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正文
第六章:白色恐怖下的红色摇篮
2013-09-04 11:16:06
作者:忽培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在米脂县招待所用过午餐,稍事休息之后,齐心同志一行又朝榆林进发。又令人想到“马不停蹄”这个成语。

    公路两边是平畴沃野。由于有无定河水灌溉,庄稼长得特别茂盛。满目碧绿,应接不暇。山丘越来越低,河川越来越宽,天空变得高远朗然,使人心情突然为之一振,奔波疲劳的倦意顿失。齐老伏在窗上,欣喜地注视着行人、村庄、树木和庄稼,注视着静静的无定河和河川上空成群飞舞的野鸽,注视着沙山、远天和一朵朵飘动在淡蓝天空的雪白的云团。古老的榆林城,就镶嵌在这如画美景之中。渐渐地,路边出现了一方方翠绿色的稻田。浅翠与碧绿相间,水色与天光相映。一行行整齐的毛头柳列阵把田野描画成方格,像一幅清心悦目的水彩画图,令人心旷神怡。也就在这时,古老而又年轻的榆林城出现在你的视野之中。

    塞上明珠榆林

    榆林古城坐落在毛乌素沙漠的南沿,榆溪河东岸。老城周围古老的城墙还基本完好地保留着,在夕阳西下,晚霞涌金的时候,城墙垛口相连,镝楼高耸,越发让这座边塞重镇显示出它的古老神奇和雄浑多彩的魅力。齐心老人兴奋地说:“榆林不愧为塞上明珠。”

    汽车沿着一条新建的大街北行。路东是老城,路西是西沙新城。两旁路灯高耸,大楼林立,一派现代都市的景象。古城外面的莲花池如今是一座公园。榆林宾馆就在距公园不远的北门外面。将新城与老城分割为二的榆溪河源自沙漠深处,水质特别好。不光是用以做豆腐最佳,就是洗漱饮用,也是难得的好水。因此,街上的行人,甚至花甲老者,皮肤都是白净,年轻姑娘一个个就更是粉白细嫩,故称之为“桃花水”。榆林不光水好,茶饭也有特点。齐老下榻的宾馆,饭菜也是以地方风味小吃为主。与延安等不同的,是汤做得特好,而以三鲜烩粉汤最甚。清淡素丰,最适于老年人食用。齐心老人喝了一碗,竟然又要一碗。从前在绥德,粉汤的做法也是这样,豆腐、粉条、油炸土豆,再配以木耳、黄花、海带、瘦肉丸子,红烧猪肉切成薄片儿配以葱花蒜苗,各样都不多,但用料讲究活鲜精细,味道爽口绵长。这种饭食的朴素亲切,很有点榆林城的风格。艺术也是一样。当晚在西沙一座专用的演出场所,观看民间艺术团体演出。节目统统是地方特色,有秧歌舞,有二人场子,有民歌清唱,也有唢呐独奏。有一位走二人场子的“女”演员男扮女妆,年龄已是七十多岁,但扮相,身段,走步,娇艳妩媚的姿态,全然是二八佳人模样,全场为之轰动,演出推向高潮。

    彭德怀两次打榆林

    解放战争时期,榆林作为国民党在陕北的中心城市,在战略上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占领榆林,就等于控制着陕北,而且守护着晋绥和北平。当时坐镇榆林的是国民党晋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管辖的部队有第22军(86师、新编11旅)和胡宗南部整编28旅以及部分保安部队,总共一万五千余人。1947年8月6日,彭德怀、习仲勋按照毛主席的部署,率领四万五千余人,第一次围攻榆林。彭德怀部兵临城下,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坐卧不安,他也看出了中共的意图,榆林的存亡,关系到整个西北和华北的战局。榆林不保,则宁夏孤立,北平与张家口也不得安稳。占领延安的胡宗南部也会失去北边的作战配合。为了确保榆林,蒋介石匆忙飞抵延安督战。蒋介石到延安后,一面命令榆林邓宝珊部固守待援,一面命令胡宗南急调在安塞、志丹等地的整编第一军、第29军、共八个旅六万余人,分两路向绥德、佳县方向急进,另以整编36师两个旅组成援榆“快速兵团”星夜驰援榆林。蒋还特令整编36师师长钟松率部于 8月11日进抵榆林城。蒋介石的目的是既解榆林之困,又要剿灭西北野战军主力,甚至还想活捉转战陕北的毛泽东等。可见这打榆林竟成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一场军事更是智慧的较量。蒋先生万万没有想的,他的这些孤注一掷的调兵遣将,正进了毛泽东为他安排的圈套之中。他万万没有想到,当胡宗南的全部主力被牢牢地吸引到榆林方向,连蒋介石本人也被调到延安的当天(1947年8月7日),正是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的战略突破。蒋介石一下傻了眼,同时,彭德怀来了个撤围打援,在米脂沙家店一仗消灭钟松部,毛主席高兴地说:“沙家店这一仗确定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打了这一仗,就过了山坳了。”

    第一次打榆林,西北野战军歼敌三千余人,伤敌千余人,解放了横山等广大地区,使榆林成为一座孤城。当时毛主席住佳县神泉堡,为了保证安全,彭德怀再打榆林。当时已是十月底天寒地冻,守军九千余人,蒋介石又调了宁夏马鸿逵三万骑兵增援,彭老总又来个围点打援,在元大滩埋伏重兵。蒋介石调动空军,空投军需给养,并对围城解放军狂轰滥炸。榆林守城的邓宝珊,一面搬来傅作义援兵,一面命令向城墙泼水冻冰阻止攻城。虽躲过一劫,但却元气大伤。以后邓投诚,建国后被任命为甘肃省主席,彭老总很有看法,但也没有办法。只是见了邓宝珊就想发火。可见毛泽东是肚量大如海,把敌方的军官都变成了我们的省长。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只有中共做到了。

    兵家必争之地

    榆林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最初只是绥德卫的一个屯所。成化七年置榆林卫,成化九年修筑榆林城,将绥德镇由绥德迁至榆林,称榆林镇,后经过三十余年间较大的扩建,才最后成形。围城在榆溪河之阳,故史称“三拓榆阳”。到了清同治年间,由于北城墙被流沙积压,逐将北城向西南回缩,最终成为了今日的形致。榆林城作为军事重镇历经战火,1643年李自成起义部将李过、刘芸亮率十万大军攻榆林,由于三边总督洪承畴有防备,加之大雨倾盆,故未攻克。此后再攻,总兵弃城逃跑,城内六位曾任过总兵的武将联手抗击,双方激战六天起义军由南城攻入。榆林城内外古迹颇多。以星明楼、凌霄塔最负盛名。星明楼座落在城内南街,俗称鼓楼,为三层木楼,斗拱叠接,飞檐外翘,颇为壮观。凌霄塔座落在城外南山之巅。塔为砖砌13层八角空心结构,飞檐高耸,风来铃吟,燕雀环飞,悠然成韵。登塔俯视,古城尽收眼底。当时随齐老走过星明楼遥望凌霄塔,老人家不胜感慨。从四十年代到陕北,榆林这个名称,不知听到多少遍,可就是没有机会亲近。没想到这把年纪,还得于亲见这古城风貌,感受着塞外明珠的奇妙风采,真是恍若梦中,感奋不已。路经著名的榆林中学门口,齐老深情地说“这可真是一所名校,杜斌丞先生担任过校长,王森然先生在此教过书,而刘志丹、曹力如和王子宜他们都是榆中的学生。这个学校,这座城市在当时可以说是白皮红心,是白色恐怖下的红色摇篮。”

    是的,齐老讲得对,旧社会,榆林虽然长期被军阀井岳秀盘踞,但城东南角上的榆林中学,却像绥德师范一样,是陕北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上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和倾向革命的开明校长杜斌丞及进步教师王森然等,在这里组织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开办贫民学校,开展反封建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声援“五卅”运动。刘志丹、郭洪涛、王子宜等都是在这里加入党组织的。榆林的第三监狱,曾关押过我们的同志。著名共产党员白明善就英勇牺牲在这里。当时,作为陕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榆林虽然在反动军阀井岳秀统治之下,但由于共产主义思想的秘密传播,又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进步文化气息的塞上革命名城,许多西北著名革命家的名字,都同“榆林”连在一起。
 
    巍巍镇北台
 
    榆林作为明代长城九镇之一,城外有著名的“镇北台”。台于城协手联诀,依长城而凭险势,牵黄河以携大漠,可谓是东扼雁朔、西卫宁夏、南蔽秦陇,北接河套。历来有重兵屯守,如今则为重要古迹和旅游景点。

    榆林城紧靠毛乌素沙漠南沿。古长城沿着沙漠由东至南蜿蜒而去。镇北台就是矗立于榆林城北红山之巅的一座巨大的长城烽火台。

    夏日晴朗的日子。齐心老人驱车登上城北高高的红山南望,榆林城尽收眼底。城中遍植树木,只见一片绿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原先光秃秃的沙丘,如今山上绿树成林,鸟语花艳,成了市民理想的休闲之地。北望则大漠无际,稻田绿树与碧水相映,风光格外迷人。但觉一阵清风从广阔的塞外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古砖砌筑的高大的古台保护完整,台巅彩旗猎猎,高入云端。齐老在台前留影,心情格外愉快,咳嗽的毛病也一时不知去向。

    “榆林治沙的成绩可是不小”。她曾经读过刘志丹1922年在榆林中学上学时写过的描述榆林城的一首诗:

    “城北一片黄沙扬,
    城南堆堆黄土梁。
    长夜寒歌多悲切,
    但见月光冷又凉。”

    如今,面对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齐心同志深有感触的说:“习老一直关心着陕北的绿化问题。有一次,他听到广播里报道榆林治沙成绩大,高兴得不得了,说,在沙漠里栽稻、植树,真正是奇迹。现在我看到了奇迹。果真名不虚传。榆林的干部群众可真了不起,毛主席诗词中有‘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人民就是这样改天换地的英雄。”见有记者在拍照,她说:“照一张沙漠绿洲的景象吧,我回去要拿给习老看,让他也分享一下榆林干部群众‘人定胜天’的快乐。”

    在登上镇北台时,齐心老人又一次想起了刘志丹。 1922年,他在榆林中学读书,也曾经同学友一道,登上过镇北台,还留下了一首珍贵的诗篇,抒发了立志革命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红石峡急流直下,
    镇北台狂风高旋。
    看长城内外破碎,
    重收拾有待吾辈。

    刘志丹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首诗歌,可见他的文才与思想境界和文学功底。如同少年毛泽东一样,充满了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齐老对志丹烈士的诗,十分的喜欢。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七章:无定河畔写春秋
·下一篇:第四章:先守南大门后守北大门
·习仲勋和常香玉:中共领导人同艺术家友谊的典范
·《习仲勋在长葛》一书出版发行
·习仲勋的担当与广东改革开放
·韩英伟: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听他们讲习仲勋的点点滴滴
·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题词:“怀念
·毛泽东主席为受表彰的时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专员兼警备一旅政委习仲勋同志亲笔题词:
·习仲勋为陕西西凤酒题词:“陕西西凤酒好”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