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徐特立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的精神中,要打破种种体制樊篱和束缚的思想,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要注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然而,鉴于当前的大学教育仍以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为主体,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人,导致潜在的创新意识在第一课堂上无法得到发挥,更不能把徐老这种塑造人的精神理念应用到实处。在提倡和推崇徐老“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的精神中,要抓住大学生第二课堂和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突出和强调徐老的精神。通过开展学习徐特立精神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和自强不息之创新精神的丰富活动中,把大学生塑造成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通过文化活动和课外活动,在全校上下营造创新、和谐、宽容的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突破陈旧模式和种种樊篱的束缚,寻找专业兴趣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日常化培养,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为常新,深刻领悟大学生成才途径的多样和多元,把不用一个模子塑造人贯穿到实际行动中,同时要求大学生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四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 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三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3] 吉多智、李国光等,徐特立教育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徐特立教育文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中央教科所,徐特立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 武衡、谈天民等、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五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7] 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二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