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动人优美的旋律响起,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位手带镣铐、目光坚定、大义凛然、像红梅一样怒放的伟大革命女性——江姐。彭云作为烈士之子,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与照顾,他在重庆读完高中后于196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毕业分配在沈阳飞机场工作,197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而听着红歌《红梅赞》之声长大的江姐的儿子彭云,则最终选择去了在歌乐山创办过害死他母亲的中美合作所的那个美国定居,机遇则是在“文革”后共和国公派他为第一批留美学生之时,屈指算来已是有三十多年了,遭受了不少的质疑。他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他的妻子易小冶也先后在美国取得了社会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在一家研究所工作。
于是,《红梅赞》及红歌的教育与熏陶于他早成了耳边风;然板上钉钉般不容否定的事实,恰是他凭了《红梅赞》这曲沉沉之红歌,才有资格申领到那份奔赴美国的轻轻之绿卡。于是,他在瞬间摇身一变成了个当之无愧的美藉华人;于是,红歌声中便也永恒地添进了一个极端刺耳的黑色音符!于是,红歌声中便有了那么一点血流成河的漠然。
“江姐”人物的舞台造型和革命精神深入人心,感染鞭策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红梅赞》不但刻画了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为了崇高的理想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光辉形象,还生动展现革命斗士先烈们不屈不挠、顽强刚毅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歌颂了红岩群英的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承受得起那么多溢美之词什么铁骨,凌霜傲雪,暗香浮动,所以选择寒冬。担心春天花多太挤,就早于他们……让我们秉承“红岩精神”,树立伟大志向,耐住寒冷与磨难,添一份自信和毅力,在湍流险境中抬起头,昂扬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