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下了一夜的雨,早上八点钟温度才有16度,穿着上衣还感觉有些冷。九点半时,雨渐渐小了,我们拿着雨伞又开始逛大理古城了。这是第四次由红龙井门进城了。
从红龙井门进城,到复兴路时向五华楼方向拐,经过五华楼走上人民路时,天已经晴了,站在街上可以远眺白云围绕着苍山。
今天上午的目的地是天主教堂。我们按图索骥,边走边问来到了一个小胡同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坐落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一静谧的胡同里,建于1927年。
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南明"永历皇室"中入了教的皇太后、皇后、皇室随员等;二是四川部分教友迁移到了云南东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昭通东北部盐津县等地,随后有四川的神父从宜宾到云南进行牧灵访问和传教工作,由此展开了天主教在云南的进一步发展。
教堂就坐落在大理古城一静谧的胡同里,当我们步入窄窄的古色古香又充满白族建筑风格的小街时,就见一古朴中融合着我国传统和白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教堂--圣三堂,它矗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显,当我们走近时完全被它迷住了。它的教堂建筑特色独一无二,是融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汉族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民族特色相融合于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宝,飞檐斗拱,彩绘娟秀。它以建筑结构造型的独特风格、雕刻艺术之精湛、中西建筑之交融而蜚声海内外,世界各地的教友和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游览参拜。
1696年随着教友数量的不断增加云南成立了代牧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任主教都没有到任,所以,后来又合并于四川教区。
1840年,又一次设立云南教区,主教公署设于昭通盐津县龙溪村,后于1876年,迁至昆明华山东路设立主教公署,1936年再迁至现地址。随着天主教在云南的不断发展,至1946年时,云南先后划分成为昆明、大理、昭通三个教区。大理教区1929年设立。
大理教区包括大理州、丽江地区、迪庆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宝山地区、德宏州七个地州,已开放堂点二十多个,新建教堂九座。教区约有八万多教友,他们中有白族、僳僳族、独龙族、怒族、景颇族、哈尼族、傣族、汉族和藏族等,据说藏族教友数量居首。
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友生活在各地州广阔农村如画的山山寨寨里。
据介绍,教堂建于1927年,1983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全面修缮,年底竣工开放,同年被大理文物部门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高十六米左右,底层至钟楼共有四层,东西长三十四米左右,宽十五米左右,教堂坐东向西,层层飞檐上装饰着白族风格的雕刻和中国传统的彩绘,飞檐超出地基达四米五。室内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教堂为白族庙宇式,堂内的祭台采用当地盛产的大理石制成,教堂里里外外雕梁画栋,具有浓厚民族建筑风格。
难怪许多外国游客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后,都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在如此边远的地区还有如此美丽的教堂!"
本来是陪着女儿、外孙女到昆明、大理避暑加旅游,无奈腿脚不争气,每天只能在古城里散散步。
今天上午在五华楼前合影留念,明天就打道回府参加合唱团训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