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在杨家沟“新院”坡下“旧院”中的一间平房中正式召开。出席会议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林伯渠、陆定一、习仲勋、马明方、张宗逊、张德生、李井泉、李维汉、谢觉哉、王维舟、赵林、王明、甘泗淇、李涛、等19人。三间打通的房子里,摆着二十多条凳子。大家亲热地围坐在一起,喝茶抽烟,听毛主席作报告。
“……义合会议好比一河水,这河水十个浪头有八个是好的,但没有解决好中农和中小资产阶级的问题,发生了偏向,那么这两个浪头就是不好的。”
习老经常回忆毛主席的这段话。“毛主席讲话,从来就是这么旗帜鲜明,成绩就是成绩,缺点就是缺点,从不含糊。”这就是毛主席对西北局土改工作的评价,主要是表扬也有批评,习老总是念念不忘。
中央杨家沟十二月会议,被称之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军事方面,毛主席总结了18个月的战争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经济方面,毛主席明确宣布了“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政治方面,重申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它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眼下,齐心老人站在毛主席用过的书桌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就是在这张普通的书桌上,毛主席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她想象着当陕北大地冰封地冷、寒风凛冽的静夜里,毛主席伏案写作,直到天明。四个月,120个不眠之夜,杨家沟的新院窑洞,又像延安枣园、杨家岭的窑洞一样,灯光总要亮到天明。在这里毛主席写了十多篇著作,收入“毛选”四卷的就有11篇。
毛主席说:“这是一次很成功的会,20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米脂杨家沟,是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1948年3月21日,毛主席、周恩来率领中央前委机关人员离开了杨家沟,23日经吴堡县岔上乡川口村渡过黄河,从此,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马明方故里一家岔 由杨家沟返回米脂县城时,路过一个小村庄叫一家岔。村庄对面的半山上,孤零零地修了一院地方。当地的同志说:“这个村子就是马明方的家乡,半山上那一院地方,就是他的故居。”齐心同志听得,立即请求停车说要看一看马明方同志的家。马明方同志也是西北革命的有功之臣,1935年前后,习仲勋担任陕甘边苏维埃主席时,马明方担任陕北省苏维埃主席。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有一张他们两人在瓦窑堡的合影照片。两人相视而笑,显得十分亲热。马明方建国后曾担任陕西省委书记、西北局和东北局书记、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他同习仲勋长期合作共事,是一位谦虚谨慎、正直坚定,在西北地区干部群众中很有威望的好同志。
近年来,故乡的人民和亲属为了纪念他,将马明方的故居整修一新,挂上了“马明方故居”的牌子。村中还修了一所“马明方小学”表示对他的纪念。
齐心老人站在路边,久久地凝望着半山上的马明方故居,深有感触地说:“对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李自成行宫 由杨家沟返回县城,已近中午。齐心老人不顾疲劳,兴致勃勃来到李自成行宫参观。
“行宫”始建于李闯王打进北京之后。据说,闯王李自成在北京宣布登基不久,就派他的侄子李过回乡修造行宫,为他将来衣锦还乡做好准备。可惜好景不长,他只做了几天皇帝,就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赶出北京。从杨家沟返回到李自成行宫,从那简单的石室和简朴的陈设到这繁复的甚至是富丽堂皇的石雕建筑,毛泽东与李自成,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与一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形成了一个极其明显的历史反差。一个是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征战,进入了北京金宝殿,由戎马倥骢到锦衣玉食,一个同样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征战,眼看着胜利在望,可李自成却想着派自己的侄子回到家乡大兴土木修行宫,准备衣锦还乡省亲耀祖,毛泽东却想着如何把封建地主手中的土地分给农民,让天底下所有的劳苦大众都分享到革命成功的胜利果实。结果一个虽然建立了全国政权,可这所谓的政权,都像是空中楼阁。一个却在尚未夺取全国政权时,就想着联合全国的工农兵学商,各届各方各族人民,形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政权,建设人民民主的新政府。这是怎样的不同,这是怎样的完全两样的境界与胸襟。同在米脂县境内,从杨家沟新窑院到米脂城内的李自成行宫,也就四五十里的路程,不同的两段历史,永远地定格了下来。把截然不同的历史信息记录并传达给每一位来访者。而齐心老人一行,又是多么特殊的一个团队。大家在两个不同意义的历史遗迹的踏访中,感受着不同的历史、不同人物与不同结局的历史事实及其人物的精神世界。历史往往以惊人的相似,告知人们深刻的哲理。齐老在李自成行宫,深有感触地说:“李自成要是有毛主席这样的理想和信念,那可真就伟大了。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重写。当然我们这样要求,就是对古人的苛求。毛主席当年在延安时看了写李自成事迹的小说《永昌演义》和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很受启发,在许多时候都教育全党,要警惕胜利后骄傲的错误。可见李自成的失败教训,对新中国的诞生和政权的巩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他本人万没有想到的一种历史贡献。”
然而无论如何家乡的人民对李自成还是热爱的,为了纪念他,也为了保护这座精工修造的古典式建筑,便将“行宫”改为“庙宇”,方才得以保留。其实大约是清朝当权者对李家也并无多大仇恨。其实应当感谢,因为没有李闯王的战绩,明王朝可能还不会那么快灭亡。总之,清朝政府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才使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成为陕北一处重要古迹。
这里其实也是一座陕北石雕艺术的宝库。行宫之中,墩、桩、基、墙、栏、柱、梁、坊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以当地雕工精细的石材修造装饰。蟠龙踞狮五稷六兽随处可见。一进山门,就是直上直下的近百层台阶。台阶尽头才是正式的宫门,石门上方镌刻着“李自成行宫”几个大字,黑底白字格外醒目,据说是民国本县一位叫李成藻的老先生手书。游客至此,可以拍照留念。有人劝齐老在此照个相,就不上去了。齐心同志坚持要上,硬是一步一步登了上去。行宫的主体建筑为三座四合院,依山势成阶梯式相连。每院都有厢房耳屋和上房大殿。院与院之间,有长廊相通,使得整个建筑浑然一体。齐心老人走进前院,站在森然的古柏林荫之下,听讲解员讲述行宫的建筑和历史。方知这不仅是一处古迹,还是革命旧址。当年陕北闹红、三民二中闹学潮都曾经在这里秘密聚会。如今前院两边厢房是古代文物展览,上殿是李自成生平与事迹展,中院是旅游品销售商店,后院则是米脂县革命英烈和巾帼风采展。齐老一院一院仔细看过,特别在巾帼风采展室,看得时间最久,看到了熟识的人的遗像,如杜斌丞的女儿杜瑞兰等。
歌曰:
殊世米脂养朱颜, 此地巾帼赛貂蝉。 永昌春秋不足道, 烈士英魂兴铁澜。 躬行民主不掺假, 精兵简政出高贤。 巨臂一挥乾坤定, 转折伟大乃空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