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老故事
董老的一首佚诗
2015-07-12 18:45:09
来源:人民日报(1984.03.05第8版)
作者:张西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四十年前西蜀游,草堂一角尚清幽;干戈扰攘争蛮触,黎庶愁烦叹马牛。今日翻身民作主,古时胜迹故应留;拾遗茅屋人犹爱,得庇颜欢与共休。”

  上面这首诗,是我们敬爱的董必武同志于一九五八年游成都草堂时写下的。一九一一年董必武同志参加了辛亥革命之后,曾东赴日本留学;一九一七年从日本回国,为推动四川的革命活动,一九一八年曾由武汉到过成都。四十年后董老重游西蜀,又临草堂,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旧社会的四川,由军阀割据,干戈不断,争斗不已。董老诗中所谓‘干戈扰攘争蛮触’,‘蛮触’一词,来源于《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苏轼《跋王晋卿所藏莲华经》:‘乃知蜗牛之角,可以战蛮触。’董老就是用蛮触之争,来形容四川之军阀混战,人民之痛苦。一九五八年春,董老在成都参加党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时,得暇重游杜甫草堂,慨然兴叹新旧社会之大不相同。

  一九六五年十月,我从北海后门的一所平房,迁到了永安路的新楼。八十高龄的董老得知,特意书写了他的这首诗,派孙德纯同志送来赠我,‘作为祝贺乔迁之庆’。董老在诗后注道:‘一九五八年游成都草堂时作。稿佚,记忆所及词句不无少异也。’

  我是四川人,董老是知道的。所以他以四川题材的诗句书赠。当我收到董老的赠诗,心里万分激动。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董老在重庆时直接领导我参加战斗,耳提面命,深受教益。解放以后我从四川来到北京,多次想去晋谒董老,但想到他老人家公务太忙,直到一九六五年十一月,那是同董老分别二十多年以后,我在政协的一次会上才遇见董老。老人家握着我的手,关切地问了我别后的情况。

  董老的诗我一直装裱珍藏,经常展诵以自励。今年三月五日,是董老诞辰九十九周年。在深切怀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民爱戴的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的时候,我觉得应当把他的这首佚诗贡献出来,以激励鼓舞我们十亿人民要热爱新社会,热爱共产党!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人民的使者——记董必武同志参加联合国旧金山制宪会议片断
·下一篇:甘为“焦官”的谢觉哉
·国家原代主席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因病逝世 享年85岁(组图)
·红色头条-红笔杆:国家原代主席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因病逝世 享年85岁(组图)
·董必武之女董良翚:部分影视剧中父亲的故事违背史实(组图)
·董必武长征回忆:从毛儿盖到班佑(组图)
·庆祝建党百年·讲家风|董必武教育子孙“世为农人好”(组图)
·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特稿: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陈良新、刘建书、王慧: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
·特稿: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董必武在武汉办报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