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民富民是刘少奇民本思想的显著特点
刘少奇回乡调查,目睹了“一平二调”、“浮夸风”、“共产风”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作为国家主席,他痛心不已:我们是共产党员啊!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妥善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吃穿住问题,要为群众分忧解愁,不然老百姓要共产党干什么?为民富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既是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的要求,也是刘少奇民本思想的根本落脚点和显著特点。
为民富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刘少奇针对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种种弊病,提出了解散公共食堂,恢复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刘少奇为了鼓励社员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就国家粮食征购和社员粮食分配问题跟大队、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进行讨论。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之后,刘少奇找省委负责同志交换了意见,开始筹划实行“定产分成、超产有奖”、“劳、粮、肥三结合”等一系列经济奖励政策。
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调查期间,采用不同办法解决粮食分配、大田作业、粮食定产、国家粮食征购和按劳分配等问题以及自留地、自留山的划分等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些办法和措施,均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以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社员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4月25日,在中央调查组汇报商业问题会议上,他就商品流通不畅、市场供应不足、买商品开后门、商业体制不顺、商业网点分布不合理、购销不平衡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刘少奇在宁乡县城先后召开了手工业人员座谈会和商业工作座谈会,指示要恢复手工业合作社,发展手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意见。由于刘少奇的正确指导,使得湖南农村的商品很快恢复了正常流通,并得到了一定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在调查中所展现的一个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品质、艰苦朴素的作风,至今仍是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最佳诠释。刘少奇的这种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相连。我们深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下,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必将在我们党内发扬光大。
三、刘少奇提出的“十个一”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就不可能有城乡统筹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只有8亿农民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性工作。深入研究刘少奇提出的“十个一”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致富农民,促进市场繁荣、社会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执行“三农”政策,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统筹规划。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能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一是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搞好水库加固增蓄、江河湖泊治理和退耕还湖。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要推广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增加科技在农作物中的含量,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设施农业。要加强农田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大绿化造林力度,特别是加强水源林、防护林建设,涵养水源,护土防风,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耕地永续利用。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遏制弃耕撂荒和非法占用农田,实行耕地有占有补。建立耕地质量保护机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工程。要开展耕地质量的全面调查,摸清不同地区耕地污染和地力衰减状况,为全面治理耕地防止污染提供科学依据。要推进沃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改造土壤,培肥地力、平衡生态,全面提高耕地质量。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审批、严格监督、严格执法,对违反《国土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要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耕地质量建设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二是要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分质供水。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给予支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完善农村公路、水利、文化、教育等公益性基础设施。
三是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的治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稳步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刘少奇同志48年前在天华大队讲述的“十个一”给我们描绘了新农村建设蓝图,而且切实可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给予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扶持。要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强化节约村庄建设用地意识,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要强化卫生意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要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要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杜绝火灾事故发生。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基固本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更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深入研究刘少奇提出的“十个一”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作者系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刘少奇纪念馆馆长、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