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按客观规律办事 乐于听取下属正确意见 办事效率高 这是习仲勋在国务院工作时 给各界留下的印象
为精简机构和节约开支 提高办事效率,习仲勋提议 秘书处兼管会议 同时,强调先实践看看 有问题,再总结 一段时间后,有人建议 还是应该成了一个会议科 有利于专业分工,专人负责 报告,习仲勋很快就批准了
面对信访量的增加 习仲勋一方面要求“多办少转” 一方面要求国务院秘书厅的每个人 每人处理一百封来信 编制不减,也不增 后来,他还提出“发现苗头”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凡事举一反三,一次解决 一批问题 运用“搞综合报告” 既给国务院及时提供了决策信息 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火如荼的扫盲工作 本是一件长期的社会工程 却被当作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 像季风一样 横扫大地上的一草一木 一山一水 完全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习仲勋在调研中发现 全国普遍存在形式主义,像打仗 攻山头一样,不从实际出发 定时间、搞突击 貌似认真,实则官僚 对此,习仲勋给中央和毛泽东 写了一份详实的报告 提出了几条改进的办法 ——反官僚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不要“暴风骤雨”,要“和风细雨” 正确认识官僚中央的实质 实事求是,抓关键 避免轰轰烈烈而又空空洞洞 乱扣帽子,乱找茬子 重点放在党内,依靠群众 一手反官僚 一手倡调研 很快,中央就批转了 习仲勋的报告
C 生活中的习仲勋 是一个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的人 他喜欢跳交谊舞 每周六晚一次,四季不断 舞场既可健身,又是与其他领导 聚会的场所 他喜欢文艺,他对戏剧感兴趣 也喜欢京剧、豫剧和粤剧 对家乡的秦腔,尤其情有独钟 作为主管领导 习仲勋却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常香玉,以及曹禺等艺术家 都成为了好朋友
一九五七年,习仲勋应邀 和陕西省的领导 在易俗社看秦腔戏 演出结束,领导上台接见演员 易俗社的一位老艺人 在台前高喊:“毛主席、共产党 解放了我,现在有人压制我!” 顿时,剧场一片死寂 随之又是一片哗然 习仲勋愣了一下,没说什么 第二天晚上,习仲勋 给易俗社的领导打电话 ——昨晚的事是怎么处理的? 社领导说:“我们正在研究,还没有 形成一个处理意见” 习仲勋松了一口气,说:“那就好 我还为老艺人担心哩! 解放前,他受过压迫,吃了不少苦 现在可能有委屈,要妥善处理 千万不要借此再去整他!”
平时,习仲勋偶尔 还会与几位高龄民主人士 老战友,打打麻将 娱乐一番 面对这样的场景 我们谁又能说得清楚 他的良苦用心? 毛泽东在延安时,盛赞周恩来 说:同样的一件事 不同的人啊,就给你办出 完全不同的结果来 唯此,方可释然习仲勋 当年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 申诉中央对地方 管得太多、太具体,要求中央 给广东放权,给特殊政策 以至于,让中央工作会议一片哗然 有人惊呼:“习勋啊,你向中央 要什么权啊?” 可是,谁又能想到 广东却因此开风气之先 给中国的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 让天翻地覆的一幕话剧 在一个又一个黎明 给多难的新中国赢得了 一次又一次掌声
(四)
在习仲勋的心目中 中国老百姓 是最懂得忍让的 再小的事,只要来信来访 那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习仲勋反复强调:“不能躺老百姓 失望,必须给他们一个 满意答复”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 从地方到中央 不论走到哪里,习仲勋 都把人民装在心里 坚信善待群众,群众 才会善待你,群众永远 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铁律
在国务院工作的十年里 习仲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厉行节约,勤俭办事 树立了一代为民 当家理财的优良作风 周总理尤其赞许他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作为“进京五马”最年轻的习仲勋 主持制定的 “十六字”方针 为发展新中国的文教工作 指明了方向 夯实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