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时仍春寒料峭,但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时节已到。“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布谷鸟殷勤劝耕,农夫趁天晴挥锄劳作,放水灌田,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所描绘的美丽的春光、繁忙的春耕画面,入境悟情,去感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
古诗中对春耕生产忙碌的情景也有描述。如清•爱新觉罗•玄烨在《春雪》中写道:“三冬望雪意殷殷,积素春来乱玉纹。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春耕:春季播种之前,耕耘土地。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在一些地区一直传承着试犁的习俗,春耕由南到北从2月持续至5月底,但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产传统习俗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南宋•陆游 《春耕》诗:“去蜀归吴会,真成万里行。穷通竟安在,恩怨两皆平。文字妨求道,杯觞害养生。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春耕》诗:“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优美的诗词,雅人的意境。灵海三月春,万里无片云。耕田老黄牛,无视过路人。让我不禁缠绵在醉人的诗情画面,眼前的一粒粟、万颗子到一垄田、一畦地,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春耕景象浮现。
唐•张继《闾门即事》诗:“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宋•曾巩《二月北城闲步》诗:“便起高亭临北渚,欲乘长日劝春耕。”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春耕,二千多年前《荀子•王制篇》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春光正好,春意正浓,农人脱衣下地,春耕农事正忙。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清•潘曾沂在《潘丰豫庄本书》中说,种田最要紧的是春耕。春天冰冻消化地气便通了,趁这时耕田,加倍得力。隔年收割过了,先把田土翻弄一两回,到了立春后十二日内,就要动手起耕。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春耕就是在春季通过犁、耙、耖,对土壤进行耕作,季节性强,时间短。唐•杜甫在《洗兵马》中道:“布谷处处催春耕”。清•陈恭尹在《耕田歌》亦道:“春日至农事始,鸡未鸣,耕者起。”在春耕时,稻田应深耕25厘米以上,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明•马一龙《农说》:“农家栽禾启土,九寸为浅。”明•徐献忠《吴兴掌故集》“禾稻”条说:“耕田大率深至八寸,故倍收。”
《氾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春耕的主要任务,是为禾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它吃饱、喝足、住好,促使禾苗好好‘长身体’,从而提高产量。禾苗的根系在泥土里吸收养分,还要靠空气帮助,如果土壤板结,空气和水分不能流通,根系就很难伸长,故必须进行耕作。但耕作粗放,土粒之间的空隙过大,不利于保水保肥,禾苗的根系不能和土粒紧密接触,对生长极不利。所以,除了犁耙外,还要耖田,即要把泥土耙得像芝麻糊一样,成为油泥,禾苗的根系才能长得四平八稳,既耐旱又不倒伏。
元•《王祯农书•耕劳篇》说:“南方水田,耕毕则耙,耙毕则耖。”耖的作用则是“疏通田泥……耕耙而后,此泥壤始熟矣”。春耕要把握时机,比如说如果土地缺水,那就要提前浇地,待地快干能进人时就要赶快耕种,否则就会错过耕种的最好时机。清奚诚《耕心农话》说:“耖得松而匀,使种后苗根下直生,著土牢固,自然力厚,则不患大风摇撼,而水漂泊,且田底难燥,遇旱无妨,否则根坏相著,即不耐旱潦,致有干瘪、倒垂、虫啮诸患。”
稻田春耕要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做到多犁多耙,使土肥相融,土肥泥活。《种莳直说》:“古农法,犁一棍六。今人只知犁深为功,不知棍细为全功。棍功不到,土粗不实。下种后,虽见苗,立根在粗土,根土不相着,不耐旱;有悬死、虫咬、干死等诸病。棍功到,土细又实,立根在细实土中;又碾过,根土相着,自耐旱,不生诸病”。宋•真得秀在《长沙劝农诗》中吟道:“田里功夫著得勤,翻耕须熟粪须均。”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指出:“凡一耕过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肥,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也。”另外,春耕还有除草灭虫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