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漠上漫卷中国红 |
2023-02-09 16:26:40 |
来源:西部决策网 |
作者:申尊敬 |
浏览次数: |
|
|
|
|
在井台上忙忙碌碌,疼得时不时猫下身子的李敏,让人心痛,让人敬重。 这一年结束后,塔中勘探开发项目部决定,以“提速最快队”的名义,重奖70592队。 回首当年鏖战急,李敏的神情里满满的是自豪:“那一年,我和我们的员工一年干了两年多的活儿。” …… 塔里木石油人和中国红的故事太多了,多得几天几夜都讲不完,有些故事明明是真人真事,听起来却感觉像传奇。这些故事和故事中人的精神,令人动容,也令人感怀。我常恍惚,是中国红照亮了石油人的精神,还是石油人的精神染红了这工服的颜色?我在长篇报告文学《家国大漠》一书的开篇词中写道:“如果你渴望正能量,如果你呼唤英雄气,如果你腹中怨念多,请听一听塔里木石油人浸满油香的传奇故事,看一看大漠里断崖上那史诗般雄壮的活剧,那里每日每夜回荡着中华民族嘹亮动人的歌吟。” 四 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来到塔克拉玛干这不普通的地方,穿上中国红,戴上红帽子,走上为国家找油找气的岗位,就是凡人投身于伟业中,他们的故事就有了特别的魅力,他们的身上也闪烁着耀人的光彩。就像一个音符,当它成为一部伟大的乐曲的一部分时,它就不再普通,因为它出彩了。 时间才过去了短短30多年,他们就让没有公路的地方有公路了,让没有绿色的地方有绿色了,让没有楼房的地方有楼房了,让没有飞机场的地方有机场了,让没有人烟的地方有人烟了......天知道他们还会整出多少常人想不出来的新奇迹! 看看这组数字吧!塔中地区现在有沙漠公路780多公里,主干道分为1号2号公路;塔中和哈得两个沙漠油田去年的油气当量合计232万吨,最高年产量合计曾达508万吨;塔中地区现有3个油气处理联合站,都是当时或现在全国最先进的设备,设计每年处理原油378万吨、每天处理天然气1006万方;还有64个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钻井队,正在沙漠腹地昼夜不停地打井找油。 还有,还有沙漠公路两旁绵延400多公里的绿化带,塔中油田里已经郁郁葱葱的几座大沙山,沙运司塔中基地百花争艳的生态园,中科院万紫千红的塔中沙漠植物园……虽然塔克拉玛干的大环境还没有大变化,但凡有“穿红衣服的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都建成了生意盎然的沙海“绿岛”。 塔里木石油人口中的塔中,就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央区的塔中油田。2015年7月,新疆且末县破天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设立了塔中镇,这是全国唯一驻在沙漠腹地的镇政府。 这一切,都因为沙漠里来了“穿红衣服的人”,因为他们在沙漠里找到了大油田。这些穿着中国红的石油人,是塔克拉玛干这个“死亡之海”的征服者,也是这个沙漠的建设者,还是沙漠环境的保护者。他们让这个荒凉了千百万年的无人区一步跨越了千万年,在公元20世纪末开始有了现代气象和人间烟火。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人们在激情燃烧的会战初期,从大漠深处悟出的人生格言,貌似苍凉,却很昂扬;有些土气,哲理很深,闪烁着塔里木石油人特有的精神之光。塔里木石油人把这条格言镌刻在一座高高的沙山上,向世人宣示他们独特的人生观和苦乐观。山下,是全世界第一条沙漠公路,无数的南来北往客,都曾经在此地欣然“打卡”。 这些年来,在找油找气的大事业中,一代又一代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身穿着中国红的工服,脚踏着荒凉的大漠,创造了沙漠的辉煌,也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辉煌。许多年轻人出了大学校门,就来到这个叫塔中的沙漠油田,这里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站,石油行业许多专家和领导干部在这里迈出了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进来时,还是一张白纸。出去时,心胸间已有了新美的图画。他们在沙漠腹地吃过苦中苦,练强了毅力,学到了本领,在这个大熔炉里化铁为钢,有的人成了钢中之钢。在那个“不是人呆的地方”,他们从苦中熬出了甜,成就了成年后的第一段华彩乐章。他们常对后来者说,身处荒凉,心不荒凉,才能创造人生辉煌,“不负时代不负我”。 每逢重要节庆日或党团活动日,塔中地区上百支队伍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先后来到塔中油田的功勋井塔中1井和水平1井遗址,还有沙漠公路边嵌着巨幅“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格言山上。在塔中油田的这些“革命老区”,老中青员工重温入党誓词,或听讲党课,或请“劳模讲劳模故事”,或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雄壮的国歌和庄严的入党誓词,在万千沙山沙谷间频频响起。漠风轻飏,这天籁般的妙音,在万千沙山沙谷间久久回荡。 鲜红的国旗和党旗团旗,还有闪闪的党徽和团徽,与石油人火红的工服在金色的沙海上交相辉映,美得很绚很绚,那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画面! 我终于明白,大漠上的中国红为什么总是那么红,原来是几代石油人的精气神浸润着它。 作者简介: 申尊敬,新华社宁夏分社、吉林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新华社首批特聘教授。著有《品悟毛泽东》《善变的中国人》和长篇报告文学《家国大漠》。《丝绸之路漫记》(合著)一书被中国史学会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图书。杂文入选《中国杂文鉴赏辞典》和《新疆杂文选》。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