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梦令·元旦》创作于福建清流的相关考证
对于《如梦令•元旦》一词写于何处,一直有着各种争论。新华社高级记者、《红色旅游网》主编江山对此也做过专题考证,得出的结果也是:“邓子恢1960年书毛主席《如梦令·元旦》题跋写的很明白,这首词是在清流所写”③。但有些学者对此有所置喙,认为邓子恢1930年初并未与毛主席在一起行军,所言不足为证云云。此种论调未免偏颇,因为历史上,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期间,毛主席与邓子恢在闽西及瑞金所结下的患难之交,其牢靠和密笃非他人所能及,其私交和过从有很多鲜为外人所知的情节,断不可以一起行军与否来判定邓子恢“越厨代庖”,妄下结论。
这首词写于宁清归途中,这是不争的史实。因为,进入江西后,毛泽东就开始填写《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了。“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是宁清归行军途中的真实写照。而在1930年这次转战赣南途中,毛泽东只在林畲一地做了较长时间休整,因为在此前为了甩开敌军只能急行军,在此后,明确了前进方向后为了尽快实现和朱德部队会合,也是急行军④。1979年2月26日,明溪县调查组采访红四军十一师的政治部宣传委员、曾任江西农学院院长的吴德华同志时,他回忆说“我是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今年七十四岁,当时我在二纵队后转四纵队。”“古田会议后,我们从连城到清流(院子里是大石板),在那里住了几个晚上、到归化县城住了一个晚上” ⑤。经考证,他所指的“院子里是大石板”的地方就是现在林畲乡林畲村“诒燕第”。现已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省党史教育基地。
毛泽东率红二纵队从连城姑田出发,在经过连续4日的急行军后,红军战士的体力严重消耗,加上原本就补给不足,因此,在林畲进行修整补给成了一个必须的行为。毛泽东指挥的红四军第二纵队在这里休整、筹集补给。在林畲扎住期间,主席对前进的方向作了深思,当得知朱德部队向江西转移时,他做出“直指武夷山下”的西越武夷山、与主力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这样,整首词的框架在林畲期间就构思创作完成。当然,一首创世名篇并非是一蹴而就,何况毛主席是严谨慎重之人,对任何文字要求都十分严格,到达宁化或广昌后仍然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但是,以元旦那天毛泽东在江西,就得出结论说这首词创作于江西,未免太过牵强附会,因为1957年1月号《诗刊》发表时,才改题为《元旦》!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如梦令·元旦》诞生地在清流,是邓子恢此次书写主席诗词所着重点到的命题,这个权威的定论是邓子恢同志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历史事实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而下的,是对清流在整个土地革命时期作为中央苏区“东方堡垒”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地位的肯定,是对清流六千多革命先烈的精神告慰,其立意和用心明白无误,毋庸置喙。 注释:
① 符维健《“应是毛公好学生”—邓子恢与毛泽东的交往》 ②《福建中央苏区纵横宁化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1页第1版 第67页 ③江山《发现<如梦令·元旦诞生地>》 《中国红色旅游网》2008-11-22 ④《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明溪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1页第1版 第63页 ⑤《毛泽东在清流林畲“诒燕第”居住情况考证》刘善柱 刘光军 《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第18期
(本文作者 刘善柱 清流县党史研究室主任 刘光军 清流县客家文化博物馆馆长)
|