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国民党元老、教育家。亦文亦武,早年虽曾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袁,应该算行伍中人,但以其气质而言,仍是一义士文人。他的旧体诗词苍凉慷慨,声誉极高;他的书法更是驰誉海内外。早在二十年代,论书法者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北于”即于右任,因他是陕西泾阳人,“南郑”则是郑孝胥,他是福建闽县人。
慈禧逃到西安后,于右任冒着违抗清廷留长发辫的危险,请伙伴给自己照一幅散发照,即兴吟出一副对联写出贴在身后作背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于右任早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
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成为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与毛泽东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担任执行部的工人农民部长,邵力子为秘书;胡汉民为组织部长,毛泽东为秘书。在二十年代中期有一段时间,于右任在上海工作时,曾与毛泽东有过不算太少的接触。
抗战时期,于右任力促国共第二次合作,并同中共领导人保持了良好关系。1938年1月,《新华日报》创刊,周恩来恳请于先生题写报头,于右任欣然命笔,写下“新华日报”四字。此后这四个大字长期刊印在中共党报上,直至1949年后才为毛泽东的题字所取代。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8月30日即与周恩来由山洞林园赴城内拜访于右任,正好于右任因公外出,未能见面。当天晚上,张治中在桂园为毛泽东举行宴会,并邀请了于右任、孙科、邹鲁等人前来参加。毛泽东终于与于右任见面了。他俩自1924年在上海国民党执行部共事以后,多年未见,所以这次相逢,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9月6日中午,于右任设午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并邀请张治中、张群、邵力子、丁维汾、叶楚伧等人出席作陪。由于毛泽东和于右任二人志趣相投,都喜欢诗文,在宴席上,两人就聊起诗文来了。诗人兴会,诗心欢洽。谈诗论文,逸兴遄飞。在谈话中,于右任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极力称赞,品评了一番之后,微笑着对该词的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尤为赞赏,认为是激励后进之佳句,气吞千古,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
毛泽东却自谦道:“怎抵得上先生‘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之神来之笔,更发人深思啊!”原来,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时曾赋《越调•天净沙》》:“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说罢,于右任与毛泽东皆拊掌大笑,举座皆欢。毛泽东与于右任都熟谙诗词,如果说能对古人的名作即兴拈来则不足为怪,可他们都能背诵对方的诗词,二人的学问之博,真令人不得不叹服。可见毛泽东对于右任的诗也非常熟悉,非真诗人,不能做如此迅捷而允恰的应对也。
他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抗战胜利后,于右任支持和平建国。1948年,他曾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之一,参加竞选。虽然没有当上副总统,但其清贫、廉洁、清正、儒雅、豁达的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做人典范。解放前夕,蒋介石见大势已去,试图抢夺钱财与人才逃往台湾。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对文化名人的去留极为关注,其中就有于右任老先生。
1949年初,国共再度和谈,周恩来对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说:“和谈一破裂,解放军就过江占领南京,你设法找到于老,叫他留在南京。届时派专机接他北上参加新政协,共商国事。”
屈武一口应诺。然而,屈武刚要把周恩来的话转告于右任时,于右任已被何应钦派人接到上海去了。于右任到了上海后,国民党已兵败如山倒了。一次夜深人静时,其夫人沈氏问于右任:“上海要解放,怎么办?”
于右任安慰道:“不要怕,上海解放了,共产党、毛主席会保护我们的。”但此话说过不久,蒋介石便派人把他接往香港,随后转往台湾。去台后,于右任担任了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等职,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更是一位大诗人和坚贞不渝的爱国者。
其精通各种书体,草书更是冠绝现当代,无人可与之比肩,有“当代草圣”之称。他的草书,根基于北魏,宗法于章草,融会四体之妙,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了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境地。海峡两岸同胞,都视“于草”为瑰宝,能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于右任虽然到了台湾,但毛泽东对他的书法却极感兴趣。曾找人广泛收集他的作品。如1958年10月16日,他在给田家英的一封信中说:“田家英同志: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