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滚贝侗族乡乡址现设在“大云”村,1951年至1959年曾称“滚贝区”,区府设在“滚贝”村,故现在乃称“滚贝乡”,其“滚贝”,“大云” “平浪”等名之由来亦有可考,据1989年滚贝侗族乡志载整理如是:
《一》 滚贝
“滚贝”这一名称是根据居住滚贝村的大姓人管氏及该村的地势而得名,滚贝村大姓管氏,祖籍是贵州黎平龙额人,原姓“昆”,迁到滚贝村后,仍用“昆”姓,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昆保成作滚贝村“自然领袖”,查《百家姓》无“昆”而有“管”,于是将“昆”姓改为“管”姓,因“昆”,“管”,两字贵州腔均“滚”音,加上滚贝村处滚贝老山山腰坡地,“坡地”称为“贝”故称为“滚贝村”。其意是:滚贝村大姓是“管”氏,村子处坡地(新桂系成立乡村后称“三自村”,)直至1949年时候,“滚贝老山”之得名亦由此来也,其实“老山”是滚贝地区的“公山”而不是滚贝村人的“老山”,众勿误解。
《二》 大云
大云,原叫“加板”,清咸丰年间,清政府平定“洪杨”(太平天国领袖及洪秀全等),洪杨残部潜逃山区,加上贵州民屡屡反抗,于是清政府派袁大人率兵征剿,到滚贝地区后,在“加板”扎大兵营,简称“大营”,清兵走后,当地人用汉语把“加板”改称“大云”(以后“大云”代“营”)以记其事,沿称至今,而当地侗语仍称“加板”。
《三》 平浪
元朝初期摩天岭下,南向风光,青松耸立,翠柏盘旋,古木参天,瑶草奇花倒映清涧碧流。松林丛中,禽兽成群,熊常幽度,虎步徐徐,寒鸟搭巢,春莺婉转……。目睹数公里内一片葱茏树木,就像碧绿幽深的一个大圆盆,重重山峦怀抱,即像古时陶制钵子,“钵子”用当时侗话说是“屏昂”,从此这个地方得名“屏昂”,后用汉字写成“平浪”。
史料载老山诸流总汇:滚贝地势呈撮箕形,老山是箕弓背,甲斗山为箕弓的右侧,庆林山为箕弓的左侧,左右两条大山各有一支脉朝着不同方向而去,数十里以后,庆林山一支脉由原向东南忽而转头向西,甲斗山一枝脉由原向东南忽然扭头向东。两条山脉来到烈洞村相连接,又似巨大人伸开双臂把滚贝乡合抱于怀中。
两大山的支脉相接处,就是滚贝老山东流诸河汇合的总口。此处有“差塘”和“登塘”两个大塘。差登两塘均呈葫芦形,葫口迎流,葫底便是塘口,差塘狭窄处人可跳过,水底宽度不知,水面面积约三亩。登塘水面面积比差塘宽三四倍,两塘水深约三四丈,塘水深查幽碧。差登两塘间狭处长丈余,河忽折曲,水流湍急,由差塘注入登塘。两塘削壁耸立,形势险要,有若长江三峡之雄姿,陡岩壁隙之中,垂挂着各种藤萝,生长着各种名贵草药,如走马胎,杜仲藤,鸡血藤,九龙胆,黄草等。两岸悬壁间,猿猴窝洞,猿猴很多,五十年代人们过此,猿猴啼声不住。树林深处,有成群寒鸡,于日间漫舞,锦鸡栖树,夜间报晓。此地带海拔较低(四百米左右)。气候温和,树木四季葱茏,鸟语花香,两塘上下游两岸,丹竹青翠蓬生,迎风扶摇,倒映河中。景致无穷。
滚贝老山、庆林山、摩天岭、马鞍山、甲斗山、虎头山等山岭是滚贝地区“三溪三河”的发源地。乡内水系发育属二级水系融江流域,乡内河多流入融江支流的贝江。
滚贝河发源于滚贝老山,向东流经滚贝村、大云村背、尧贝村西,过烈洞村,下河村注入贝江。
尧弄河发源于滚贝老山,摩天岭,向南流经平浪,付发、尧弄、平等进入汪洞境域。九溪河,发源于滚贝老山,摩天岭向北流。经卡马塘、尧人坪、一心,注入融江。
响水洞溪流发源于滚贝老山,摩天岭马鞍山之北,长约四十华里,经过头坪、响水洞,进入洞头乡境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