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西渡赤水,野战军必须在拂晓前架好浮桥。而赤水河在这一带窄处有七八十米,宽处二三百米,最大水深十多米。要在一夜之间架起能渡几万人的浮桥,实非易事。周恩来亲临现场勘察,部署指挥架桥,一夜之间,一座能同时通过三路纵队的轻便浮桥出现在赤水河上。与此同时,朱总司令指挥部队在浑溪渡口夺得了敌人的一座浮桥。右纵队在猿猴渡口强渡成功。
1月29日,红军三路纵队全部渡过赤水河。并破坏了两座浮桥,等追敌来到赤水河后,进入了长征中的又一个省份——四川。四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这里军阀派系林立,有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的保定系;有刘湘、李家钰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班的速成系;还有杨森等。各派军阀拥有的军队及地方保安团队总数约五六十万,在各省军阀中,数量占据首位。
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南部后,刘湘决定开放四川门户,允许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入川。另外,他决定采取“北守南攻”的方针,即对红四方面军取守势,对立足未稳的中央红军取攻势。并任命四川预备军总指挥潘文华为南路总指挥,在川南严密防堵,企图把战争捡到省外去打。
在中央红军北进途中,不断遭到敌人顽强阻击。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分析敌情,认为继续北上硬攻,正适合于敌人歼灭我军于长江以南的战略目的。于是,毅然改变进军方向,改向敌人设防薄弱的云南省扎西前进。
2月3日晚,朱总司令发布了全军由继续准备北渡长江改向扎西前进的战斗号令。
但是,中央红军向扎西集结的过程,是一个转变战略方向的过程,也是一个排除内部干扰的过程。
2月8日,红军各部主力先后到达滇东北扎西地区集结。9日中央军委也进驻扎西县城。并在扎西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战略方针等问题。
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发言,他首先分析了土城战斗失利的三条主要教训:1、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4个团,实际上是6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2、轻敌,对刘湘的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太低了;3、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毛泽东同志总结的这三条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之后,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四川的追兵几乎全部西向;滇军主力则拼命阻止红军入滇;薛岳部与我军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应寻找有利的战机,乘黔北比较空虚之机,发挥我军运动战特长,去主动消灭敌人。毛泽东提出了“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战略方针。与会同志一致同意毛泽东的主张。
红军进入扎西,蒋介石和川敌突然失去目标,一时不明红军去向。后来,当蒋介石获悉我中央红军主力进入扎西地区的消息后,急忙调整战略部署,以湖南军阀何键为第一路军总司令,主要负责“围剿”红二、六军团,并抽部分兵力参加对中央红军的“追剿”。任命云南军阀龙云为第二路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专门负责对付中央红军;以甘肃军阀朱绍良为第三路军总司令,负责对付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十五军。
蒋介石企图以几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压迫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和以西地区,“一网打尽”。
正当敌人从四面八方向红军扑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出敌不意,挥戈东进,重返贵州,打乱蒋介石的部署,把敌人纠集起来的几十万大军,甩在川南和滇东北扎西周围一带。我军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矛头直指黔北王家烈部。
为了贯彻党中央和军委新的战略意图,军委决定以红三军团及红一军团一部组成左翼队,经扎西,双河场向摩泥前进;由军委纵队及红一军团主力组成中央纵队,经大河滩、石坎子向石厢子及其以东地域前进;以红五、九军团为右翼队,佯攻和迷惑滇敌,担任掩护我野战军主力向东南转移的任务,然后向水田寨、水潦前进。
全军根据军委的部署,于2月11日开始向东南方向转移,并于14日先后进抵古蔺营山、摩泥、黑尼哨等地。
2月15日20时,军委发布了《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指出:“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定先由林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分向桐梓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梓进攻而消灭之。”
红军回师东进,大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之外,他对红军此举的判断是:似有取道川黔边界往酉阳、秀山与红二、六军团汇合模样,据此,他令王家烈亲率所部,在松坎以北、赶水之线堵截。
这一次蒋介石的判断是错误的,在兵力部署上就更是一个错误。红军挥戈东向,回师黔北,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就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不得不承认,红军从此“忽进忽退,一再回旋,使国军(指国民党中央军)迷离倘侊,摸不着企图之所在。”
正当敌人对红军的行动企图捉摸不定之际,红军野战军已调头东转,在敌人的大军中穿插而行,直指赤水河西岸。红一军团前卫二师于2月18日下午2时控制了赤水河西岸的太平渡渡口,并架好了浮桥。翌日,红一军团在太平渡全部顺利地渡过了赤水河。随后,毛泽东随军委纵队来到渡口。他看着咆哮着的赤水河,浮想联翩,革命的道路多像这迂回奔腾不息的江水!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总是呼啸着穿过刀劈斧剁般的峭壁,顽强地向东奔去。
红三军团在二郎滩方向通过激战,于19日渡过赤水河。20日,红九军团也在二郎滩渡过了赤水河。
红军在军委规定的“最迟要在20日夜晚及21日上午全部渡河完毕”的时限内全部渡过赤水河,进到了敌人力量最薄弱的黔北地区,进一步的主要目标,就是桐梓和遵义。
欲取遵义,必先占领桐梓和娄山关。桐梓是大门,娄山关是二门。为了打好这一仗,毛泽东亲自做动员报告,发出了消灭周浑元、吴奇伟纵队的号召。军委决定兵分两路向桐梓进发,要求“我一、三军团应日行70里左右,用4天行程逼近桐梓,期于25日会攻桐梓,并准备沿途遭遇黔敌。”
红一军团前卫于24日晚到达桐梓,并立即展开攻城,不到两个小时,守敌即离城向松坎方向逃跑。红军占领桐梓,切断了黔军的南北联系。
桐梓被红军攻克,王家烈慌忙向薛岳求援,以保遵义无忧。薛岳原先估计中央红军是东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或绕道黔东空隙地带南下迂回攻击贵阳。因此,他把中央军主力配备在贵阳及乌江南岸地区,确保贵阳,相机出去。这时,他接到王家烈的告急电报,又接到蒋介石必须确保遵义的命令,立即命令吴奇伟纵队火速北渡乌江,增援遵义。同时,令周浑元纵队向遵义靠拢,会同吴奇伟纵队增援遵义。
我军进占桐梓,军委即发出了“乘虚占领娄山关,以便我军以后作战和转移”的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