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湖北关乡,当然要去湖北关。往西不远,我们就到了湖北关。湖北关位于湖北口回族乡湖北关村,东居楚,西望秦,连接鄂陕两省,守着湖北的西北大门。关口的城楼是近几年修建的,陕西一侧还在施工中。
在湖北关城楼的两侧,一边是“秦亭”,另一边是“楚亭”,亭子样式也有不同。
湖北关一带不仅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曾经活动的鄂陕边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中原突围部队的活动区域。由于鄂陕边区群众基础较好,1946年7月,我中原部队在陕西镇安县茅坪乡一带设立乡政府、组建回民支队,在湖北口回族乡的西川、桃园沟一带组建游击队,在湖北关、红岩(现已并为湖北关村)一带筹建乡政权,并深入发动群众。1947年11月17日,解放军陈谢兵团第十二旅三十六团解放陕西镇安县城后,于同月23日挥师东进进驻湖北关。但当地反动乡保武装相当猖狂,直至1950年初才被消灭殆尽。湖北口回族乡复由陕西镇安县归属湖北郧西县。
我们在返回湖北口回族乡政府的途中,年轻人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湖北口的事情。湖北口西边不远就是陕西,早年一些人从陕西那边逃难过来的,有不少是回族同胞,就有了湖北口回族乡。我问他们知道当年红四方面军突破漫川关之围后潜行三天门(关隘)之事吗!还真有知道的,他们不仅知道当年红四方面军走过三天门,还听老辈人说,红四方面军掩埋了一些不便携带的重武器和金银珠宝,解放后还悬赏寻找过。 不过,三天门那么大范围,又没有标志标记,我们就没有前往。站在省道旁边,远眺山脊上通往三天门的步行小道,也许,红四方面军就从这条小道走过。
从湖北口回族乡出发,我们要从湖北再次进入陕西境内,前往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红军乡(镇)。此次重走长征路出发前,我和苏北就商量好了,一定要到红军乡(镇)!
我们一定要到红军乡(镇)的理由很充足:一为这里是红二十五军长征期间驻留了一定时期的地方,也是红二十五军走后,留下的红七十四师坚持斗争的地方;二为这里是全国唯一被命名为“红军”的行政乡镇;三为这里有被尊为“红军老祖”的红军烈士墓;四为很少有重走长征路的人到达那里。
从地图上看,红军乡南与陕西旬阳县双河镇相邻,西与陕西镇安县接壤,北与湖北省郧西县交界,属两省三县交汇处。从湖北郧西县的湖北口乡到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红军乡,没有大道通途。我们在路边打听道路时,一辆“丰田普拉多”车上的人主动告诉我们,尽管路况不太好,途观车可以走近一些的路到红军乡,他们可以带路。于是,我们一起行进,从湖北乡政府回头一段路,驶入了路况相当糟糕的乡道。途中,我才发现与“丰田普拉多”一起的还有一辆“奥迪A6”。“奥迪A6”都敢走,我也就壮着胆子跟上。结果,不停颠簸、狂吃尘土、涉水过泥坑……,频繁踩刹车再踩油门,总算到了红军镇,远远地就看见醒目的亭、楼和纪念碑。
红军镇位于陕南安康市旬阳县东北部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的潘家河上游,镇政府驻地林家坪,距县城约103公里。它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名称命名的行政乡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率领的中原突围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二旅等在这里八进八出,浴血奋战,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镇因长眠于九龙山下碾子沟内红七十四师的两位“红军老祖”(红军烈士)而得名——
1934年12月初,红二十五军开始创建鄂豫陕苏区,并于12月底组建了鄂陕游击师。1935年2月下旬,中共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正式建立,曾辖第三、四、五、六、七、九路游击师。10月6日,鄂陕游击总司令部以及第六、七路游击师和山阳西区游击大队、豫陕游击师的四个游击大队,在商南县碾子坪正式组建红七十四师。10月18日,中共陕南特委及红七十四师与第六路游击师会合,在寻找五、七路游击师途中,经过郧西县庙川郭家沟时被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和郧西县三区队乡练发觉,尾追至九龙山佛爷庙后山梁与第六路游击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带领的二班14名战士发生激战。红军毙敌2人、伤敌数人,但高指导员和尚班长也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有说是两人被敌围困后跳崖)。在当地农民帮助下,红军烈士的遗体被掩埋于碾子沟。红军和当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高指导员懂医术,他为当地老百姓问诊治病,还曾经用嘴为一位老人吸淤排毒,深得百姓敬重,被尊称为“医官”。第二年春节,曾协助红军掩埋烈士的曹有伸等人自发行动,为烈士垒起坟台,还把自己儿子“拜寄”给两位红军烈士,更名为“红孩儿”,称两烈士为“红爷爷”,在家里堂屋供奉红军烈士牌位,每逢年节如同祭祖一般去红军墓上烧香挂纸,培土栽树。自此,民间开始就有了“红军老祖”的传说,认为“老祖”能够赐福保平安、驱邪避灾。
百姓祭奠“红军老祖”的事越来越流传,导致国民党地方政府在1939年张贴布告予以禁止,但收效甚微。林家坪的林振荣长腿疮,久治不愈,祈求“红军老祖”果然得愈!为还愿报恩,他于1946年农历八月联合几户村民,以“红军老祖香火会”的名义为红军烈士修葺坟丘,构筑拜台,立“民国得道八路军故医官之墓”墓碑。从此,“红军老祖显应”越传越远,前来红军墓烧香许愿、祈求保佑的人,远至几百里外的鄂豫陕三省民众。
在纪念馆的展室里,有“九龙山佛爷庙战斗”的示意图和简介。
解放后,旬阳县将红军烈士牺牲的地方改名为红军公社,1985年又改名为红军乡(原名丰积乡),并逐渐开始修缮和扩建,致力于打造一座集文物收藏、参观展览、宣传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地方公益性的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筹建于1976年,至今已经投入二千多万元,将“红军老祖”墓前建成了红军纪念园,有红军英雄纪念碑,有多组浮雕,有多组石雕像,有纪念亭,纪念馆设有4个专题展室,收集了红军标语、革命歌谣、红军遗物等弥足珍贵的百余件革命文物。
红军纪念园也是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入口处是石牌楼,旁边是服务站。
纪念馆的馆长很年轻,叫王登霞,她带领大家参观,首先来到“红军英雄纪念碑”前。这个碑的规模仅次于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高25米,共用石材1949块,数字都有寓意。纪念碑基座上,四面雕有九龙浮雕(隐喻背后的九龙山)和名为《足迹》的描述红二十五军事迹的浮雕。
纪念碑的后方是表现红二十五军在旬阳事迹的纪念墙(成组浮雕),分为好几个区,沿参观道盘旋而上。
其中,关于“红军老祖”墓的石刻简介:当年在旬阳根据地,牺牲的红军烈士,由当地群众主动掩埋,受到群众的长期保护。全县至今保护红军墓九座,其中,“红军老祖”墓就是旬阳人民怀念烈士、保护烈士墓的一个典型事例。墓中安葬的两位烈士,一位是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他又是医生。他为群众治病送药做宣传,老百姓称他为“德道神医”,另一位是尚班长。在佛爷庙一次战斗中,他们二人不幸壮烈牺牲。两位烈士被掩埋在这里,被后人尊为“红军老祖”。
经过浮雕区,依次是三座石雕像。雕像基座上的金属牌说明很难看清,只好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