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六十七年前的那个夏天 因为内战一触即发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显得格外的忙碌 时局,也在高原的蝉鸣里 越发显得烦躁 国民党当局逆流而上,悍然进犯 陕甘宁边区,但又忌惮 人民战争的威力,无力发兵 活像一只困兽,虎视眈眈,觊觎边区 习仲勋奉命领导南线出击,接应三五九旅 返回延安之际,北线国民党顽军频繁 骚扰葭县、米脂、靖边等地 毛泽东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指示 习仲勋和西北局,组织北线战役 策动横山起义,解放无定河 以南地区,为即将到来的 自卫战争,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
北线驻军,比较薄弱 但是,如果与南线呼应 势必对我后方,造成威胁 横山境内的石湾、高镇、武镇三地 像三把利刃,直插边区 扼阻我军自绥德通往三边要道 战时,也缺乏回旋余地 遵照毛泽东的叮嘱 习仲勋把开辟北线战役的突破口 锁定在策动胡景铎率部起义,从内部 瓦解国民党士气,缓解盘踞洛川 以南,胡宗南主力对延安的 军事压力 ——胡景铎,是著名爱国将领 胡景翼的胞弟,此时胡景铎 任国民党陕保指挥部副指挥官 自小受兄长影响,追求进步,向往 革命,早有投奔革命阵营的意向 又是习仲勋 在立诚中学的同学,阵营不同 志向相同,两位视天下 为己任,在国民党发动内战前夕 经由习仲勋介绍,胡景铎 被特批为中共正式党员,那一年的 七月一日,胡景铎开始了自己 新的人生 那一刻,胡景铎高兴地说: “组织问题解决了,我就毫无牵挂了 就一心跟共产党走了”
八月下旬,习仲勋 在《解放日报》撰文,号召 边区军民行动起来 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陕甘宁边区 寄托着全国人民希望之灯塔 九月中旬,西北局联络员 范明来到横山波罗堡,将习仲勋 用白绫子写就的信件交给 胡景铎,传达党对形势的分析 以及西北局组织横山起义的决定 胡景铎说:“绝不辜负党的信任,绝不做 蒋家王朝的‘一捧黄土’” 要带领起义部队,“打回关中去 驱逐胡宗南” 十月十二日深夜,驻守横山东南 交通要点石湾的国民党保安九团一大队官兵 率先起义,配合解放军绥德分区 夺取了全城,当晚,胡景铎在石湾以北 波罗堡发动官兵起义,控制了全城 十三日,榆横战役打响 解放军兵分三路,分别向吴庄、镇川 响水堡等地敌人发起进攻,扫清了 横山城外围的敌人据点,当晚,解放军 自石湾进抵高镇外围 国民党高镇驻军,及外围据点 七百多人起义。五龙山等附件据点 小股敌人闻讯,也相继起义 随后的五天里,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 先后解放了横山,攻克了 无定河以南最后一个据点:响水堡
榆横战役 像一个清道夫 一周内,拔掉了国民党楔入 边区北部的许多据点 解放了拥有十二万人民的无定河 南岸大约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延安的欢迎会上,毛泽东说: “横山起义,给西北旧军队 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那天兴高采烈的 毛泽东拉着胡景铎的手,风趣的说: “景铎同志,你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下邓宝珊的船,上习仲勋的船 你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欢迎你们 下大船,上小船。克服困难 将革命进行到底!” 胡景铎激动地涨红了脸 一个劲的点头
(五)
山雨欲来风满楼 战争风云,密布陕甘宁周边上空 不可一世的蒋介石四处吹嘘 只要三到六个月,就可结束战斗 气焰嚣张的胡宗南,调兵遣将 妄图从东西南北,完成对边区的包剿 在短短的五个月里,国民党对边区 组织了大小七十多次武装进攻 此刻,洞察秋毫的毛泽东 更像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战略家 在初冬的陕北高原 借着月色,简明扼要地给习仲勋 写了一封信。一封事关边区 备战部署的信件 很快,习仲勋把毛泽东的备战意图 转化为边区一百六十万人民,保卫延安 保卫毛主席,把敢于侵犯的敌人 坚决赶出边区的豪情壮志 呼吁全边区的神枪手、地雷王、夜老虎 民兵英雄们,劳武结合 生产不忘自卫,一旦蒋军来犯 配合解放军,断绝进犯者的交通 破坏进犯者的运输,不准进犯者喘一口气 不给进犯者一颗粮一根草,消灭 蒋军的有生力量
一时间,边区工作转入 战时轨道。各地群众踊跃参军 父子入伍,弟兄争先 父母送子,妻子送夫 成为边区冬日里一个火热的话题 边区地方武装,进入实地实战演练 指战员斗志高昂,摩拳擦掌 自卫军战士下地劳动 一手拿锄,一手拿枪 严阵以待,来犯之敌 同时,各地群众捐款捐物 用老百姓最纯朴的热情 慰问人民子弟兵。深受群众 拥军热潮感染的朱老总,也拿出自己 舍不得使用的毛呢军装和皮鞋 捐赠给前线的战士 陕甘宁边区如火如荼的拥军高潮 给一九四七年的元旦春节 笼罩了一层格外祥和的氛围 给所有参加边区保卫战的人,都留下了 永久的美好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