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罗雄(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正文
伟大的探索者 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同志的历史功绩
2014-02-14 11:04:18
作者:罗雄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四、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毛泽东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新的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主席;刘少奇任军委副主席。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担任中共中央的主席,刘少奇第一次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这次会议实际上组成了以毛泽东为第一把手、刘少奇为第二把手的新的领导格局,标志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形成。
 
  中国革命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中国化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刘少奇自觉地担当起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重任,为此作了巨大努力。

  1943年7月4日,刘少奇为纪念中共成立22周年写了《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提出:“一切干部,一切党员,应该用心研究22年来中国党的历史经验,应该用心研究与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及其他方面的学说,应该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并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去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1]。这篇文章把认识、宣传毛泽东及其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已经有了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思。

  1944年5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定由刘少奇在七大上作组织及修改党章的报告。1945年5月14、15日两天,刘少奇向中共七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阐明了将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写入党章的必要性和权威性。他指出,新党章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工作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用以解放自己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与政策”[2]。他同时说明,这一条已经成为党规党法,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他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遵循毛泽东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个党员的职责。”[3]

  刘少奇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准确、科学的定义。他在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的总的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或者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4]。这一经典性的表述,至今还在使用,充分显示了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刘少奇的报告从9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当时全党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最高水平,在毛泽东思想史上有划时代意义。它为干部群众理解和领会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基础,推动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统一起来。几十年来,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新的论著层出不穷,但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的论述,今天仍未过时。

  五、抗日战争胜利后,及时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调动10万军队先机进入东北,并部署在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根据地。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指挥了先机东北的战略争夺。9月7日,刘少奇指示华东局立即抽调一批东北籍干部派往东北。9月11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下达命令:山东分局抽调4个师12个团共2.5万至3万人,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9月15日又下令:从华北、华中选调100个团架子的军事干部,迅速前去东北。9月17日,刘少奇起草中共中央致重庆中共谈判代表团的电报,提出: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提议新四军江南主力立即转移到江北,皖南、皖中新四军第七师也向北撤退,从山东、华中抽调10万至15万人北上,控制冀东、热河。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回电完全同意。9月19日,刘少奇起草中共中央给全党的指示,正式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5],同时命令:山东部队主力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3万兵力到冀东,3万兵力进入东北;新四军除五师外,调8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浙东部队撤向苏南,苏南、皖南主力撒返江北;晋冀鲁豫军区准备3万兵力在11月调到冀东和进入东北。随后,刘少奇从各单位抽调大批政治、军事干部派往东北。先后开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达11万人,干部2万余名,其中包括4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彭真、张闻天、高岗,5名中央委员李富春、林彪、李立三、罗荣桓、林枫和10名中央候补委员。这一重大战略调动,打破了国民党企图抢占东北以便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的图谋,同时又及时将驻在南方国民党心腹地带的兵力集中到江北,避免了被各个击破的危险。从全国看,中共领导的军队已经从东北、华北到华中连成一片,摆脱了分散被动的局面,处于有利的战略态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随即因劳累过度住院治疗。刘少奇继续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指挥东北战场。11月,配备了美式机械化装备的国民党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共7万人,通过海运赶到秦皇岛登陆,向装备落后的中共军队大举进攻,16日占领山海关。中共军队于11月底主动撤离锦州、沈阳。刘少奇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战术。11月20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指示东北局:“你们应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应在洮南、赤峰建立后方,作长久打算”[6]。刘少奇把这种策略叫做“让开大路,占领两厢”。11月23日他向在重庆的周恩来通报说:已去电要彭真、林彪在苏军撤退后“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7]。12月下旬,毛泽东病情稍有好转,在仔细研究了东北局势后,写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这一指示同刘少奇一个多月来指挥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部署完全一致。到12月底,东北我军扩编到22万人,部队向东满、北满、西满各战略要地展开,逐步建立起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未来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发动,准备了条件。

  六、主持制订《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导老、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作出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反抗日本侵略者,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抗战胜利后,这一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中共必须调整自己的政策,以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为此,1946年3月,毛泽东、刘少奇商量起草了一个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电[8]。随后,刘少奇又同任弼时、薄一波、邓子恢等人逐条研究起草,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初稿。5月4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一文件,史称《五四指示》。

  《五四指示》是中共在当时情况下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标志着党的土地政策已经从实行减租减息转变到实现耕者有其田。其时,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已经拥有1亿多人口。《五四指示》的贯彻,使大多数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在随后爆发的内战中,获得土地的广大农民坚决站在共产党一边。

  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这一新形势的出现,对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月至9月,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同《五四指示》相比,《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更加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它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对所有土地统一平均分配,并归各人所有。

  1947年10月,《土地法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公布施行。随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般掀起,连国民党统治区也受到极大震撼。到1948年秋,在1亿多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各阶层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亿万翻身农民阶级觉悟和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和参军参战,有力地支持了全国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拥有1亿多人口的老解放区已经按照《土地法大纲》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但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中,土改工作仍由刘少奇分管。1950年1月4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指示,2月12日又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起草《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和征收公粮的指示》,提出新解放区分阶段、分地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步骤。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获得财政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首要条件。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提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方针和关于富农土地问题等方面的政策。全会通过刘少奇的报告,同时决定成立由刘少奇负责,彭德怀、习仲勋等参加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负责审定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和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6月14日至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一届三次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土地改革问题。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中国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历史经验和方针政策。他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的起草修改情况向会议作了说明。7月下旬,刘少奇又主持制定《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8月经政务院通过后颁布施行。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法》是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文件。它总结建国前制定《五四指示》、《土地法大纲》及其施行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切合建国初实际的新政策。它明确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规定保存富农经济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政策。到1952年冬1953年春,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的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农具、房屋等生产资料。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等历史原因,反封建这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承担了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党经过领导制定和贯彻《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三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一步一步地领导农民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终于彻底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刘少奇在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提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与此同时,筹备建立全国政权、研究制订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也提上了党的工作日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刘少奇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刘少奇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的长篇发言,讲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合作社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未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设想。毛泽东在会议结论中认为:“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少奇同志的提纲分析得具体,很好。两个阶段的过渡也讲得很好。”他进而委托刘少奇:“至于经济成分的分析还要考虑,由少奇同志考虑,并草拟文件,以便在召开二中全会时用。”[9]

  9月13日刘少奇在政治局会议发言之后,9月15日张闻天为东北局起草了《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并于9月30日上报中共中央。刘少奇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对张闻天写的提纲作了两次大修改,文字从8000字增加到1.7万字,其中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基本方针作了更为准确、详尽的阐述。毛泽东读后认为“此件修改得很好”[10],指示“将这个提纲注明为中央批准的,作为党内文件印发”[11]。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刘少奇又写了《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等党内报告,并在有关会议上讲话,更加明确、完整地阐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刘少奇的这些工作,为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作了理论准备。

  刘少奇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要点是:全国解放后应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要使这五种经济成分都得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国家争取用10到15年时间和平地消灭资产阶级,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在一系列讲话、文稿中,对这些基本原则作了详尽的阐述。这些论述,发源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又是对它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在人民解放战争正紧张进行的时候,委托刘少奇提前研究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问题,事实证明是极富远见的。刘少奇的论述,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八、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任务。

  为了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1956年9月召开了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是这次大会的主报告。1956年6月底,中共中央成立由刘少奇主持的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报告的起草工作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刘少奇作为具体主持人,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从内容到文字,对报告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

  刘少奇在报告中,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指明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发展生产力上来的战略决策,强调全党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报告确定“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经济建设总方针,提出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等一系列改进国家工作的目标,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并规定了相应的措施。

  刘少奇所作的政治报告,是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九、20世纪60年代,在第一线主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为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作出重要贡献。

  从1960年冬开始,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整。在整个调整时期,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第一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对此作出了杰出贡献。

  调整工作首先从农村开始。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调整农村政策。为了考察农村实情,刘少奇带头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在会议结束后,带领调查组深入到湖南省农村调查研究。他先后在长沙、宁乡两县农村作了44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农村中存在大量问题,看清造成农村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而不是自然灾害。把困难原因归咎于天灾,是当时的一股思潮,谁要是对此提出非议,就可能被指责为“右倾”、“否定三面红旗”。刘少奇实事求是,坚持说出他的看法。在5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公开谈到,造成农业减产、工业后退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因此必须调整农村政策,要缩短工业战线、减少城市人口、加强农业和轻工业。

  1961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有所进展,但成效不大。根本原因是领导干部中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总结经验教训,统一全党认识,已成为坚决贯彻调整方针的当务之急。为此,中共中央于1962年1月召开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七千人大会提出一份书面报告,并作口头讲话。这个报告和讲话,实事求是地分析经济形势和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则措施。关于成绩和缺点的估计,刘少奇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这样到处套,全国总起来讲,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三个指头,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关于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刘少奇指出,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中的错误,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的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话,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通篇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去南方视察,刘少奇在北京主持中央工作。为了研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刘少奇于2月下旬在中南海西楼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他在会上提出,当前国民经济是处在一种很不平常的时期,即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的措施。会议同意陈云在会上作的《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并决定成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由陈云出任组长,统一领导国民经济调整工作。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196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召集工作会议,确定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方案。会议在刘少奇主持下,讨论通过《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下决心对国民经济作大刀阔斧的调整。会上确定了几项重大举措:(1)坚决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在1961年已经下放1000万城市人口的基础上,1962年再下放1200万人。(2)大力压缩基本建设规模。1962年基本建设投资由384亿元减为67亿元,施工项目减少2/3以上。(3)缩短工业战线,关、停、并、转一大批企业。1962年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20%。(4)调动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会后,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全面铺开,并且很快见效。当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复苏,农业生产比上年增长6.2%,刹住了3年连续下跌的势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消灭了连续4年的赤字。

  1963年7月,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准备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的调整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国民经济全面好转,但在农村等方面仍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还要花很大的力量解决吃穿用问题,必须用一段时间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当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确认了这一方针,决定从1963年起,再用3年时间继续调整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推迟3年开始。

  从196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继续调整成效显著。1965年初,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党员风范 公仆情怀——学习和弘扬刘少奇同志勤政爱民的公仆精神
·下一篇:新中国统战工作的里程碑——刘少奇“天津讲话”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罗雄: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罗礼:一堂引人入胜的党课——听罗雄馆长讲述《党风楷模刘少奇》
·特稿:一堂引人入胜的党课——听罗雄馆长讲述《党风楷模刘少奇》
·纪念馆传递正能量的做法和体会
·罗雄:纪念馆传递正能量的做法和体会
·尹芳:罗雄局长亲自为党员干部讲授的第100堂党课(组图)
·特稿:罗雄局长亲自为党员干部讲授的第100堂党课(组图)
·吴力斌:罗雄局长讲座《党风楷模刘少奇》免费送进长沙财经学校(组图)
·特稿:罗雄局长讲座《党风楷模刘少奇》免费送进长沙财经学校(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刘玲燕:上杭才溪:生态建设助力红色旅游发展
特稿:上杭才溪:生态建设助力红色旅游发展
王铭慈:《走近王净》座谈会成功举办(组图)
特稿:《走近王净》座谈会成功举办(组图)
著名劳模叶颖芬推进沧州枣树改良(组图)
李学叶:著名劳模叶颖芬推进沧州枣树改良(组图)
特稿:著名劳模叶颖芬推进沧州枣树改良(组图)
让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特稿:纪念邓家泰将军百年诞辰活动在湖北省荆门市举
纪念邓家泰将军百年诞辰活动在湖北省荆门市举行(组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