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绩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叶剑英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从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初次接触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2017年到安徽谭家桥给寻淮州烈士扫墓,进一步了解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悲壮历程,并把寻淮州烈士的英雄事迹纳入我的讲课内容中。今年5月到长征出发点福建长汀中复村参观时,再次看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我家乡出发的一段记载。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纪念日。在我们纪念这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日子里,我们怎能忘记“长征路上的第一缕红飘带”。他们是长征的先导、长征的序曲、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志敏、寻淮州、粟裕等革命先驱的领导下,以不足万人的部队,历时6个多月,途经闽、浙、赣、皖四省,威胁国民党腹心地区,通过大小战斗30余次的积极行动,吸引和调动了二十万“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忠实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最后结束于怀玉山,是一支中途失败、牺牲惨重、未能最后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正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局部牺牲,换来了长征的全局胜利。
一、 临危受命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建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它是由中共中央提出且获得共产国际驻华代表赞同,尔后联合报告共产国际并得到共产国际执委会批准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打了整整一年,大小战斗上百次,中央苏区根据地1934年4月已由原来的纵横各近千里缩小到各三百余里。5月初,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得到共产国际的同意。到6月情势更为严重,最后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向西南突围,准备到湘西去与第二、第六军团会师,创建新苏区。1934年7月初,由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中央苏区派出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进行长征的一支先遣部队,主要任务是吸引敌军,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做准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组成和派出的。
中革军委经过研究决定,派红七军团担任这次任务。红七军团是中央红军主力中较新的一个军团,1933年11月才成立。因连续激战,得不到及时补充,全军团仅剩4000人。奉调到瑞金后突击补充2000多名新战士,总共6000多人,全军团仅有长短枪1200多支,一部分轻重机枪,6门迫击炮,许多战士拿的是梭镖。
红七军团领受行动任务后,途经长汀,在红九军团的护送下,踏上征程,向东挺进福建中部区域。
1934年8月1日红军总政治部《红星报》刊登了消息
二、浴血奋战
这次北上行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34年7月6日,红军第七军团受命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从瑞金出发,先后转战于闽中、闽东、闽北、浙西、浙皖边和皖赣边,10月下旬到达闽浙赣(即赣东北)苏区。第二阶段:11月初,红七军团与原在赣东北的红军第十军合编为红军第十军团,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转战于浙皖边、皖赣边和皖南。
两个阶段共历时六个多月,行程五千六百多里,沿途且战且走,先后进行了樟湖坂、福州、桃源、罗源、庆元、清湖、大陈、分水、旌德和谭家桥等三十余次重要战斗,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芜湖以至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对于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以及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长途跋涉,孤军奋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篇雄伟壮烈的人民革命史诗。
在谭家桥、怀玉山遭受重大失利后,余部在刘英、粟裕率领下,组成红军挺进师继续进行抗日救亡斗争。据党史记载,我党我军在长征中牺牲的12位省军级干部中就有三位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领导人。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路线要图(1934年7月7日一一9月12日)
1934年7月红军北上先遣队曾经在福建省尤溪县台溪乡双兴堂
8月1日,红七军团攻占闽中水口镇,并在此召开“八一”纪念大会,公开亮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
红十军团战斗序列表
1934年11月24日,方志敏在闽浙赣红色省会横峰县葛源红军广场,告别生死与共八年之久的苏区父老乡亲,率红十军团踏上北上皖南的征程。
12月10日,红十军团第十九师、二十师在黄山汤口镇会师,并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再次亮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军威大振。
谭家桥战斗态势图
在谭家桥战斗中牺牲的寻淮洲烈士
2017年10月13日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成员冒雨到谭家桥祭奠烈士
寻淮洲烈士塑像
红十军团怀玉山突围战斗经过要图
从1935年1月17日起的12个日日夜夜,红十军团的3000余指战员,与十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在怀玉山区展开了英勇悲壮的血战。
方志敏烈士
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
三、 彪炳史册
关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牵制了约20万国民党军队,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二是率先举起了北上抗日的旗帜,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了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
三是先遣队留存下来的红军武装,成为闽浙皖赣边几块游击区的主要有生力量。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悲壮历程,同样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在中国革命中彪炳史册,影响久远。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动是宣言书。与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的旗帜。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动是宣传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所到之处,不仅一路宣传共产党的道理,而且在沿途开辟根据地,建设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动是播种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于闽浙赣皖四个省,在征战的沿途,帮助红色政权,组建革命武装;留下枪支弹药,装备当地游击队;留下的伤病员,多数成为地方武装的骨干。留下了先遣队侦察营和枪支弹药,和当地武装组成红军皖南独立团,成为坚持皖浙赣边三年游击战爭的主要武装力量。1935年2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出来的部队组建为挺进师,在浙西南和浙南坚持了三年游击战爭。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坚持了游击战争,实现了战略转变。他们在福建沿途留下了1000多名指战员,对开辟闽中、闽东、闽北游击区特别是帮助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师和推动全国第八大根据地闽东苏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虽然他们在国民党的重兵围攻下遭到失败,但余部始终坚持闽东、闽北和闽浙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闽浙赣皖四省的许多红军游击队中,都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血脉。全面抗战开始后,后来编入新四军第2、第3支队,奔赴大江南北抗日前线,大都成为新四军的主力,为夺取抗战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后来成为解放军的主力,新中国的创立屡建奇功,至今仍延续在人民军队的战斗序列中。
四、精神永存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悲壮历程,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浇铸、凝聚的“奉献”与“牺牲”的不朽丰碑,使之不愧为诠释长征精神的光辉典范。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将士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二是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中央红军的湘江战役等一起,永远载入长征的光辉史册,他们同样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三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四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意志。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
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展出大量由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收藏家罗文田个人收藏的珍贵红军革命文物实物与图片,再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斗历程和峥嵘岁月。馆内以图文并茂的展板陈列抗日先遣队战士曾用过的生活用品、战斗武器和信件等,全方位展现了谭家桥战役的历程和红军英雄的风貌。透过一件件印满岁月痕迹的历史文物原件(其中有国家一级至三级文物近千件)和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和粟裕将军带领战士为了人民解放、前仆后继的壮烈斗争场面,心灵深受极大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