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博研究
论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以沈阳故宫为例
2010-11-19 15:12:30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沈阳故宫博物院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丰富的清宫艺术品收藏及厚重的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古代中国灿烂文明和中国文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物内涵的研究和展览,从不同角度描画了一个王朝兴起的历史,叙述了一个民族进步的历程。这些历史文物经理漫长岁月洗礼因其残缺带来种种悬念,因其岁月久远而沾染的沧桑,从而更加鲜活地讲述过去,更直接地展示了文物所包含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因而,在讲述中国近四百年的文化历史方面,沈阳故宫博物院是一部先鲜活而生动丰富而厚重的文化读本。
  博物馆改变城市文化趋同
  城市是文化产物,城市的出现,正是人类文化曙光升起的时候。城市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文化作品。文化力量,深深地熔俦在城市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常常让人质疑他的品味。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城市的一块砖、一片瓦、一堆石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是可能触摸到消逝了的真实。博物馆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活化石,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自然风情,因而是在更高层面上展出人类生活的文明。所以,在一座城市中博物馆就是它的文化之“眼”是集中体现文化灵魂的场所。
  今天许多人仍然喜欢去朝拜中世纪的城镇,仍然热衷于去看那些古城堡,古遗址,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独特之美,也在于能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它反映的当时历史。著名城市史专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在中世纪的城镇里,清晨公鸡长啼报晓,屋檐下鸟巢内的鸟叽喳而鸣,城边修道院的报时钟声,市场广场新钟楼发出的和谐的钟声,它们唤醒人们,旋盖一个工作日的开始或是宣告市场开门。人们随意哼起歌曲,从修道士单调的咏唱到民歌手们歌词的反复回荡,还有学徒工们和家庭女仆的信口低咏。唱歌、跳舞、表演,这些仍然都是是即兴自发的活动。那种情趣虽然不很出奇,甚至平淡,但古朴自然,那种情趣,那种和谐,充分显示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那个手工时代平静的城市生活。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一大批城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中心。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更由于历史民族传统的不同,这些城市分别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和城市风情。在中国有一百座历史文化名城,它们都具有各自的城市风貌和文化底薪,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文化形态和民间风情。而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共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扩建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趋同现象,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文化娱乐方式,乃至城市语言(方言)的趋同等。城市文化趋同导致城市标识模糊,文化符号淡化,娱乐方式单调,文化创造力不足,使城市宜居程度降低,城市应有的文化活力难以充分发挥,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衰落。因此,在城市博物馆中,保存城市的文化记忆,扶持和鼓励多样化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基本职能和责任。
  沈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曾长期作为辽阳城的卫城。皇太极于天聪八年(1643年)将沈阳正式命名为盛京。盛京汉文为兴盛之意。自从清朝初期把沈阳作为都城之后,它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跃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成为东北地区的首要城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沈阳的古建筑和古代文物,主要是清代“龙兴”时期的杰作。
  清政权入关前的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历经380多年的风霜,十分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盛京皇宫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精粹,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的统一体,即保留历史现场,又是一个可触摸的历史实体,并且也是民族文化与宫廷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田悦慧:略谈如何做好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工作
·下一篇:无
·故居馆工作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陈龙狮、田悦慧: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
·特稿: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的二等
·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建设——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
·八路军纪念馆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溯源
·201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