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次来到首都的人来说,除了故宫、万里长城等著名景点,在北京百里长街上,还有一座神圣到不可错过的建筑,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作家冰心是这样形容的:“走进人民大会堂,使你突然地敬虔肃穆了下来,好像一滴水投进了海洋,感到一滴水的细小,感到海洋的无边壮阔。”
而这也是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
这座1959年竣工的建筑,从建造开始,便牵动了许多的心,毛主席更是时常督促着人民大会堂的建造。
1959年9月9日,人民大会堂一建成,毛主席就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他时不时地点点头,突然被天花板吸引了注意力,笑道:“这是谁的主意呀?”
毛主席究竟看到了什么?天花板的设计又是谁做的?
谈及人民大会堂的建造,那肯定离不开毛主席。最早提出建造,一个容纳万人的大礼堂,就是毛主席。1945年时,毛主席在七大上,就提出希望革命胜利之后,可以建造一座万人大礼堂。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58年8月,中央才在会议上通过决议,表示要在建国10周年的时候,在北京建设一大批重点工程,位列第一位的就是建造一座“万人大会堂”。
得到这个消息后,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副市长的万里,在市政府召开了会议,讨论建筑万人大会堂的内容。为了建造好这个万人大会堂,与会人员认为,不仅应当广泛征求设计意见,而且还要到其他有经验的国家,进行考察。
北京市政府采纳了与会人员的意见,一边让规划局派人到苏联考察,一边向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发去邀请电函,并成立了一个国庆工程设计领导小组,以及大会堂设计组。
不久之后,规划局做好了考察,并做了报告。与此同时,大会堂设计小组也在极短的时间内,选出了8个设计方案。
不过别看这8个方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选出来了,但实际上,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先后提出了84个平面方案,以及189份里面方案,为了挑选出最合适的方案,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争论。
比如,大会堂的正门中心,要不要正对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大会堂的高度要不要超过天安门等。好在这些问题,在周总理等领导的过问下,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决。
随后,在汲取了8个设计方案的优点,以及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规划局,各自做了一个综合方案。
1958年10月23日,经过讨论,中央最终选择了北京市规划局,做出的综合设计方案。同年10月25日,施工指挥部进行了战前动员,工人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三天后,天才刚刚亮,北京市其他地方都静悄悄的,但大会堂的施工工地,已经是一片沸腾了,机械挖土声、人工挖坑声,以及工人之间的加油声,交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优美的歌声。
大会堂施工现场
根据设计方案,大会堂的整体比故宫面积还大,仅大礼堂本身就长60米、宽76米、顶高45米、净高33米。宴会厅除了可以容纳5000多人的本厅之外,还有交谊厅、小宴会厅,两层挑台,分别外挑29米和22米,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在国内非常少见,甚至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由此可见,想要建造这座万人大会堂,有多么的困难,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工业水平还不是很高,很多高精尖技术都还没有,这就让建造过程更是难上加难,但施工人员却完全没有被困难吓倒。
在那寒风呼啸的冬夜里,工人们在深大9米的基坑里干活,手常常被冻得毫无知觉,但他们依然马不停蹄地在施工。
在建造开工较晚的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时,由于时间比较急,现场68人组成一个钢筋连,三班日夜奋战,不顾不顾北风呼啸,苦战9个日夜,最终完成了680吨钢筋的绑扎任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在工人奋战于建设第一线的时候,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也没有闲下来。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都全程监督,要求北京市委书记经常去做汇报。1958年12月初,中央还开会正式讨论了这项工程。
其中,中央最关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当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听到安全问题的传闻之后,他是辗转反侧。
在这个深夜,周总理急忙找来万里等人,听取大会堂的建造报告,并叮嘱道:“千万要抓好大会堂的结构安全问题,这是头等大事,不能马虎。”
不仅如此,周总理还亲自查看,建造大会堂所用的材料,不允许出现一点材料问题和施工问题,并指示表示,大会堂不仅要好、要美,要有自己的风格,更要安全,它的寿命起码要不少于350年。
1959年9月9日,这座万人大会堂终于建造完成,从1958年10月到1959年9月,仅仅历时10个月,复杂的大会堂便建好了,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听闻大会堂已经建好,毛主席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于是便在万里的陪同下来到大会堂工地。毛主席看着眼前的建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随即问道:“你们现在怎么叫这座建筑?”
万里回道:“一般叫‘大会堂’或是‘人大会堂’。”毛主席听了,表示这是人民建造的,是属于人民的,就叫它“人民大会堂”吧!于是,就这样万人大会堂有了自己的名字。
从人民大会堂回到中南海后,毛主席依旧睡不着,就这样一直睁眼到天亮,第二天一大早,主席在万里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了竣工完毕的人民大会堂。
毛主席笑着与参与这项工程的工人一一握手,而看到毛主席,工人们都十分兴奋。在众人的环绕中,毛主席穿过宴会厅,走过大礼堂,走上了主席台,看了一圈整个会场,抬头看到天花板的时候,突然笑道:“这是谁的主意啊,很不错!”
说着,毛主席的手便指向了天花板。众人抬头一看,就发现天花板上,镶嵌着的葵花向阳灯,现在灯开着,就如同那漫天星辰似的。万里收回目光,对毛主席说道:“主席,这是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来建造的。”
当时,在选定设计方案后,不少建造师觉得大会堂净高33米,太高了一点,人站在里面会显得很小,但如果降低一点,再加上两层挑台,又会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在了解到这一点后,周总理说:“我们站在天底下觉得天高,站在海边不觉得水远。”随即他表示,是不是可以在大会堂的灯上做些变化,不要做传统的灯,而是做好协调,设计成水天一色的风格,这样就可浑然一体。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工作人员最后设计出了,现在毛主席看到的天花板:中央位置为巨大的五角星灯,发出70道光芒,周围是40片葵花瓣、500个满天星,以及三层水波形灯槽。
而那些灯象征着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而那些水波则代表着革命的事业一浪高过一浪。
听到万里说出天花板的设计者,是周总理后,毛主席会意地笑了,他与周总理共事了这么多年,自然也了解周总理的用意。毛主席又抬头看了几眼天花板,边看边点头。
随后,毛主席便从大厅走了出来,来到迎宾大厅时,看到那个空白的墙面,又问这里要挂什么。工作人员表示,要挂一副以“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的巨幅国画。得到这个回答,毛主席显得十分高兴。
很快,毛主席便视察完了人民大会堂,一路上他都是春风满面,是呀,在很久之前,主席就曾说过,革命胜利后,要建一个容纳万人开会的大会堂,现在语言成了现实,他怎么会不高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