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1930年1月毛泽东在闽西写下著名词句。真的很著名!我小时候,几乎人人都会背诵。何况知道宁化和清流就是隔壁的两个县,特别亲切。至于归化,地图上就找不到这地名了,要解释一通,1933年已经改名为明溪县。据说有老红军革命成功后重回闽西,找不到原来的归化县,痛骂蒋介石纂改毛主席的诗词。
后来才知道,在福建,最早使用归化县这个名字的,是泰宁县。公元958年,泰宁建县之初,就称归化县。归化不是好名字,意为归顺开化,有弃暗投明,从野蛮过渡到文明的意思。"归化",是"归服而受其教化"之意。
北宋的泰宁状元叶祖洽深以为耻,居然说动了皇帝改名,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刚中状元的叶祖洽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掌管天下图籍;这年,正好他的同僚好友、尚书右司郎中张汝贤出任福建路按察使。叶祖洽委托他以"天下无水不朝东"但山东曲阜孔府门前的泗河却向西流了三百里所以才出了孔圣人为由向皇帝建议:家乡归化县(蛮夷归顺王化之意)的杉溪,从县城到梅口乡向西流了三十华里,也算是人杰地灵的宝地,应改归化县名。那时,泰宁也还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文风蔚然、文声鹤起,仅熙宁三年至九年间即出现"七年三科六进士、一状元"。于是元佑元年(1086年),宋哲宗赵煦准奏,将曲阜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为县名,以表示爱宠、褒扬和鼓励,寓“泰平、安宁”之意。泰宁是孔子老家的府号,由哲宗皇帝钦赐,荣耀得很。曾出现过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盛事,仅宋代就有两名状元、23个进士,尽管《宋史》把叶祖洽说成奸邪小人,就因为这件事,泰宁人还是把叶祖洽感激了一千年。他那篇《诏改泰宁县记》是历代各种版本的《泰宁县志》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叶祖洽一生维护变法,立场坚定,不屈不挠,叶祖洽被列入元佑党籍,朝廷不予重用。至政和初,叶祖洽才被任命为洪州知州,继改任安徽亳州知州、加徽猷阁直学士衔。旧志赞叹他是"风骨严峻"之人。
明溪建县很迟。因为地方不靖,明朝廷于公元1470年才从清流、宁化、将乐、沙县、泰宁等县交界处各刮了些地皮,新设一个归化县,隶属于汀州府。也不知谁出的馊主意,泰宁人好不容易才摆脱的耻辱,隔代转送给了明溪。泰宁还是革命老区和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三次解放泰宁,建立政权。古城内有保存完好的红军街、红军总部、东方军司令部等旧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康克清等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作战。民国22年(1933年)4月,因县名与绥远省归化城同名而改为明溪县。1956年7月,明溪县与三元县合并,称三明县,改属南平专署管辖。1961年11月,明溪恢复县级建制,仍称三明县,隶属省辖三明市。1964年4月恢复为原明溪县名,属三明专署管辖。1978年3月,明溪县属三明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83年4月,明溪县隶属三明市。所以,福建的归化县,宋以前的指泰宁县,明以后的指明溪县,不可不辨。
乾隆版《泰宁县志》还收入了两首奇怪的诗。一是南朝宋人沈怀远的《次绥安诗》,一是南朝陈人顾野王的《送人之绥安》。我知道绥安是三国时期吴国在闽西北设置的一个古县,存在时间为公元260年至405年,包括了今天的建宁、泰宁、宁化、清流等县辖地。两位南朝著名诗人咏绥安县的诗,当然是重要的文献,只是诗的内容颇费解,例如《次绥安诗》有“苍山绿万寻,涨海涵千谷”之句,顾野王也写到了海:“崚嶒眺广岳,浩溔穷溟海。”整首诗读下来,不像描绘山区景象。我满腹怀疑。
1990年前后,漳浦满街写着“绥安”二字,才明白漳州地区在南北朝也有过一个绥安古县,存在时间为公元413年至592年,辖境包括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一带,只是这个绥安县当时却非闽地,而属于广州义安郡(今潮州)管辖。很清楚,沈怀远和顾野王的诗,其实是写漳浦、云霄地区的。漳浦至今还有一个绥安镇。的确是《泰宁县志》搞错了。
《点绛唇·泰宁怀古》:“月照金溪,烟云愁锁杉阳路。湖山如故,方忆绥安戎。幽径鹧鸪,啼到关情处。凭日暮,落霞无数,胸臆无人诉”。诗情画意的泰宁古城,有一种别致的韵味叫气定神闲。归化古城,曾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称,流水江南,烟花人家。处处充满了诗意。每一缕阳光,都是一个跳动的文字;每一条小溪,都是一组流淌的音律;每一径迂回的小道,都是一部写满诗词的诗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