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由于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而广为流传的《松花江上》之外,以前还流行过一首《新编九·一八小调》,也是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里的插曲。 作词:崔嵬、钢鸣 作曲:吕骥,这首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齐心合力抵御日本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是一首经典的抗战歌曲。
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插曲 《新编九·一八小调》作于1935年,是抗日救亡运动中出现的一出著名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插曲。如泣如诉的歌谣,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东北父老乡亲四处流亡的悲惨境况,增强了剧本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观众爱国抗日的激情。剧中描写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父女俩在街头以卖唱为生,女儿用如诉如泣的悲声,愤怒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和东北父老兄弟姐妹四处流亡的真实境况,唱出这首《新编九·一八小调》。这首歌的歌词朴素平实,呼吁不分党派,齐心救国。歌曲采用民间小调的形式,旋律委婉动人。抗战期间,周恩来、郭沫若所组建的十个抗敌演剧队,在全国各地纷纷上演《放下你的鞭子》。以此呼唤着中华国魂,从民族苦难深渊中、从民族被侵略的耻辱中,挺立起来!
她是中国话剧史上,一株艳丽的奇葩!在抗战爆发前后,《放下你的鞭子》创下了中国和世界短剧史上的演出场次最多、演出范围最广、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世界名剧。这首歌随着活报剧的到处搬演,传遍了全国城乡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话外音:一九六零年时任国家体委宣传司司长,如今已经过世的何启君先生,作为亲历者用文字记述过当年在北京香山观看过崔嵬和张瑞芳演出这部剧作的情景:一九三七年在北平读书时,民族解放先锋队区队长邓力群通知,我们前去参加“香山旅游”活动,首次看到这个动人心魄的广场剧。一群群救亡青年和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的热情,笼罩着香山苍翠的松柏。“山脚下,一个绿荫覆盖着的场地上,传来声声锣鸣:哐、哐、哐哐!惊奇的人群,循声来到这里。只见一位老人,嘴上满是胡子,头上戴着秃毡帽,手上拿着铜锣,边敲打着、边引导着人们围成一个大圆场。他口里琅琅说着那时代卖艺人常要说的开场套话:老少爷们!有钱的,帮个钱场子,没钱的,帮个人场子……人群逐渐安定,静下来后。老人拿一把胡琴,拉起小曲儿来。呼唤一个年轻姑娘:来!伺候老少爷们一个小曲儿,唱上一段!姑娘刚应声而唱,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唱不下去了。老人抱拳向四面观众说:这是我亲生女儿,我们是东北沦陷后逃亡到关内来的。没饭吃呀!她是饿的。群众表示同情,纷纷掏出铜元往场中掷去。老人作揖打躬,连声道谢,随后又操琴,要姑娘接着唱下去。但是,因为姑娘过于饥饿,总是不能成声。于是,老人发出呵斥,拿起皮鞭将女儿抽打,女儿躺倒在地。这时忽听一声断喝:住手!放下你的鞭子!观众中爱国青年冲向场内,护住姑娘。姑娘边哭诉边为老父解释。 她说:“我们东北叫鬼子占领之后,可叫凄惨哪!无法生活,只有流浪、逃亡,无处安身,没有饭吃,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一时间,全场青年情绪鼎沸,像开了锅,激荡不已。不由得高呼起来:“我们不当亡国奴!”“打回老家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声、高吼声,震动群山,回荡高空。有如向苍天大地长吼!随即全场义愤填膺情绪鼎沸发出怒吼。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演戏,始终以为是真人实事。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出广场话剧。剧中扮演卖唱歌女的是市内一个中等学校的学生,十九岁,名叫张瑞芳,扮作老父的是大戏剧家崔嵬。
如今,时过境迁,《九·一八小调》现在已经不大听得到了。歌中唱道: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九月十八又来临,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 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兵。 攻城夺路杀敌人,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九月十八又来临,不分党派大家一条心, 先要复国土,再来讲和平。 ‘亲善合作’不要听,抗日救国要记清。 中国的人民有好四万万,快快起来打败日本兵。”
当时,该剧还改编成多种名称的版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日占区以及美国等国家内演出,激起了强烈震撼。1943年春天,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邀请,著名电影女演员、表演艺术家王莹主演的《放下你的鞭子》登上了美国白宫的舞台,中国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受到罗斯福总统夫妇、各国驻美大使和夫人及在场观众的高度赞赏。1978年电影《大河奔流》中李秀明演的新四军在街头唱起了《九·一八小调》,由李谷一配唱又一次风靡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