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鏖战”发生在上海。自1931年“九、一八”东北三省沦陷后,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日寇长驱直入,烧、杀、抢到上海吴淞口和黄浦江。当时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淞沪警备部队和第五军87师259旅517团全体爱国官兵和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在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和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的领导下,于1932年1月28日发起猛烈的反击,日寇惨败,尸首遍野。这是自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对日本侵略军的沉重一击。淞沪这一决战,为全国抗战拉开了序幕,奏响了一曲悲壮的凯歌;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打败侵略者的英勇气慨;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说明了抗战是全中国军队的抗战,是全中国人民的抗战。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骨气、国魂和军魂,揭露某些官员所谓“国土卖给日本人,反正人家也拿不走”的卖国求荣的嘴脸;唤醒同胞警惕扶桑亡我之心不死,在这没有纪念会的“爱国救亡,1932年淞沪血战”至今天,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特录《淞沪鏖战》一诗,作为永不忘却的祭思。
吴淞水怒起狂潮,申沪枪声震碧霄。日寇鲸吞退龟缩,国军虎跃逼狼嚎。 连天烽火弥鏖战,匝地倭尸报鬼巢。捍卫河山头可断,甘流热血唤龙飙。
著名爱国抗日将领蒋光鼐,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丁酉年正月,适逢一二八抗战八十五周年,录絙人子心古旧作《七律·永铭十九路军功——纪念一·二八抗战》以再纪念。
首回中日战华东,蔣蔡诸公如戚公。致寇频频增部队,使其屡屡换元戎。 只因抗敌上无力,遂让回天志落空。莫忘当年淞沪事,永铭十九路军功。
九路军淞沪抗战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项伟大壮举,它延缓了日本企图侵占中国的步伐,激发了全国军民卫国御敌的斗志,开创了中国军队局部抗日的新局面,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光鼐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民革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1966年“文革”发动后,居住于北京的蒋光鼐连同多位党外民主人士被点名遭到整肃。期间,虽周恩来力保,仍遭抄家,自我认罪等迫害。1967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6月12日,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总理、李富春、蔡廷锴与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蒋光鼐的骨灰先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7年与蔡廷锴一同迁葬于广州19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将军墓。
一寸山河一寸血,石碑遍刻国军名。从1931年“九一八”到年1945“八一五”,这14年抗战的历史,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民族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这场历经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最终胜利而告终。收篇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熊东遨先生《日本投降纪念日谒蒋光鼐将军故居》有诗:
半涤残尘半洗哀,海门秋雨挟潮来。名因抗日相当大,花不骄人自在开。 百战终消亡国耻,孤魂远隔望乡台。河山几度风吹绿,犹有英雄骨未埋。
王恩堂步熊东遨先生韵《日本投降纪念日谒蒋光鼐将军故居》:
海上腥风吹又哀,寒秋细雨漫天来。倭奴此日白旗举,淞沪经年红蕊开。 烈士精诚终为国,灵魂悠远不亲台。蒋家也出英雄汉,有幸羊城忠骨埋。
江兴锥步熊公东遨韵《咏蒋光鼐将军》:
故国陆沉千姓哀,扶危沪上奋戈来。三军勇气共提振,百战胡尘终扫开。 爱党衍功重择主,承恩抱病强登台。羊城墓草茸茸绿,忠骨焉知有未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