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广东南雄2018年11月26日电(肖锋)11月23日,艳阳高照,红幅轻动。原“中央苏区县”广东省南雄市澜河镇澜河村委会锅坑村这个偏远山沟小村,迎来了史上鲜有的喜庆典礼。上午,中共南雄市委、南雄市政府在这里举行“东江纵队粤北留守部队隐蔽处旧址修复竣工暨南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远道而来的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原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女儿尹小平等东纵边纵先辈后代160多人和南雄市有关方面代表、当地村民,共50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至此,南雄全市共有红色革命遗址48处、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处。
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时,为防止国民党发动内战,保卫和领导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在粤北留下200名精干武装,由黄业、刘建华、陈中夫三人组成的中共五岭临时工委,实行统一领导,分散隐蔽在大庾岭山脉中。东纵把好的驳壳枪、最好的轻机枪留给了他们。分别隐蔽在广东南雄和始兴以及江西崇义等5个地方。其中,黄业、刘建华率领五六十人,代号“山海关”,携带电台,隐蔽在南雄帽子峰南麓的锅坑。9月,内战爆发后,隐蔽部队出山活动,支援解放区的自卫战争。1947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局的指示,成立中共五岭地委,粤北留守隐蔽部队进行扩编,部队整编为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参加解放战争,创建了粤赣湘边根据地。到1949年9月,中共五岭地委所辖武装部队有1万3千人枪,活动在粤赣湘边28个县,根据地人口400多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队分别编入韶关、赣州、郴州、衡阳军分区。
“东江纵队粤北留守部队隐蔽处”旧址,位于澜河村委会锅坑村黄屋,是当年黄业隐蔽落脚、经常出入的地方,黄业和部队曾在黄屋祠堂内宿营过。展室的一幅长联:“内战打响部队下山开创粤赣湘边区根据地;艰苦征战出生入死喜迎大军南下梅岭会师”,正是当年东江纵队粤北留守部队的真实历史写照。
仪式上,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涂运发,澜河镇党委书记丘铭山,原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卫生员徐学英(南雄瑶坑村人),学生代表,东纵边纵后代代表、时任中共南雄县委特派员、后任中共五岭临时工委委员陈中夫女儿陈子星,他们在先后的讲话中,一起回顾和缅怀了当年东江纵队粤北留守部队的辉煌历史,表示要不忘初心,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踏着先辈光辉足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南雄市委副书记叶济熊在讲话中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苏区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南雄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总目标。目前,南雄市已在老区全面展开精准扶贫工作。南雄市老促会和澜河镇对“东江纵队粤北留守部队隐蔽处旧址”的修复,是依托当地资源,开发红色景点,推动红色旅游,打造旅游名村,促进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是推动老区人民精准脱贫的新思考和新探索!
叶济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全市革命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充分用好南雄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建设好红色景点的同时,使红色旅游与生态游、乡村游以及美丽乡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团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厚实和壮大南雄文化旅游基地和资源,为南雄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仪式上,叶济熊、涂运发、丘铭山和东纵边纵后代代表黄千山(原北二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黄业之子)共同为“东江纵队粤北留守部队隐蔽处旧址”揭牌;叶济熊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世明共同为锅坑南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