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跋:二十世纪中,七八十年代,中国老中青,背诵如流水,与《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 并称为“老三篇”之《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写在用忠诚奉献点亮征程的张思德纪念碑前联:“张思德为人民服务;毛润芝让百姓安宁”。谁为人民尽瘁,人民给谁鞠躬。做伴白云间,青山不孤单。英雄志不朽,皓气贯长天。影片《张思德》没有曲折的剧情,也没有高潮迭起的悬念,但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包揽了最佳导演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三项大奖。这部黑白电影带给我的震撼或许不亚于那些特效非凡的国际大片,相较于那些视觉上的冲击,《张思德》带给我们的,却是心灵上的感动和洗涤。除了在影像上还原历史、把张思德的故事拍得色调明亮、叙事迷人之外,更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使主人公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邱闽泉先生作《风入松(1944年9月5日张思德牺牲)》枣园昔日悼思德,将士落巾帻。为民服务名篇震,胜千军,字字凌阁。任怨任劳烧炭,世情此后无赊。昨觌电影叙伐柯,朴素不强遮。文革老少“三篇”背,到如今,重盼谐和。遥望一轮明月,举盅唱“大风歌”。令人深思,催人前行。我们这一代人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太熟悉了。当年怀着无限崇敬和爱戴共产党的心情背诵“老三篇”和人们争着做好事的情景立刻浮现在眼前,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不已。
张思德,实践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光辉典范。他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担任过警卫班长和毛泽东主席的内卫班战士,参加过长征。1944年9月5日,由于连日阴雨,炭窑崩塌,崩塌的炭窑压住了正在埋头工作的张思德。待战友们将他救出时,年仅29岁的共产党员张思德已经停止了呼吸。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74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毛泽东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在花圈上题写的挽词是:“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大义培大士,火凤火中盘。在一座简陋的炭窑里,你正弓着身子为挨冻的延安烧炭。火热的炭窑映红了你大汗淋淋的脸,也映红了解放区一片晴朗的天。沈华维先生作诗:《颂张思德》“典型今日意犹新,思德斯人义薄云。木炭成灰灰未冷,心肝如火火常温。三生情义回天地,一寸春晖照古今。事到细微分境界,平凡之处看精神”。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毛泽东在讲演中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立党之本。从此,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便走进了一位伟人不朽的著作里,走进了一个政党唯一的宗旨里,走进了亿万人民真诚的怀念里……此后,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这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宗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宗旨,写进党章至今从未改变。
“平凡伟大赋英雄,张思德重泰山崇。为民服务心牢记,对党忠诚四海红”!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每个名字都是一座为人民服务的丰碑,如同永远不落的星辰。铸魂固本,让张思德精神这一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历久弥新。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这是共产党人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是共产党长盛不衰的奥秘。圆梦启航,圆梦扬帆,圆梦奋进,我们的伟大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