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委扩大会议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小河村河滩石窑院外面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中外研究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史专家都认为,这次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召开的高干军事会议,是中共党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眼下,齐心同志来到了当年开会的地方。石窑和院子依然如旧,当年搭棚的那棵老槐树已经不在,原址上长出了一棵小槐树。据村里老年人回忆,当时天气很热,开会的人又多,没有一个适当的会议室,周副主席就提议在院子里,依着这棵大槐树搭了个凉棚,放上桌椅,就成了很不错的会场。
这个回忆显然又是一个版本。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次至关重要的会议的确是在“凉棚”下召开的。人的记忆,往往是即可靠,又不可靠。同样的一件事情,今天发生,明天让几位当事人来回忆,也会不完全一样,因为人处的角度不完全一致,所关注的现象也就不会相同,反映在记忆之中,就会有所不同,更何况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而艺术的逻辑推断和合理想像,往往更接近于真实。值得提到的是,小河会议召开二十多天之前,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主席党中央指示,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12万余人,于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发起了著名的鲁西南战役,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毛主席运筹帷幄的重要一着。没有这一着,当年也就不会有小河会议了。同时这也是毛主席冒险留在陕北的一个重要伏笔。就是要让敌人无法从陕北以至西北抽出手去支援鲁西南。这也才有周恩来在小河会议上总结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取得的成绩,在分析敌我双方力量消长趋势时,自信地指出:“敌军在建制、人员、武器等方面,都损失了约三分之一,战斗力已大大削弱,这为我们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参加会议的除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外,还有从前线和各地赶来的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贺龙、林伯渠、陈赓、王震、李井泉、王铮、张经武、马明方、贾拓夫、杨尚昆等,共18人。
齐心老人不止一次听习仲勋深情地回忆这次会议的情形。他说,会议期间,毛主席几乎每天讲话,讨论的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总结前一年(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的战绩,着重讨论了军事计划和地方工作。会议根据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认为对蒋介石的斗争用5年来解决是有可能的,同时对军事方面作出了几条决定:一是改变原定陈赓、谢富治纵队西渡黄河进入陕北作战的计划,决定陈谢纵队挺进豫西,协助打击胡宗南部,并协同刘、邓大军经略中原;西北野战军发起榆林战役,以配合陈谢南进。二是晋绥军区重新并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陕甘宁和晋绥两个解放区的地方武装。同时由贺龙领导两区的地方工作和财经工作,加强陕北战场的后方建设。三是由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王震、刘景范组成西北野战军前委,彭德怀为书记。
彭习并骑跃陕甘
在战火纷飞的一年里,西北野战军可谓战功卓著。习仲勋与彭德怀并肩作战,率领西北野战军,按照毛主席党中央的战备部署,连打胜仗,把敌人拖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习仲勋在野战军行军作战紧张的战斗环境中,除了做军队政治工作,协助彭总负责作战指挥外,他还密切关注着地方工作。他像永远不知疲劳,每到一个地方,住房还没找好,就到群众中去了。不是找基层干部座谈,就是向群众作调查研究,有时还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参战支前,坚持生产,克服困难,支援前线。特别是在战斗初期,敌强我弱,敌人来势汹猛,陕北群众中弥漫着恐惧心理。对战争前景担忧。习仲勋在陕北群众中很有影响力,他走到哪里,身边都会围上一堆老乡。男女老人都争着问长问短,反映情况。习仲勋就抓住这种机会同地方基层干部一道做群众工作,也了解敌情动态,宣传解放军打胜仗的消息,增强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例如:“毛主席还在陕北”这个消息,就是他故意流露给群众,稳定了人心。一次,看到这种情况,彭德怀就对身边人说:“你们看看,习书记担任着那么高的职务,却没有一点官架子,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就这一点,也够我们好好学习的喽!”说着也挤进人群,站到了习仲勋身边。习仲勋立刻把彭老总介绍给大家。彭总大名鼎鼎,许多群众只听说过,没见过,这回见了,都高兴地争着同他握手。还有的端来热饭要他吃。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家喻户晓。彭老总多次在领导人之间和会议上,以欣赏的语气说:“习仲勋是边区的群众领袖,他与边区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同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部队有他担任政委,就是如虎添翼呀!”
歌曰:
金风一路盘高塬, 满眼繁花至靖边。 梦里小河长流水, 面前凉棚仍开谈。 将士御敌千辛苦, 领袖转战万险艰。 刘邓挺进鲁西南, 彭习并骑跃陕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