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学,以费巩名字命名的不仅仅是一盏费巩灯,还有费巩壁报、费巩亭、费巩铜像和费巩纪念碑。
1979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举行的中国著名爱国民主教授费巩烈士纪念会上,众多挽联中有两副作者不详的挽联。
嗟昔年国步艰难,学府凋零。仰先哲千万里狂澜力挽,坚贞不屈,横遭鹰犬中伤,几成菹醢赴泉下; 看今日神州旖旎,厅堂肃穆。念英灵卅四载旧恨可消,惊喜交加,幸得沉冤昭雪,已树楷模在人间。 铮铮铁骨,舍生取义垂典范; 谆谆教诲,受泽承荫缅长思。
费巩(1905-1945),原名费福熊,字寒铁,后字香曾,江苏吴江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社科政治学系,先后留学法国、英国,研究各国政治制度和西洋史。回国后任《北平日报》社评委员。 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曾任浙大训导长。一生著述甚丰,早在1931年就出版了《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率先提出“民仆”主张,即国家官吏应为民众的仆人。1932至1933年间出版《英国政治组织》、《比较宪法》等著作。其中《比较宪法》被列人“世界法学丛书”。代表著作有《世界各国政体》、《中国政治史》、《中国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原理》等,可谓学植深厚,享誉士林。1944年他又连续写出《实施宪政应有之准备》、《政治风气之转移》等重要文章。
1944年2月起接连发表文章,抨击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赞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多次公开演讲,申明政治主张,前后有4次拒绝加入国民党。由于费巩坚持正义,主持公道,多次写文章,发表演讲抨击国民党政治制度,揭露时弊,又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了名,1945年3月5日黎明,因参与民主宪政运动,准备到北碚复旦大学讲学,在重庆千厮门码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始终宁死不屈,后来在歌乐山集中营被暗杀,再投入镪水池毁尸灭迹。一介书生40岁生命即戛然而止,但他的才情、学问、人格、精神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道义和勇气却永远地留在了人间。以自己不朽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唤起了人们争取人民民主的勇气和信心,受到世人称颂。
第一联,菹醢者为古代酷刑也。把人剁成肉酱之刑。汉以后,历代正刑中再不见“菹醢”之名,但此刑实际并没有真正被废除。该联主要追述和歌颂费巩烈士生前为真理、为正义力挽狂澜,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国民党惨绝人寰,制造白色恐怖的罪行。告慰烈士沉冤已经昭雪,您的英雄事迹已树楷范,正在激励当代人奋进。挽联饱含感情,言辞沉惋,对仗工整。
第二联,则以学生身份缅怀先烈,感恩导师,赞颂费巩教授生前同反动势力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硬骨头精神。可惜的是,上下联倒数第二字不合平仄规范,上联当用平声却用仄声“典”;下联当用仄声却用平声“长”,但不伤大雅。
原重庆红岩魂广场镌刻有1944年11月8日费巩先生日记的石碑铭文:“重庆来人谈种种腐败,真是已至溃烂地步,有任译员中途归来者谈,尤贪污百出,全无天良,人心之坏,达于极点。数千年积弊,于今为烈,如此民族,何以立足于今日?可为浩叹!”岁月可以抹去伤痕,却永远挡不住情感的共鸣。此后数年,面对这段铭文思考着......不知何时,此碑不翼而飞,空旷的广场,宛如没有灵魂的躯体,静静地沉睡在歌乐山下,任凭车水马龙,任凭人流如川,我感到她是那样的死寂,没有了心跳,没有了气息。丢失了灵魂的歌乐山,任凭你英雄的赞歌响彻云天,他的生命就此休止。尽管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但费巩之死的伤痛依然未能弥合,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而他写下的那些热血文字依然在每一个幽暗的夜晚闪烁着不灭的光芒,他曾签名并致死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依然能久久地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