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栏 >> 李国伟
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溯源
2015-08-14 17:40:15
作者:李国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内容提要】鸦片战争后,西式枪械在中国军队中大量使用,在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两个阶段简单介绍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流通和发展。并认为西式枪械的进入与列强的侵略有密切关系,但客观促进了了我国现代兵器工业变革的需要,西式枪械及其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军事工业的早期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Summary:After Opium war, guns made by western countries were widely used in Chinese armies and were thought very high by China’s politicians and military of that time. This essay intends to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base on two periods, of the circ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e Brand” guns (guns made by various countries).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by the year of 1949, more than 40 types of guns made by more than 20 countries had been found circulating in China. That is why some people should say that the guns used by the modern Chinese armies could constitute an expo of weapons of “Universe Bran-d”.
 
    【关键词】西式枪械流通仿造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西式枪械在中国军队中广泛使用,其种类多样,既有步枪、机枪,也有手枪、冲锋枪。来源更是复杂,出自十几个国家,或中国自己军工企业仿造生产。由于近代中国兵器工业的落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西式枪械在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枪械发展问题,不少综合性军事史著作都有涉及,以《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编撰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和王国强《中国兵工制造业发展史》为代表。专题研究较少,此外多是零星的枪械学研究,而且主要侧重于二战后枪械的发展史。本文从两个阶段简单介绍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流通和发展。并认为西式枪械及其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军事工业的早期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近代“万国牌”枪械在中国的流通
  鸦片战争前,已有西式步枪进入中国军事领域。
  1548年,明朝军队在与倭寇作战的双屿之战中,缴获了倭寇使用的葡萄牙及日本的火绳枪(日本火绳枪是仿照、改良葡萄牙火绳枪而来)、时称“鸟铳”。在此次战斗中,明军还俘虏了善于造枪的外国工匠。明朝军事当局立即派工匠学习,得其传而自制。清朝在明清战争中,又从明军那儿学会了制造火绳枪的技术。此后几经改良,成为清军主要的单兵火器之一,鸟枪是一种前装滑膛火绳枪。发射前须从枪口填充火药,再塞入弹丸,以火绳为点火装置。普通士兵所用的鸟枪,枪长2.01米,铅弹丸重1钱,装填火药3钱。射程约100米。射速为1至2发/分钟。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新式的枪械大量进入中国,中外交往日渐深入。在我国流通的外国枪械种类多、范围广,时间长,在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阶段 1850年至清末。西式枪械开始进入中国,主要是以步枪为主。
  19世纪西方步枪主要是前装枪和后膛单发枪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先从国外购买洋枪,继而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先后创建了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兵工厂,用于仿造各国枪械:
  林明敦边针枪。此枪系美国1866年装备部队用枪,口径13毫米,枪重4.2公斤,射程100~1000码,闭锁方式为滚动闭锁。该枪由江南制造局仿造,1867年——1883年共生产步枪2.5万余支、马枪717支。
0.57英寸斯乃德枪。此枪为美国人斯乃德发明,1867年英国采用,系在恩菲尔德前装枪的基础上改进而得,结构简单,口径14,66毫米,枪长1397毫米,枪管长990毫米,枪重4.4公斤,初速366米/秒,表尺射程800码,射程可达18发/分。天津机器局于1874年仿制时曾向英商购买闭锁装置数千具,将旧有的恩飞耳德前装枪改为后装斯乃德枪,以提高性能,节约开支。
    0.45英寸马楴尼哼亨利枪,枪口径11.43毫米,枪管长843毫米,枪重4.1公斤,初速412米/秒,闭锁方式为起落式闭锁。该枪1871年英国正式采用,山东机器局于1876年由曾昭吉自造机器,照式仿制,不到两月,即造出120余支,质量与英式相当。其后四川机器局亦有制造,1896年——1901年共制造3975支。
  林明敦中针枪。枪口径10毫米,枪长1321毫米,枪重4.34公斤、射程300~1200码。闭锁方式在原滚动方式下改进其组合弹膛和闭锁机构,使它变得更简单、更确切。中国于1871年至1884年间购买了14,400支,并在1884—1890年在江南制造局制造,该枪自1884年——1890年在江南制造局制造,后因产生走火疵病,乃停造。积存1万支,无人领用。后在原枪簧后,添置活盖,克服了走火疵病,仍可使用。该枪除江南制造局外,四川、天津等制造局也曾制造。
  黎意枪。此枪系美国人詹姆斯帕里 黎意设计,是在原设计连发枪的基础上去掉弹仓的单发步枪,口径11毫米,枪全长1340毫米,枪重4.1公斤,射程100~1200码。江南制造局最初于1883年——1885年仿造36支,继后,由于林明敦中针枪因质量停产,乃于1890——1892年间又重新制造黎意枪,共造1720支。
  1871年式毛瑟枪。此枪系德国著名枪械设计专家彼得保尔毛瑟于1866年发明,1871年为德军正式使用。枪口径为11毫米,枪长1292毫米,枪管长852毫米,枪重4.54公斤,射程300~1600码,采用枪机旋转闭锁机构,闭锁突凖位于机头部位。闭锁时突凖支撑在节套前端的闭锁槽内,左右对称,受力均匀。由于其闭锁与击发机构平稳可靠,各国均仿造该枪。中国除江南制造局1883年试造12支外、四川、河南、广东、广西等机器局曾先后生产。四川机器局于1905年——1910年生产5386支。
  1888年式毛瑟枪。德国枪械,是在德国1871年式单发枪和1871年连发枪基础上改进设计的,枪口径7.9 毫米,枪长1250米,枪重4.14 公斤,枪机为回转机头分离式、供弹具为垂直固定供弹仓,容弹量5发,弹夹为漏夹,有保险机构,枪管外有一套筒,套筒与枪管间有0.5毫米间隙,以防枪管发热、发烫。后被汉阳兵工厂引进生产,俗称“汉阳造”。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直至朝鲜战争以后,才逐渐推出军事舞台。
  第二阶段 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该阶段历经军阀割据、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全面内战等重要几个时期,受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界枪械有了很大的发展,这阶段,外国枪械流通中国种类多,枪械产地也很繁杂,另外,中国兵器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仿造能力特别强。据不完全统计,到1949年流通中国的西式枪械多达40多种,产自世界20多个国家,因此有人把近代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种类称为“万国牌”武器博览会。
  1、手枪
  比利时勃朗宁M1900 7.65mm手枪,世界上第一种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的手枪。勃朗宁M1900手枪由枪管、套筒、握把和弹匣组成,发射7.65毫米半突缘式勃朗宁手枪弹。枪管有6条膛线,导程约230毫米。套筒前端设有准星,后端有“V”形缺口照门。套筒前部有平行的上下两孔,上孔容纳复进簧,下孔容纳枪管,击针等部件在套筒后部。M1900的自动过程是: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同时也推套筒向后,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并压缩复进簧。套筒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张,套筒复进,将次发弹推人弹膛,击针尾端则被击发阻铁所阻停止前进,手枪呈待击状态。这种手枪在民国时期流入中国较多,在我国被称为“枪牌手枪”。
  日本"十四年"式手枪,中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是日本军队配发的制式武器。枪口径8毫米,全枪长228毫米,枪管长114毫米,全枪重量0.85公斤,弹匣弹容量8发,初速260米秒,有效射程50米。因为"十四年式"手枪枪形很像在中国普遍使用的德国7.63毫米毛瑟驳壳枪,而后者因有一木盒装枪,被叫为"盒子枪",抗战时期,该枪成为日军使用的主要手枪之一流入中国。
  德国96式毛瑟半自动手枪,中国人又称驳壳枪,枪口径7.63毫米,枪全长280毫米,枪管长132毫米,枪重1.16公斤,初速425米/秒,表尺射程1000米,垂直供弹匣容弹10发,使用7.63毫米毛瑟手枪弹。作为一种自动装填手枪,该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中国军队使用的主要手枪之一。
  2、步枪
    中正式步枪,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装备的制式武器。为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厂生产。该枪口径7.92毫米(中国旧称七九口径)内藏式弹仓5发,弹药7.92×57毫米,初速810米/秒, 表尺射程2,000米, 枪全长1.110米,枪管长600毫米,刺刀全长575.5毫米 全重4千克。中正式步枪抗日战争期间到到1949年,中国一共生产了大约六十万至七十万支中正式步枪,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开始逐渐被美式步枪所取代。
 三八式步枪是日本制造的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枪口径6.5 毫米,弹药6.5×50 mm步枪弹,弹仓容量5发,全长1,280 毫米,枪管长度797毫米,重量3.95 公斤,初速765米/秒, 有效射程460米,三八式步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毛瑟步枪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6.5mm口径枪弹,射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确度。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三八式步枪也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3、 冲锋枪
    1918年式柏克门冲锋枪,系德国1918年定为德军用制式冲锋枪。该枪自动方式属药筒底压式,闭锁方式,仅有枪机之重量及复进簧伸力进行闭锁,可用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方式射击。其口径7.65毫米,枪长8.20毫米,枪管长200毫米,枪全重4.32公斤,表尺最大射程1000米,初速390/秒,垂直供弹弹匣(30发)使用7.65毫米冲锋枪弹。1926年,上海兵工厂和金陵制造局开始仿制。
    1921年式汤姆森冲锋枪,口径11.43毫米,射程600米,弹头初速为282米/秒,有效射程为200米,由20或30发弹匣供弹,理论射速为700发,枪全长为813毫米,枪管长为267毫米,瞄准基线长为565毫米,枪全重为4.536公斤。该枪自动方式属药筒底压式,闭锁方式仅由枪机之重量及复进簧伸力进行闭锁,可用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方式射击。1922年,孙中山从美国购入刚刚问世不久的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30支,全部配备其卫士,其后,中国兵工厂开始仿制,并大量装备军队。 
  M3M1式冲锋枪系美国1944年装备部队用的冲锋枪。该枪为折叠式枪托(钢架),零件多采用冲、镏、焊复合工艺,自动方式为药筒底压式,闭锁方式为仅由加重之枪及复进簧伸力进行闭锁,射击方式只有连发,但熟练射手也可单发。该枪口径11.43毫米,枪管长203毫米,枪全长567毫米(行军状态)和757毫米(战争状态),枪重3公斤左右,初速280米/秒,有效射程约300米。弹匣容弹30发,瞄准基线长为276毫米,枪全重为3.63公斤(空枪重),使用汤姆生冲锋枪弹及美国0.45英寸手枪弹。1944年,开始大量装备中国远征军,1948年,中国兵工署第六十、九十工厂仿制。
    4、 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中国称赛电枪,该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并进行了原理性试验,1884年获得专利。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采用水冷枪管较为笨重,帆布弹带受潮后可靠性变差,但在近代战争中曾被普遍使用。该枪还在试制阶段时,清政府即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制造局开始引进仿制,从此,中国开始进入重机枪的制造时期。水冷式重机枪的优点是原理简单,经久耐用,因此长期在我国军队中使用。
  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全枪重9.60千克。枪管长672毫米。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00发/分。发射7.92×57mm枪弹,供弹方式20发弹匣。ZB-26轻机枪的工作原理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靠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顶部的闭锁卡槽实现闭锁。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中国自从二十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ZB-26轻机枪以后(在中国被通称为捷克式轻机枪),ZB-26轻机枪很快成为中国军队中绝对的火力支柱。中国是使用Z-26轻机枪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但采购了ZB-26轻机枪,而且大量仿造ZB-26,根据捷克布尔诺工厂历史资料,1927年-1939年间,一共运送给中国30,249挺ZB-26轻机枪。ZB-26轻机枪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估计超过10万挺,其中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39,744挺捷克式轻机枪,单单重庆的21兵工厂抗战期间就生产了1万多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太行精神进高校”主题教育活动走进山西财经大学
·下一篇: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故居馆工作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陈龙狮、田悦慧: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
·特稿: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的二等
·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建设——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
·八路军纪念馆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201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第五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美丽武乡摄影展开展仪式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举行(组图)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