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渡赤水论坛
用毛泽东得意之笔描绘红色习水的精彩未来
2010-09-27 09:50:31
作者:刘高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能够在实践中善于把集体智慧提练,把经验总结推广,及时吸取教训,迅速修正认识,使之符合当前实际。习水的建设千头万绪,习水的发展百业待兴,四渡赤水成经典,如何用毛泽东得意之笔写就红色习水的精彩未来。在此谈几点创意设想:

    一、主动作为,大步靠拢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圈。

    重庆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重庆有着丰厚的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国家试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庆模式”,重庆的红色旅游经验等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习水位于贵州北部、四川南部、重庆西部三省(市)交汇处,尤以紧邻重庆迎来天时地利的绝好发展时机。习水要有大开放的观念,用“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大思路大手笔,把习水打造成重庆市的避暑天堂后花园,采取靠得拢,跟得紧,赶得上的战术,跨越式发展的方式,在公路高速、信息高速、人才高速建设上做大做新文章。习水的发展要通过本地特色产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快速提升知名度,提速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要从特色产业,差异化入手,找到习水区域经济与重庆的互补点,以此为突破口,才能实现习水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政府主导,规划整合对接遵义红色旅游大联动线。

    红色旅游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前提性的特性有两条,一是资源的公有性;二是事业的公益性。红色旅游资源都是国家的、人民群众的,不是哪一家的,而红色旅游从本质上讲是社会公益性的,这就决定发展红色旅游更要强调政府主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所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习水所在的遵义地区拥有丰厚独特的红色资源,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是两张最著名的红色名片。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的红色旅游主题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把散在的、点状的资源连成线形成网,将遵义市、茅台镇、土城镇、娄山关、赤水河优化发展布局,紧扣主题,突出特色,开发精品线路,打造经典景区。

    旅游业具有产业高关联性、资源跨区域性、活动强流动性等特征。四渡赤水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域系统,拥有共同的红色革命历史和英雄传奇,民风、民俗、民情也有许多共同点,因此,要努力建立区域对话与合作机制,打造赤水河无障碍旅游,做到资源共有、客源共享、品牌其用、互联互动,实现共赢。

    红色旅游要有亮点、看点、兴奋点,要有感染力、震撼力、冲击力。要做到这“三点”和“三力”就要塑造红色旅游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要根据四渡赤水的历史内涵,对习水红色旅游定位、定调、定格、定特色、定水平、定魅力,要以当时四渡赤水之战为主线,对红军战斗的遗址,对四渡赤水之战的经典画面,对红军长征的文化特征,对反映当地红色历史的歌曲、舞蹈、服装、民俗,进行精心打造,使它们融为一体,以形成具有本地鲜明特征的红色文化的魅力和特色,使人流连忘返。

    比如说,到遵义习水旅游就是要打好“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这张牌。其主要文化特征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主要内容是习水土城之战、从一渡到四渡赤水等等。四渡赤水中有许多很鲜活的故事,别的地方没有,赤水河独有。许多景点还可以通过模拟,再现四渡赤水的历史情景。渡赤水河讲解员可穿当年红军制服,模拟四渡赤水之战,再现当年的战争情景,让“炮声”响起来,不要只让游客看复制的锈迹斑斑的“炮”。再比如,在当年的渡口,让游客模拟当年的船工或红军渡河,游客会很感兴趣。触景生情,历史画面再现,经典画面再现,使人们受到教育,受到洗礼,体验激情,觉得到习水不枉此行。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工农红军万岁——祝中国红军节诞生
·下一篇:四渡赤水: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期间开国元勋后代和将帅后代在贵州习水参观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组图)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在贵州习水隆重开幕(组图)
·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何小文: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特稿: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特稿: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李学叶: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特稿: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