出”。 最热闹的一次大集会和演出是在1930年的5月初,那是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的庆祝大会。会场设在衙前大河滩(现休闲广场),各路人马大多是一队一队敲锣打鼓进入会场的(这是山区人出会、做清明的老传统),把大河滩几乎都站满了,足有几千、万把人。 大会开始,红军师长王效亭、政委陈履谦及革委会当选主席王焰才先后讲话。会后是宣传演出。那个每会必演的《土豪自叹》平时由王效亭演。今天,王焰才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王焰才扮演的大土豪陈晓初出场,只见他头戴黑礼帽,身穿黑长衫,手持文明棍,带两个狗腿子昂着头迈着方步,神气地来回走着。锣鼓起唱:“表我家住址在潜山后北乡……老爹爹陈锡周山东县长,我就是陈晓初候补正堂。每日里洋参燕窝端在手上,又吃鱼又吃肉外带鸡汤……”正在得意之时,后台一阵呐喊,锣鼓声中冲出一队手持大刀的赤卫队员,将陈晓初拿下,夺了他的文明棍,掀了他的黑礼帽,给他戴上写着“打倒土豪”的纸扎高帽子,胸前挂上“土豪陈晓初”的牌子。此时台下高呼“打倒土豪!打倒劣绅!”口号声响成一片,王焰才扮的陈晓初只吓得跪倒在地,赤卫队员将他抓起站在台中,他不断向台上台下打恭作揖,边唱边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又是叩头又是求饶。把台下观众逗得开怀大笑,全场轰动。接着就是一齐叫好,“唱得好!演活了!演绝了!”一时间在天堂根据地传着“王效亭的文明戏演活金老三,王焰才的黄梅调唱活陈晓初”的佳话。《土豪自叹》,不仅演得多,产生的影响也大。不但在天堂根据地演出,还远传六安、霍山红区。据《中国戏曲志•安徽省卷》记载:民国二十年五月(1931年6月),在六安县的独山镇,由六安县苏维埃俱乐部,以庐剧(倒七戏)移植演出过《土豪自叹》。 △ 县苏维埃政府刻印《土劣自叹》。这是《土豪自叹》的改编本。刻印者刘朴翘,出生于清光绪初年(1877年左右),是刻谱名师,请水寨暴动时50岁出头。刘朴翘家境贫寒,是种刘姓‘公堂田’的‘赤贫’,他思想倾向革命,支持革命。他的小儿子刘汉章1930年参加请水寨暴动,是红军三十四师政治部宣传股长,主管文艺宣传工作,政治部及文委会的所有文告、文件、文化、教育方面的材料,宣传小册子都是他出面请他父亲带领徒子徒孙日夜加班刻印完成的。在刘朴翘刻印完这部丛集之后不到一个月,刘汉章就在战场上牺牲了。 由于《土劣自叹》在革命史上的特殊来历和作用,又是一件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特抄录奉献于此,以供读者欣赏。 《土劣自叹》(仿采茶戏) 叹春景好时光悔之不尽,细听我土劣们苦叹一声。 我只望我发财还是我命,老坟山葬得好祖上安灵。 一而十十而百由分积寸,百而千千而万慢慢凑成。 可怜我才买得良田一份,正想留与我的后辈儿孙。 有谁知共产党二次革命,打土豪和劣绅性命难存。 叹夏景好时光悔之不尽,悔不该用势力欺压穷人。 悔不该众乡党是人不认,悔不该用银钱交接衙门。 悔不该高价米另外过份,悔不该过荒年不卖零升。 悔不该常用那大斗小秤,悔不该共来往每月三分。 这都是我土劣做事过份,因此上打土豪齐叫一声。 叹秋景好时光悔之不尽,悔不该平素日没有为人。 儿女亲娘舅戚一概不认,悔不该亲戚来(不)打酒动荤。 只怪我小算盘打过了劲,到此时我犯法举目无亲。 并无有好亲戚把我来问,并无有好朋友讲讲人情。 这都是我土劣为人报应,恩报恩仇报仇善恶分明。 叹冬景好时光悔之不尽,悔后迟三个字怪得谁人。 舍不得好田地无我的份,舍不得好庄屋不准我登。 舍不得好夫妻恩爱情份,舍不得乖乖的一阵儿孙。 可怜我一家人四路逃奔,但不知何日里才得安生。 望左邻和右舍施施恻隐,你与我向红军讲讲人情。 纵然是我土劣难以活命,死亡在九泉下保佑你们。 △ 黄梅调《送夫当红军》。陈履谦根据原汤池区殷家河青年农民王为纯要求当红军的真实故事编写。情节是:贫农王为纯深感“一切不平等,难得度营生”,听说共产党干革命是为了穷人,决心去当红军,他便回家与妻子商量。起初妻子还有些顾虑,觉得穷家难舍。后来,在丈夫的劝说之下,觉悟到不去当红军,也只有被土豪劣绅逼死一条路。于是,她愉快地送丈夫当红军去了。 △ 黄梅调《农民歌》又名《十二月》。陈履谦不以真人真事为背景而是利用黄梅调《讨学俸》为基础改编的小戏。《讨学俸》原来的剧情是:一位教书先生向女学东讨学俸(工资),不仅没讨到钱,反被学东奚落一顿赶出房门。表现一个迂腐、寒酸、穷困潦倒,可怜可笑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陈履谦据此改编的《十二月》每月唱一段,均插进《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等群众熟知的书中语言,贴切幽默,用以宣扬革命理念,控诉批判剥削阶级。如原唱词:“二月里,是花朝,学东接我把书教。学东问我学俸要多少,四十不算多,三十也不少。只要学东待我好,余外贴我一捆麦秕草,长的做被条,短的把锅烧。‘贫而无谄,富而不骄’,升半大麦我也带教(哪么哈)。”陈履谦编的唱词是这样的:“二月里,是花朝,穷人受了富人敲。借他是零碎,还他是好宝。‘贫而无谄,富而不骄’,有本有利还他也不好(哪么哈)。”再如他改的唱词:“十一月里,雪花飘,红军点兵打土豪,土豪闻声起,劣绅得信跑。‘其叶蓁蓁,桃之夭夭’,万贯家财都呀都不要(哪么哈)。……十二月里,大寒来,红军捉拿反动派。反动派,真可嫌,红军一到满山钻。‘为礼不敬,居上不宽’,打倒反动派好过太平年(哪么哈)”。由于唱词立意的改变,使原剧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 小戏《妇女自叹》,源于黄梅调《苦媳妇自叹》。原剧是个直接将民歌搬上舞台的单篇。描写一个童养媳精神上、肉体上所受的各种痛苦与折磨。陈履谦将其改编为一个控诉剥削阶级对劳动妇女的各种摧残与压迫,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劳动妇女形象。保持原来演唱风格,唱词有四段,每段唱一季,演唱很受妇女群众的欢迎。 △ 黄梅调《新三字经》。原来是表现一对夫妇重逢的情趣,包括了“绕口令”和“笑话”,并将《三字经》和《论语》等书中的部分词语,嵌在唱词里面。陈履谦将其改为宣传革命道理的单篇小戏。此外,陈履谦还将自编的文明戏《金老三逼租》改为黄梅调唱,使之影响更大。 △ 独脚戏《扩红军》。红区一青年农民叙说其路遇几位去投红军的年轻人,一路畅谈,使他明白许多革命道理,认识到“这世界这时代已经改变,穷人们不革命怎把身翻?”他当即回家说服了父亲同意他马上参加红军的请求。剧本作者不详。上世纪五十年代原汤池乡老红军胡云潭(红军司旗官)回忆,用黄梅调演唱,并有记录稿存世。 △ 黄梅戏《翻身会》。“宣传话剧组”中的岳西艺人编演。1947年11月,中共潜太岳边区县委书记刘秀山,为了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组建了一个“话剧组”(实际是黄梅戏班)演出黄梅戏,配合土改宣传,艺人们自编了一个大型黄梅戏《翻身会》。剧本通过贫民韩命簿(谐音为寒命薄)受到地主钱如命的残酷压迫,终不堪忍受而投奔共产党新四军游击队,走向革命道路,与地主阶级进行坚决斗争。旨在启发提高农民的阶段觉悟,积极站在阶段斗争第一线,投入到土改运动中去。此剧故事性强,人物生动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贫苦农民生活现状,每到一处都受到农民欢迎,引起强烈的阶级共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四)其他艺术形式编演的节目 △ 红色唱曲《芝兰调》。1930年,红三十四师师长王效亭与汤池伏龙寨下芝麻湾才女汪芝兰,在战火纷纷之际从相识、相恋到因战争分手离别,成为永诀,王效亭1931年11月在河南光山牺牲,芝兰痴等红军郎未回,誓不再嫁,甘做“红军婆”。1935年一位乡间文化人。以这一真实故事为蓝本,经艺术构思而编写成曲本。其情节是:岳西汤池桃岭冲芝麻湾,有一汪姓开明人士,其女小名芝兰,年18岁,聪明美丽、知书达理,父母视为掌上明珠。1930年初,请水寨暴动后,一支红军驻守此地。国民党潜山县长崔树龙率保安团前来清剿,遭红军伏击大败而逃。芝兰姑娘对一位文武双全的年轻指挥员产生爱慕之心,双方暗中以诗相恋,并海誓山盟。不久,白军加剧围剿,指挥员率红军被迫转移至六霍红区,一对恋人互赠信物后分手。岂料指挥员后来牺牲。芝兰姑娘不知其情,只是痴心等候,月复月,年复年,音信渺茫。此时说媒者络绎不绝,芝兰姑娘顶住各方压力,一概拒绝。最后竟不顾白色恐怖,公开了与红军指挥员的恋爱关系,宣称自己愿做“红军婆”,誓言非其不嫁。芝兰此举在乡邻间传为美谈。 该曲共50段,200行,主要为乡间散唱。有民间艺人串乡以胡琴伴奏唱“琴书”,产生较大影响。传唱60余年后被搜集整理成册。歌中唱道: 潜山后北乡,地名叫天堂。 出口滚水热洋洋,“汤池”美名扬。 …… 汪家有名声,远近都闻名, 他家有个女钗裙,仙女一般人。 幼小养得惯,小名叫芝兰, 一十八岁正当年,荷花出水鲜。 …… 民国十九年,天堂红了天, 红天红地红政权,红军保家园。 军民心相连,红军纪律严, 红军驻在芝麻湾,芝兰露笑颜。 忽地风云变,敌军进了山, 汤池畈上刀兵起,“红白”来开战。 激战定输赢,打垮崔树龙。 指挥若定显才能,军哥年纪轻。 军哥打胜仗,妹心暖洋洋, 暗中诗赠红军郎,瞒过亲爹娘。 …… 转移去六安,与敌巧周旋。 只待胜利凯歌还,与妹再团圆。 星夜赴征程,芝兰泪淋淋, 互赠信物表真情,盼哥早回程。 …… 军哥已牺牲,芝兰怎知情, 多情更被多情累,痴等意中人。” …… 几度寒霜降,几度草枯零, 年复年来月复月,不见远征人。 急坏亲爹娘,托媒来帮忙, “嫁个年轻富家郎,享福日月长。” 任你千般劝,出言硬如钢: “今生今世心已铁,誓等红军郎!” …… “不怕世人说,一心等军哥, 纵然前路多折磨,甘做红军婆“ 好个“红军婆”,世人称啧啧, 一曲深情《芝兰调》,唱与后人和。 △ 高腔戏《斗水丘》。1928年8月,一支国民党溃兵,武装流窜至“潜北”(今岳西地界)中关等地盘踞,骚扰滋事,为害一方,引得民怨沸腾。中共地下党组织暗中鼓动乡绅请求拥有数十支钢枪的来榜河自卫团出面,并安排年轻的中共地下党员徐高遂打入自卫团,以便掌握武装。来榜河自卫团在徐高遂的率领下,英勇追杀。追敌至中关乡斗水丘,与敌激战,全歼敌冠。战斗中徐高遂不幸被流弹击中阵亡,引起后北乡地方一片悲痛,公议召开大会举行公祭。时五河高腔班叶题名深为徐高遂壮举感动,日夜伏案疾书,据此事创编一台高腔戏《斗水丘》并由五河高腔班日夜赶排,在公祭大会演出,引起全场恸哭,产生极大反响。 △ 小戏曲《当红军》。剧情是:儿子去当红军,父母、妻子送行时相互鼓励、叮嘱。分别表示热爱党、热爱红军,完成阶级革命重任。入伍的要当个好红军战士,在家的做个好“红属”,满怀信心待革命成功再度团圆。 剧本作者不详。有老红军胡国翠上世纪50年代用二扬子演唱的记录稿。唱词10字句,适于戏曲演唱,曾用黄梅调演出过。 △ 表演唱《红军新探妹》。选择一首适合表演的传统民间小调,填上新词,即可演唱。较有代表性的如《红军新探妹》是一曲长达百行的长歌,唱[十二月探妹调],曲调优美动听,由一男一女对唱,载歌载舞。其曲词内容为青年农民要参加红军,行前探妹辞行,二人共抒革命情怀。歌中唱道:“哥:正月探妹正月正,我今上门来辞行,不往别处去,妹呀!我去当红军。妹:正月探郎正月正,我郎说话正合心,久已想革命,哥呀!不知你的心。”“六月探妹三伏天,我看土劣不死心,外面到处窜,妹呀!土劣真可恨。妹:六月探郎三伏天,哥说土劣不死心,先前来压迫,哥呀!还想来变天。”“哥:八月探妹是中秋,豪绅地主齐打倒,田地尽没收,妹呀!革命胜利了。妹:八月探郎是中秋,穷人会出头,田地分配了,哥呀!贫农自耕收。”……“哥:十月探妹小阳春,穷人都来闹革命,红军力量大,妹呀!革命为穷人。妹:十月探郎小阳春,工农兄弟联合紧,万众一条心,哥呀!革命定成功!” △ 小戏曲《拥护红军》。剧中人与一班去军营慰问红军的女青年,采用唱四季的艺术手法,分别歌唱红军的任务、艰苦练兵、军纪风纪、执行命令、团结同志等内容。来源于手抄本,作者不详,剧本可采用黄梅调等地方戏演唱。 △ 独脚戏《豪绅妻自叹》(仿十爱调)。表演唱,剧中人豪绅的妻子自报家门介绍身世:“豪绅妻,走进绣房来,伤心事,珠泪流满腮,时时真难挨。咬银牙,恨爷娘,活把奴坑害。”“自下地,命里婚姻定,准媒酒,允许配豪绅,爱他多金银。那晓得,共产起,一冲干干净。”“到如今,他已去逃命,逼得奴,独自守空门,在屋受苦情。”“逼得奴,硬要把饭讨,拿棍筐,挨户向人要,沿途说衰告。”……“靠要饭,怕也难活生,奴丈夫,又不能回程,左右难为情。”正在两难之际,共产党员宣传了政策,启发她的队级觉悟,使她打消了顾虑。“共产党,宣传说得有:婚姻事,主张要自由,他人不强求。若要是,俩心愿,夫妻到白头。”这时她不但决心与小豪绅划清界线,而且痛恨其罪恶。要彻底背叛小豪绅:“想起你,你也不归真,做的事,处处没良心,把奴太看轻。仗金钱,依官势,总是压穷人。”“论罪恶,你死也不屈,讲天理,应该把你毙,我何又恋惜。到不如,与别人,重新做夫妻。” 这是一曲向敌人城堡内部发动“攻心战”的小戏,其宣传方式别开生面,音乐上除[十爱调]外,配[五更调]等也可演唱。 △ 表演唱《三江口》。岳西县民教馆馆长储仕英编唱。抗日战争期间,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岳西人民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以唱红歌、演红戏开展抗敌宣传,编演了许多有本地特色的宣传节目。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储仕英以民间戏曲《王大娘补缸》的[补缸调]编写了一个戏曲表演唱《三江口》。剧中有甲、乙两个人物于逃难途中不期而遇,相互问询家乡状况,揭露日本侵略军暴行,号召同胞团结抗日。 甲:月儿弯弯影儿长, 众:(呀儿哟,咦儿哟,呀儿呀儿咦儿哟。) 乙:逃难的人儿想家乡。 众:(呀儿哟,咦儿哟,呀儿呀儿咦儿哟。) 甲:问你家住在哪里? 乙:长城外,大道旁, 众:村口还对着松花江。 甲:莫非就是王家庄? 乙:王家庄,是家乡, 众:如今不知怎么样。 甲:日本鬼子真可恨, 众:(呀儿哟,咦儿哟,呀儿呀儿咦儿哟。) 乙:杀人放火带奸淫。 众:(呀儿哟,咦儿哟,呀儿呀儿咦儿哟。) 甲:杀人要杀什么人? 乙:什么人,也难防, 众:十人九个把命丧。 甲:奸淫谁家女儿郎? 乙:女儿郎,真遭殃, 众:管你媳妇大姑娘。 甲:日本鬼子怎么样? 乙:怎么样,赛虎狼, 众:奸淫烧杀带掠抢。 甲:掳抢要掠哪一样? 乙:哪一样,样样抢, 众:见了东西一扫光。 甲:鬼子下场怎么样? 乙:怎么样,听我讲: 众:侵略中华无下场。 甲:中华民族齐反抗, 乙:我同胞,挽臂膀, 众:打他滚回小东洋! 表演唱《三江口》用甲乙对唱表演,加以列队合唱助演,较有气势。其曲调豪放,很能激动人心,每次都能收到强烈的演出效果。[补缸调]久传民间,很多人都能依新改曲词散唱,流传较广。 △ 凤阳花鼓《说日本》。县民教馆长储仕英编唱。鼓词用凤阳花鼓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唱词,将日本侵略军如何蓄谋已久制造事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将“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真相以及如何疯狂杀我同胞、侵我国土、实行“三光”政策的罪行一一写成唱词,告之民众:“说日本,道日本,说说日本侵略军。先前占我东三省,“九•一八”事变起战争。杀我同胞侵国土,家破人亡最伤心。……”最后,号召“天下兴亡事,匹夫有责任”,“国人不做亡国奴,大家团结同对敌”。花鼓词由民教馆组织几个少年学生在衙前街和关帝庙戏台演唱过多次,很受观众欢迎。稍后,储仕英又将其改为岳西鼓书,一些热心的鼓书艺人在乡间串乡传唱,产生较大影响。 △ 傀儡戏《木头皇帝》。银河小学教师黄飞丹编演。1939年,中共“地下党员”黄飞丹在岳西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他别出心裁地编演了一出傀儡戏,以人傀合演的形式在河图、白帽、店前及邻近地区演出,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一伙真反共假抗日的丑恶嘴脸。 剧情是反映蒋介石在人民面前假装抗日,在买办官僚之中虚与周旋,在日本帝国主义面前又是投降派的多面孔。他在几大势力之间“走钢丝”,充分暴露其投机卖国的反动面目。黄飞丹巧妙地以活报剧与傀儡戏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一重大主题。台上出现一个木偶皇帝(指蒋介石),在两根提线(一端为日本帝国主义,一端为中国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上下左右来回进退等多形式多角度的操纵下,一会儿“借刀抗日”,一会儿“曲线救国”,干下许多卖国害民的坏事。最后被人民的怒火(火炬)燃烧(焚毁)。该剧形式新颖,舞蹈性强,观众在笑过之后会领悟到剧本的深刻含义,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五)从事革命活动的戏剧演唱 有许多演唱活动,演出的剧目并不是为了宣传革命而特意编写的,其演唱有的是以传统的戏班形式进行,有的却并非是正式演唱,但其目的都是为了革命事业,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以下略举几例: △ 刘寅宾办“戏班”发展党员。中关乡沙村横山的青年农民刘寅宾(烈士),与刘中一是姨亲关系,经常接受刘中一的革命思想薰陶,参加刘中一组织的“关帝会”,这个关帝会其实是“地下党”的活动平台。刘寅宾是关帝会的骨干会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寅宾平时爱唱爱看黄梅调,为了扩大、加强党的组织,他在1929年春,瞒过家人,筹办资金到怀宁石牌镇买了几件廉价的戏衣和简单的头饰,回到沙村做起“箱主”,办起“三打七唱”的小戏班。他邀来潜山职业黄梅调艺人陈寿南为班师兼主角,又招收本地的王云山等几位进步青年为学徒,在戏班一边学戏、唱戏,一边接受进步思想教育。陈寿南是位思想进步的艺人,在“班主”刘寅宾的带领下,跑遍“潜山北乡、西乡(今岳西及潜山五庙一带)”,演出《告经承》、《闹官棚》、《荞麦记》等具有反压迫启萌思想的传统黄梅戏,私下里进行革命串联,发展党员等革命活动。陈寿南、王云山等接受党的教育,思想进步很快。只几个月,就在班中秘密加入了党的组织。王云山后来成为中共潜北、潜山县委委员、沙村区委书记,1936年1月为革命牺牲,献出年轻的生命。陈寿南后回到潜山老家也参加了革命活动。 △ 方正先以戏诱敌。1930年2月,发生在大别山天堂地区的请水寨革命暴动,是以元月3日镇压响肠河大地主方廷献而打响第一枪的。其“内线”人物方正先是个黄梅戏艺人。 方正先是响肠人,为人机敏,他能说会唱,尤其是黄梅调唱得悦耳动听,乡间唱戏,他总是扮演小生,是响肠河戏班的主角,经常在响肠河老街的方氏宗祠“万年台”唱戏,很有影响。然而,1928年他就是响肠“农协会”的骨干成员了。响肠河是个小“戏”乡,平民百姓爱看戏,有钱的绅士们也大多是戏迷。 1929年,灾情特别严重。土豪劣绅趁机哄抬粮价,穷人饥寒交迫。虽然“农协会”发出了警告,但响肠河的头号大地主方廷献却不予理睬,还组建了4个武装“自卫团”并自任团总。 中共响肠支部先行一着派方正先等人打入“自卫团”做“内线”。方正先巧妙利用宗族关系和平时唱戏产生的影响,打入民团后,很快取得方廷献的信任,掌握了枪杆子并成为方廷献的贴身护卫。 为了打击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1930年元旦(农历腊月初二),中共响肠支部组建的“摸瓜队”秘密开会,做了镇压方廷献的战斗部署。方正先被指派为“外交通”,负责引蛇出洞——将方廷献引进“摸瓜队”的伏击点。 腊月初四晚上(1930年元月3日),月黑风高,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方廷献带着保镖在响肠街鸦片烟馆里过足了大烟瘾之后,才懒懒地起身离开大烟床,出门了。方正先扛着步枪紧随其后,唱了起来,动听的嗓音使得方廷献放松了警惕。一行人出了街头,走过了“惜字亭”,方正先突然放开喉咙高声唱道:“老贼做事太不仁,他要毛洪的手指印……”这声音划破夜空,给埋伏在前面不远边路地沟里的“摸瓜队”员发出了信号。这一声高调吓了方廷献一大跳说:“你瞎唱些么事啥!”“不是瞎唱,唱的是《毛洪记》”。方廷献也没有多心。众人继续前行,方正先边哼唱着边装作拔鞋子而留在队伍后面,方廷献提着雪亮的马灯走在前面。一行人离下街头约有几十丈路,到小湾嘴上——这里是约定好的“摸瓜队”的伏击点,担任枪手的方乔南(烈士)和王焰青(烈士),已端枪瞄准这慢慢移动的灯光,等着“内线”的信号便可开枪。这时,方正先放声高唱:“他又来了——”这是事先约定好的开枪信号。……啊?为何不跟着响起枪声?一定是人多了辨不清目标,闪过这个念头,方正先赶紧大声补上一句:“廷献爷,你的灯不亮吧?”方廷献不知是计,遂举一下马灯答道:“我的灯亮——”一声未落,“砰”一声枪响,方廷献应声倒下。众团丁吓得屁滚尿流,四散而逃,方正先和“摸瓜队”也隐入夜幕之中…… 方正先以唱戏为诱饵.引得方廷献中了“伏兵计”,从而打响了岳西县农民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 △ 省抗日工作团的宣传演出。抗战期间,岳西的抗战救亡宣传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有声有色。1938年4月,省“动委会”先后派驻岳西的31工作团、26工作团以及稍后的14、9、11工作团,共5个团,200余人。这批工作队员年纪轻,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文化水平高,也有文艺才能。他们中间很多人的家乡被鬼子侵占,对侵略者有着深仇大恨。他们真心实意地开展抗战宣传,在岳“动委会”支持下,每到一处就深入民众,就地为战,向民众演讲、宣传,演唱《游击战歌》等许多抗战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打杀汉奸》等街头剧、表演唱、活报剧。王振清老人回忆说:“民国二十八年元旦边上,在老桥头(今新农贸市场)有几个学生边打连湘边唱流亡歌,哭得好可怜,衙前街来往行人,都停下来听,人们非常同情,叹息连声,知道他们是让鬼子占了东三省才流浪出来的,大家捐钱捐物,有的给铜纱,有的给大洋……事后才知道那是省里派到岳西来宣传抗日的工作队。他们后来经常在街头唱”。这种抗敌宣传演出,在抗日工作团所到之处,都屡见不鲜。 △ 县民众教育馆的抗敌宣传演出。岳西进行抗敌宣传的有支以岳西县民教馆为核心的队伍。民教馆以宣传抗日救国为己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势演讲会、布置抗日宣传图片和报刊展陈室。开展得最广泛的是编节目、演抗战戏、唱抗战歌。民教馆宣传队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大量抗日战歌,演出《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战戏,老街关帝庙戏台是经常活动的地点。首任民教馆长储仕英是个高度爱国的群众威望很高的知识分子,先后担任战时模范学校教员,县青年抗敌协会常务理事,《皖报》编辑、总编辑等职,抗敌宣传充分展示了他的文艺才华。编写了表演唱《三江口》、凤阳花鼓《说日本》、儿歌《大狗叫》、小调《恨小脚》等,形成了一个城镇乡村、大人小孩都在宣传抗日的氛围。 储仕英任《皖报》总编因公务繁忙,县民教馆长由从安庆回乡的刘曼殊(女)继任。刘馆长一如前任,抗敌宣传工作抓得很紧,搞讲演、经常编排节目,不但自己带头上街演活报剧,还邀他在安庆执教回乡参加抗敌工作的父亲刘绶民先生参加演出。她们父女二人联袂在衙前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长久被传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