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秀才出身,颇有儒将风度,时称吴大帅。未曾入过什么党,活跃于清末民初,官至直鲁豫巡阅使。他是亮相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个中国人,一生饱读圣贤之书,人称儒帅。是个毁誉一身、盖棺尤难论定的人物。他以一破落秀才而横空出世,手握重兵,势倾朝野;一生几度失势又几度雄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而这一切,都与他的为人处世有直接的关系。吴佩孚文韬武略冠绝当世,为官之异常廉洁也为他赢得了至高的威望。他统率过几十万大军,但却没有一点私蓄,也没有半亩的田产。
一般人只晓得他是反动军阀,很少知道他的高风亮节。吴佩孚批示过的公文中,文采飞扬,诙谐打趣,可圈可点。至少有三件值得一提:
一是某先生曾在别处为官,名声不怎么样,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豫,便托关系欲到河南谋个官职。报告呈上,吴佩孚批曰:“豫民何辜?”意思是俺河南老百姓有什么过错,竟要这样的人来当官,承受因他当官而带来的祸害──因为为官一任,可造福一方,也可祸害一方。吴佩孚不买推荐者的账,也不用官话套话挡驾,仅以老百姓的利益为由凛然拒绝,义正辞严。
二是某“下岗”军佐,获悉吴佩孚帐下有一旅长出缺,经政要介绍拟了自荐书,里面大谈理想抱负志向然后言归正传,最后是“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云云。吴佩孚批示:“且先种树。”对这等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的跑官者,吴佩孚的批示很有针对性──既然你有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先回乡种种树再说。
第三件实际上不是公文。当时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龄,对吴佩孚无限仰慕,相思无门,径直写信向吴佩孚求婚(这洋妞也真够开放)。吴佩孚不识德文,吩咐秘书译出呈上,那情书便成了公函。吴佩孚依例挥毫阅示──“老妻尚在!”以老妻拒洋妞,是否可令当今包“二奶”、“三奶”者羞惭?吴佩孚一代枭雄,不为美女所动,与糟糠之妻厮守一生,可敬!
每次批示不多不少都是四个字,字字千钧,风趣有加而嘲弄有力。 掷地有声的简洁文字,更刻画出其人的另一面。吴佩孚为官生涯中的这三个批示不仅言简意赅十分幽默,又直明要义,从中可以看出吴佩孚的文化功底确实非常深厚。也显示出其颇有文采,一直让人津津乐道!更显示出其可爱的一面,那秀才的文凭真是考出来的。让人们认识了一个幽默又颇具文采的吴佩孚。由此亦可看到,跑官买官和“包二奶”历来不得人心。
为了杜绝任人唯亲,吴佩孚曾下过一道手谕,蓬莱吴姓五世之内不得依傍他为官,一道手谕将自家亲戚攀附之路全堵死了。直到1931年春,蒋介石已巩固了自己的政权,才允许吴佩孚离开四川。吴佩孚结束了四年流寓生活,定居北平。吴佩孚自撰了对联,挂在北京居所的客厅:得意时清白乃止,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在这长联中,吴佩孚明确地表明了“四不”,即: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吴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